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瑰宝——北京石景山法海寺

法海寺位于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落成于正统八年(1443年),距今已有576年历史了。该寺坐北朝南,四进院落。西邻蟠龙山,东倚馒头山,北靠福寿岭,峰峦环抱,林深草密。寺前左岗右泉,山势俯伏,形若盘龙。

艺术的瑰宝——北京石景山法海寺

法海寺大门

法海寺在北京佛教寺庙中具有三大特点:第一,该寺是汉藏两族僧俗官员等共同集资兴建,这在北京寺院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第二,大雄宝殿内十幅大型明代壁画是我国宗教艺术的珍贵遗产;第三,寺内明代铜钟重达1040公斤,钟上铸有唐梵文陀罗尼经偈真言共3570字,并有汉文题名50组字,是北京宗教文物之珍品。

艺术的瑰宝——北京石景山法海寺

明代铜钟

法海寺壁画绘制在大雄宝殿内东西山墙、后墙和扇面墙两侧,共有十幅,总面积有236.7平方米。各领域的相关专家和学者都十分珍视这个国宝,在撰写中国美术史时,经常把法海寺壁画作为明代壁画艺术的代表或瑰宝。建国后,政府非常重视,把法海寺定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艺术的瑰宝——北京石景山法海寺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客步入大雄宝殿首先会看到三幅祥云图,每幅高4.5米,宽4.5米,只可惜祥云图前原有的三世佛像在“文革”时期中遭到破坏,不过所保留下来的祥云图案依然气魄宏伟,滚动翻腾中仿佛要把你带入到漫漫的太空幻境中去。

艺术的瑰宝——北京石景山法海寺

飞天

殿内东西山墙上绘有两副“佛会图”,高3.2米,长22米。图的上部绘有飞天、四菩萨、五方佛、六观音等共32位佛众诸神。下部则是山石、流水、篱笆、花木等。这幅壁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山水花卉的绘制技法相当完美,它融汇了我国历代的绘画技法,所绘山石、水浪、花木类似我国宋代绘画大师马远的手法,水平之高令人赞叹。随便撷取其中的一花一木,其精妙雅致直与故宫所藏宋画相混。

艺术的瑰宝——北京石景山法海寺

水月观音

大殿扇面墙后会有三大士图:水月观音、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每幅高4.5米,宽4.5米。人物刻画既具有传统形制又具有写实的基本手法。水月观音最为出色,面目端庄,微微露出慈母温情,身披缨络八饰,薄纱蔽体。薄纱面积较大,线条勾勒精细,均匀挺拔,而被薄纱遮掩的皮肤和服装部分则刻画得色彩清淡,达到了微妙的透明感,就好像水月观音在薄纱下微微呼吸一般,薄纱的绘制堪称一绝。三大士图中共绘有九尊人物,美一个人物都是精品。比如其中的善财童子在《中国美术全集》中是这样介绍的:“此图以极富弹性的纤细线条描绘出一个孩童柔嫩的肌肤;其拱手而立的身姿又烘托出真诚烂漫的心灵。”

艺术的瑰宝——北京石景山法海寺

善财童子

大殿后墙绘制的是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主要内容是以帝释梵天为首的二十诸天礼佛行进队伍。每人高约1.2-1.4米。宋、元以后,诸天护法神极为流行,发展到佛道掺杂。而法海寺壁画中的二十诸天没有道教神像,构图和形象处理与早期作品有着更多的传承关系。要看唐宋时代佛教一脉相承的诸天形象只能在法海寺壁画中看到。帝释梵天图一共绘制了三十六位人物,有天神、帝王、侍女、鬼怪等,人物的面部表情、气质神态、服饰装扮、手足肌肤等都有所不同。画师叠晕烘染的高超绘画技法历经了500多年至今,依然不脱、不剥、不变色,金碧辉煌,光彩炳耀,在国内现存的古壁画遗址中是很少见的,及时在其它国家的同期壁画中也不多见。

艺术的瑰宝——北京石景山法海寺

帝释梵天礼佛

一般寺庙壁画很少有作品署名,而法海寺壁画作者名号却在寺前《楞严经幢》上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画士官:宛福清、王恕。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潘福、徐福林等十五员名。”画家常书鸿参观法海寺后说:“记载法海寺壁画作者名号的经幢非常珍贵,这些资料有助于研究明代壁画史。”——皇家画士官和民间的能工巧匠协力绘制,这也是法海寺壁画的特点之一。

法海寺壁画是我国明代壁画之最,是我国元明清以来现存的少有的由宫廷画士官所绘的作品,其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起来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