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王陽明如何完成從絕境到輝煌的逆襲

01

公元1506年,明孝宗朱佑樘駕崩,朱厚照繼位。朱厚照自繼位後,除了早朝“打卡”,其他時間都與宦官劉瑾為首的“八虎”縱情享樂。朱佑樘死前指定的輔政大臣端正持重的劉健和堅持原則的謝遷深感憂慮,聯合當時宮中頭號太監王嶽號召血性臣子寫信給皇上,希望他擺脫“八虎”控制,,信中追憶權閹禍國曆史:東漢的十常侍;唐昭宗為宦官所困,繼而被藩鎮相挾,朱全忠逼哀帝禪位,唐亡;不久前,太監王振把先皇朱祁鎮領到塞外俘虜,失去帝位。朱厚照出爾反爾,答應發配劉瑾等人去南京守太祖陵,卻在早朝時任命劉瑾為掌印太監,其餘七虎各個委以高管重任,還發配王嶽去南京守陵。

劉健、謝遷及百官大失所望,劉健和謝遷決定用辭職來喚醒朱厚照,不惜用先帝託付的輔國地位、威望和聲譽。誰知朱厚照很高興爽快的批示“準”,早已身心沉浸在玩樂之中的他巴不得他們早點離開。

02

北京方面打虎失敗後銷聲匿跡,南京方面接過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早在劉健、謝遷“被辭職”後,南京監察官薄彥徽、陸昆、蔣欽等十五人聯名上書請求挽留劉、謝二人,矛頭直指八虎。劉瑾反應凌厲,把這些人捉到北京來,廷杖伺候。

廷杖是朱元璋專門對付官員的刑罰之一,眾目睽睽之下,扒掉褲子、捆住手腳,用粗重木板拍打,受刑者忍受身心雙重摺磨。

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王陽明如何完成從絕境到輝煌的逆襲

南京的監察官被打得血肉模糊,奄奄一息,還被革職,蔣欽又給朱厚照上書,提醒太祖立下家法,不許太監干政。奏摺最後:皇上如信臣,殺劉瑾;不信臣,殺我。

劉瑾暴跳如雷,朱厚照七竅生煙,再給蔣欽三十軍棍,丟進錦衣衛大牢。大牢中蔣欽還苦口婆心給朱厚照上書,我有老父七十二歲,我連盡孝都可以拋棄,不惜性命控告劉瑾為的就是大明江山社稷,結果又被三十軍棍活活打死。

蔣欽的遭遇給文武百官帶來莫大的視覺衝擊和心理摧殘,血肉橫飛的場景,鑽心的刺痛使面目變形,大家感嘆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朱厚照冥頑不靈、劉瑾的殘暴外,毫無辦法,噤若寒蟬。

03

王陽明登場了,他必須登場!這不僅是一干忠臣與劉瑾作對,更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所以他必須有個表態。

在他上奏之前,很多人勸他:“當初鬧得那麼兇,不見你有任何動作;現在勝負已定,危險重重,你卻逆風而行,你傻了嗎?”王陽明凜然道:“就是因為當初鬧得太兇,那麼多正義之士都在奮鬥,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而現在,正義被壓迫,死氣沉沉,必須有個聲音呼喚他們的良知。”

儘管他入手婉轉,綿裡藏針。捧朱厚照為仁君,才有敢於直諫之臣“您天縱睿智,不可能不知道他們指控虛實,希望您施捨仁慈”,上有天下有地中有萬民都會稱頌聖明云云。

劉瑾雖然不認識這個當時還是兵部的小官,但“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王陽明被廷杖四十,投入錦衣衛大牢。

大牢中暗無天日,臭氣熏天,由於陣陣作痛的傷口,進了錦衣衛大獄很少能活著出去的心裡恐懼,讓他整夜整夜失眠,從一個養尊處優的公子哥到人間地獄的錦衣衛大牢,他不禁潸然淚下。

慢慢地,他認清了現實,他會在這裡呆很久很久,他還只有34歲,未來的路還很長,他應該積極去面對和度過,他開始潛心研修《周易》。

出乎他意料的是,1507年春天,他的牢獄生涯結束了。但舊的厄運結束預示新的不幸的接踵而至,他被貶到貴州龍場為龍場驛丞。

學過地理的都知道,除了山遙水遠,那根本不是人待的地方。龍場驛位於今貴州貴陽西北約八十里的修文縣,地處荒僻,蟲蛇甚多,瘴氣流行。

他的好友湛若水沮喪告訴他:“此地非人類能居住,你這一去恐怕……”王陽明答道:“我唯一擔心當今天下,聖學不明,讀書人只講口耳之學,不談身心之學,我希望你把身心之學發揚下去。”

04

在他赴貴州龍場上任途中,一路躲避錦衣衛的追殺,他為了擺脫錦衣衛,逃到了錢塘江,脫掉衣冠鞋子丟於江中,留下遺書一封。錦衣衛追到江邊,看到江心王陽明的衣物和岸邊的遺書,認為追殺目標已死,便回去覆命了。

他搭乘去舟山的船,卻被狂風吹到福建福州的鼓山,他只好辨明方向鑽入森林,看到一座蕭條廟宇借宿被拒,那個僧人只為第二天收取被老虎吃掉過客的財物,他靠此為生。在他險些落入虎口後,偶遇二十年前遇到的江西南昌鐵柱宮的那位道士,道士告訴他,二十年前就說過,我們還會再見,你來之前我為你佔了一卦:光明消退,黑暗降臨,面對災難,宜堅貞守持。

道士的占卜給幻滅打算出世隱居的王陽明以光明和信心,還有對家人的責任,他決定接受命運的安排,去龍場赴任。

他繞道南京去看望父親王華,父子相見,抱頭痛哭。父親說,我們以為你真的死了,如今看到你還活著,還有什麼奢望呢,你那道上書是對的,正義總需要有人來維護,你只是做了你該做的事。王陽明告訴父親,他決定去龍場赴任,勇敢面對這次放逐。臨行前,他寫下了豪情萬丈的詩句: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裡,月明飛錫下天風。

人的力量來自心靈,當你的心靈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意志,困難就不會變得那麼高不可越。

05

王陽明帶著父親派給他的兩個僕人達到龍場驛時,是個太陽還未升起的清晨,植物腐爛的氣息瀰漫著濃濃的霧,就像他未知的迷幻的人生。

龍場驛的站長興奮地接待了他們,終於有人來接替他,他感到如釋重負,他毫無保留地告誡王陽明在這個鬼地方的生存法則,因為其他地方也用不上:

一、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裡少數民族人陰鷙易怒,發起火如同魔鬼,即使中原來人,也是窮兇極惡心狠手辣之徒。

二、這裡空氣看似清新,卻暗藏殺機,瘴癘瀰漫,稍不小心就會中毒身亡。

三、動物兇猛,時刻提防狼蟲虎豹的偷襲。

四、自力更生,政府補貼少得可憐,一年才來一次。

五、既來之則安之,否則你會崩潰把自己結果了。

按照法律,王陽明是戴罪之人,不得住在驛站。他只好委身於一個陰暗潮溼的山洞,這就是後世所稱“陽明洞”,就是在這裡,孔孟之後最奪目的思想光芒誕生。也因人傑而地靈。

因為沒有門,狗熊在半夜時分啃掉了一個僕人的半邊臉。他想起了前任的忠告,打造了一扇石頭大門,帶領僕人開荒種地,為了給苦悶的生活找點樂子,在灰暗的生活增添光亮,他給僕人講笑話、唱民歌、跳狂熱的舞蹈來反抗現實的沮喪,並埋頭苦讀理學經典。他給臨時搭建的每一個窩棚取一個名字:玩易窩、何陋軒、君子亭,以此表達自己的氣節和操守。

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王陽明如何完成從絕境到輝煌的逆襲

就在王陽明到達龍場驛三年後,有中原來老少主僕三人來到龍場,還沒來得及去拜訪,第二天相繼死在荒野。王陽明感到他們的命運何其相似,不禁悲慟大哭。他跟僕人一起好好安葬了那幾個亡靈,發出無限的感嘆和深思。寫下了著名的《瘞旅文》,原文大意如下:正德四年八月三日,有位據稱是從北京城來的吏目,不知道他姓名;帶了一個孩子、一個僕人要前去上任,路過龍場這個地方,投宿在當地苗人的家裡。我從籬芭間看到他們,那時正下著陰陰的細雨、光線昏暗,我本想往前去問問他們從北方來的種種事情,結果沒去成。隔天早上,派人過去看看他們,卻已走了。將近中午,有人從蜈崧坡過來,說:「有一名老人死在山坡底下,旁邊有兩個人哭得很哀傷。」我說:「這一定是那個吏目死了,真讓人難過啊!」到了傍晚,又有人來說:「山坡底下死了兩個人,旁邊坐著一個人在那裡哀嘆。」問問那個情況,則吏目的孩子又死了。第三天,又有人來說:「看到山坡底下堆積了三具屍體。」知道是吏目的僕人又死了。唉一唉!真叫人悲傷!

我顧念到他們的屍骨暴露野外、沒人收埋,於是領著兩個小僕人拿著畚箕、鐵鍬前往埋葬他們,兩個小僕人面有難色,我說:「唉!我和你們的處境就像他們哪!」兩個小僕人聽完後就哀憐地掉下眼淚,請求前往。我就在那屍骨旁邊的山腳下挖了三個洞,埋葬他們。又準備了一隻雞、三碗飯來當祭品邊長嘆邊掉淚地祭告說:

唉一唉,真是悲傷啊!你是誰呀?你是誰?我是龍場驛丞餘姚王守仁啊。我和你都是出生在中原本土的人,我不知道你是那一府、那一縣的人,你為什麼要來這山上做鬼魂呢?古人不輕易離開自己的家鄉,出外做官也不會超過千里之遠。我因為被貶逐到這兒來,是應該的;你又犯了什麼罪過呢?聽說你的官職,不過是一名吏目罷了,俸祿還不到五斗來,你帶著你的妻兒親自耕種就可以獲得了,為什麼要用這五斗米來換你身長七尺的一條命呢?這還不夠,又加上你兒子和僕人的生命呢?

唉一唉,真是悲傷啊!你如果真的貪戀這五斗米而來的話,那就應該快快樂樂地上路才對呀;為什麼昨天我看到你的時候,卻滿臉愁容、不堪其憂的樣子?衝著霧氣、冒著露水,攀援高崖、峭壁,走在層層的峰頂上面,水飢渴又勞苦,筋骨疲憊不堪,加上瘴癘毒氣從外侵襲,憂鬱哀情自內攻擊,又怎能不死呢?我本來就知道你一定會死掉的,卻沒想到死得這麼快;更沒料到你的兒子、你的僕人,也這麼快就死掉了!這些都是你自己招來的,還有什麼好說呢?我想到你們三具屍骨無依無靠而前來埋葬你們,卻使我有著無窮無盡的悲愴啊!

唉一唉,真悲傷啊!既使我不埋葬你們,深崖裡的狐狸成群,陰谷中的毒蛇大如車輪,也一定能夠把你們吞葬在他們的肚子裡面,不至於讓你們長久曝露在外面。雖然你們已經沒有知覺了,可是我的良心又怎麼過意得去呢?自從我離開父母、家鄉而來到這兒,已經二年了;經受瘴癘毒氣而還能僥倖地保全自己,這是因為我一天也不曾憂愁、恐懼啊。今天我竟然如此悲傷,是為你著想的多,而替自己設想的少;我不應該再為你悲傷了!

我來為你們唱首歌,請你們聽聽吧!唱道:連綿的山峰與天接近啊,鳥兒也飛不過去了。遊子懷念著家鄉啊,難以分辨西或東。難以分辨西或東啊,只有蒼天是一樣的。身處在他鄉異地啊,也總是在這四海之內。隨遇而安、看開一切啊,何必非要住在自己家裡呢。鬼魂哪~鬼魂哪,你就不要再悲傷、不要再哀痛了!

又唱歌安慰他們說:我和你們都一樣是遠離家鄉的人,蠻人的語言誰也聽不懂,是死是活都難以預料!如果我死在這個地方的話,你就帶著你的兒子和僕人,前來跟從我吧!我和你們一同到處遨遊、到處嬉戲,駕著紫色小老虎、乘著彩色的龍螭,登上高處、眺望故鄉而悲泣、而抽咽。如果我能夠活著回去,你的兒子、你的僕人仍與你相隨。道旁的墳墓重重疊疊他們大多是從中原流離到這兒的人。你可以和他們相互招呼,叫嘯流連!餐著風飲著露,不會讓你們捱餓的。從早到晚,可以和麋鹿做朋友,可以和猿猴共同棲息。你就安心地住下去吧!不要在這個地方做惡鬼來害人。

他突然發現了以前從未發現的一個事實,他鑽研軍事、探究理學、浸染佛道、苦讀辭章,都是他成為聖賢的理想與殘酷現實的較量。每一次現實把他擊倒在地,他都能夠站起來,而且每一次比倒下前更強大。

他說:“我已超脫得失榮辱,只是還無法超脫生死。”他為自己準備了一副石棺,每天用靜坐的方式讓自己靜寂。他問自己:“如果是聖賢,遇到此等遭遇會如何做?”聖人也是凡胎肉體,也食人間煙火,他很快發現沒有聖人處於他所面臨的絕境,孔子周遊列國也只是捱過餓,周文王雖坐過牢但衣食無憂,他找不到標杆,他必須自己走出一條光明大道。

的確,人類文明的進程有個永恆的定律:所有偉大的靈魂都會經歷非比尋常的砥礪與淬鍊。摩西被放逐渺無人跡的沙漠,才有了《摩西十誡》;耶穌在顛沛流離中悟得大道;默罕默德在放逐地創建伊斯蘭教……

06

在公元1508年,亞洲日本幕府內訌風暴趨於平靜;在歐洲,羅馬帝國軍隊進攻威尼斯共和國失敗;中美洲,西班牙人把非洲的尼格羅人運到西印度群島為奴,美洲黑奴由此誕生;未來的宗教精神領袖馬丁·路德在威頓堡大學慷慨激昂鼓吹自己的宗教思想;而在中國廣西柳州農民起義被血腥鎮壓,山東曹州的起義烽火正在燃起;在邊遠的貴州龍場的不毛之地,對華夏以及世界文明產生深遠的心學的已經冉冉升起。1508年一個春天的夜晚,王陽明突然從夢中驚醒,像著了魔一樣大喊大叫:“是了!是了!聖人之道原本從每個人心中求取,完全滿足,格就是正,正其不正,便歸於正。心外無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由心此推,直至國治而天下平。”

想到這裡,王陽明一聲長嘯,劃破寂靜夜空,這就是心學開篇之“龍場悟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王陽明如何完成從絕境到輝煌的逆襲

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之一就是能量小的會被能量大的吸引。不斷有人前來 ,聽他講學傳道,開始是附近土著鄉民,慢慢超越貴州,蔓延全國,甚至外國人也慕名而來聆聽教誨。在他1529年離世時,門徒萬計。曾國藩、康有為、孫中山、毛澤東都是他忠實的擁躉。300多年後,在王陽明心學影響下日本發動了舉世聞名的“明治維新”,一舉躋身世界強國。除了文治,王陽明立下赫赫戰功無數,滅南贛多年難除匪患,平寧王朱宸濠叛亂,無不體現他超人的膽略和智慧。成為一代宗師,既立德、立言又立功的儒家大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