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议《废都》:贾平凹的文化悲歌

最近,由网友在网络上自发进行了建国以来“新四大名著”的评选活动,然而评选结果却引发了广泛热议和争论。在经过数以百万计的网友投票后,陕西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当之无愧地荣登“新四大名著”之首的宝座,可谓是众望所归。紧随其后的是浙江籍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陕西籍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陕西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而正是由于《废都》一书的入选,引发了网友的广泛热议甚至激烈争论。可以说,从《废都》一出版开始,伴随它的,就是不绝于耳的争议,有褒之者赞扬它是“一个时代经典的所在”,贬之者则抨击它是“仅次于金瓶梅的第二大淫书”。“因太过涉黄”,此书曾在国内被禁16年,作家贾平凹也因为这本书一度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得到了毁誉参半的评价。

红尘议《废都》:贾平凹的文化悲歌

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对人类的性行为是讳莫如深的,其主流文化也是主张“禁欲”的。中国历代文化人,也都是以一副圣洁的面孔出现在世人面前,但凡出现一些有“露骨”性行为描写的书籍,最先进行声讨和挞伐的,也是这些文化人。譬如反映宋代市侩阶层淫乱生活的《金瓶梅》、反映市民感情生活的《三言二拍》都被认定为“淫书”而遭到统治者的封禁。而贾平凹冒天下之大不韪,对主人公庄之蝶与不同女子的淫乱生活进行大篇幅的性描写,尺度之大,甚至超过《三言二拍》,因此遭到一部分人的抵制和抨击,也是在所难免。而1993年9月《今晚报》的一则报道更是火上浇油,据该报报道,当地一名男青年,因为看《废都》着迷,竟然强奸了自己的表妹,并致其死亡。该消息一经播出,声讨《废都》“败坏社会风气”并要求禁毁《废都》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贾平凹一度处境尴尬。

红尘议《废都》:贾平凹的文化悲歌

在网上为了《废都》一书中的性描写争论的不可开交时,谁也没有去想一下贾平凹为什么要写《废都》一书,这位憨厚的陕西汉子,为什么要把书中人物写的如此颓废不堪?这部小说是反映的是社会真实现状还是凭空臆想而来?如果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你就会发现,这部作品不过是一曲悲歌,是作家本人面对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精神上的“颓废”状态的深深忧虑。

红尘议《废都》:贾平凹的文化悲歌

书中男女主人公以追求感官刺激为目的的性行为来自于病态的心理,而其病态的心理又来自于病态的精神世界,而精神世界却是社会现实的映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加速向市场经济转型,人们追逐金钱和财富的同时却忽视精神上的追求和富足,导致拜金主义和感官享乐主义的盛行。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一方面财富富足化,另一方面精神侏儒化。当时的陕西虽然处于改革开放的大后方,但人们追求财富的心理也开始躁动起来,为了追求财富,什么都可以出卖。譬如《废都》中女主人公唐宛儿,为了追求富足的城市生活,背叛爱情和婚姻,和周敏以露水夫妻的身份私奔到西京,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又和大作家庄之蝶勾搭成奸,她对所谓美好生活的追求完全是建立在出卖肉体和色相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丢弃做人的尊严基础之上的。再譬如男主人公庄之蝶,在自己有家室的情况下,不断以他的名望为诱饵去玩弄别的女人,显示了他精神状态的颓废化和动物化。庄之蝶只喜欢听两种乐器:哀乐和埙,喜欢“听哀乐”预示着他“精神已死”,喜欢听“埙”昭示着他渴望“精神上获得新生”,但是越来越强烈的精神世界的空虚和荒芜,最终导致他的肉体的死去:他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死于“中风”。

红尘议《废都》:贾平凹的文化悲歌

在谈到《废都》一书的创作动机时,贾平凹曾激愤地指出:“社会发展到今日,巨大的变化、巨大的希望和空前的物质主义的罪孽并存,物质主义的致愚和腐蚀,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灵魂,这是与艺术精神格格不入的,我们得要做出文学的反抗,得要发现人的弱点和罪行。”这句话是这个陕西汉子发出的时代呐喊,是对物质享乐主义鼓吹者的有力控诉:人类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必须创造更充实的精神财富,否则,人类将变成物质世界的奴隶。

红尘议《废都》:贾平凹的文化悲歌

正是:废扯西京荒唐事,

都为唤醒酣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