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嘉慶皇帝在清朝“康乾盛世”和“道鹹衰世”中的身份?

清朝著名的社會盛況發生於清聖祖康熙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和清高宗乾隆皇帝時期,這一時期的盛世景象雖然存疑,但毋庸置疑是清朝巔峰的一段時期。而在康乾盛世之後,清朝便很快進入了衰退的“道鹹衰世”,道光帝和咸豐帝時期中國開始受到西方文明的衝擊。然而,在乾隆皇帝和道光皇帝之間,還有著一位皇帝可能對這個轉變有較大關係,那便是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那麼這位皇帝對清朝“盛世”和“衰世”的轉變有什麼影響呢?一家之言供各位消遣。

如何看待嘉慶皇帝在清朝“康乾盛世”和“道鹹衰世”中的身份?

嘉慶皇帝 劇照

顒琰(原為永琰,因“永”字常用,為避諱皇帝名字而改為不常用的顒字)是清朝第7代皇帝,是乾隆皇帝的十五子,因年幼時期成績優異,精通曆史而被封為親王,後被立為皇太子。眾所周知乾隆皇帝在位60年,又做了3年太上皇,所以永琰在繼位時已經將近30歲,正式執政後便雄圖重振清朝。

嘉慶皇帝在位時曾經推行多項治國措施,包括停止了乾隆時期達到巔峰的文字獄,廣開言路,整頓吏治,誅殺了權臣和珅,此外,嘉慶皇帝還重視禮法,積極革弊,有意成為清朝中興之主,但事與願違。其實嘉慶皇帝對當時的清朝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努力,針對國家範圍內白蓮教起義,嘉慶皇帝直接撥鉅款軍費平亂;在國家水患嚴重時期也積極作為,發展水利;這些成果說明這位皇帝顯然不屬於昏君的隊伍。

如何看待嘉慶皇帝在清朝“康乾盛世”和“道鹹衰世”中的身份?

嘉慶皇帝試圖通過懲治和珅為首的貪官汙吏和限制太監權力,以及停止文字獄廣開言路兩項措施來使清朝復強,但從結果上來看這位有想法的皇帝並未完全把握住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因此採取的這些改革方案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終究無法扭轉乾隆後期就已經開始衰退的國運。

拿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來說,清朝統治階層打天下、治天下靠的八旗制度,嘉慶皇帝時期的八旗子弟因為擁有較大的權力和不需要勞作的特點而逐漸腐敗,八旗制度在嘉慶時期以最快的速度腐朽沒落。而嘉慶皇帝面對這個問題採取的措施是,教育感化,此外並沒有任何處理的措施,八旗制度維持著前朝原來的樣子。

如何看待嘉慶皇帝在清朝“康乾盛世”和“道鹹衰世”中的身份?

有評價道:嘉慶帝與他的父、祖相比,是一位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於作為品格的平庸天子。總之嘉慶皇帝的總體定位偏向於保守的守成之君,守成之君在多數時期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日趨衰退、閉關鎖國與先進隔絕的清朝顯然過失較大,再加上乾隆後期揮霍無度的花銷,清王朝此時國庫空虛,且內部積弊已深,嘉慶皇帝雖然勤政,但由於觸及不到國家矛盾的根本故其改革註定無法為清王朝續命。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施行的閉關鎖國政策在嘉慶皇帝時期得到加強,對外交流的嚴格限制恰好使得清朝與先進的工業革命絕緣,當嘉慶之後的道光時期英國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打開清朝國門的時候這種現狀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變。

如何看待嘉慶皇帝在清朝“康乾盛世”和“道鹹衰世”中的身份?

總之,清朝在康乾盛世之後,嘉慶皇帝能力稍有欠缺,可能也正是因為嘉慶皇帝未能遏制乾隆後期飛速衰退的國家態勢,清朝才得以步入了之後的“道鹹衰世”。不可否認這位皇帝多次試圖努力救國的態度,只能說嘉慶皇帝也好難。但尷尬的是,嘉慶皇帝坐穩了清朝由極盛轉為衰退的皇帝的寶座,試想一下,如果這位皇帝有著其曾祖父和祖父一般的魄力和眼光,清朝的衰勢可能有所轉變也說不定。


如何看待嘉慶皇帝在清朝“康乾盛世”和“道鹹衰世”中的身份?


這裡是文盲說史,分享更多精彩有趣的歷史故事給各位,不想錯過精彩那就請關注我吧♪(^∀^●)ノ。如果您有寶貴的意見或者感興趣的歷史人物和故事歡迎留言或私信我,不勝感激。

本文所用圖片皆下載自百度圖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