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變聰明公式:動耳、動眼、動嘴、動心,全面開啟孩子的天賦

中國漢字裡的"聰"字,左邊是一個耳字旁,右上面是兩點代表人的雙眼,兩點下面是一個口字,下面則是一個心字,這個字其實是想告訴家長朋友們,如何讓孩子變聰明。

3-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聰明的家長都會教孩子動耳、動眼、動嘴、動心,讓孩子大腦高速發展,越來越聰明,全面開啟孩子的天賦。


3-6歲變聰明公式:動耳、動眼、動嘴、動心,全面開啟孩子的天賦


動耳

人體有76個對應器官的反射區,其中耳朵設計極其精妙,它負責接受聲音信息,掌管著聲音的處理中心。

有家長反應自家孩子在家挺聰明的,但上了幼兒園後不會聽課,總是記不住老師講的知識點。學習不好的孩子大部分都聽不進去老師的話,十句話只能記住三句,這不是孩子故意不聽,而是他們從小沒有接受過家長的專業訓練。

3-6歲變聰明公式:動耳、動眼、動嘴、動心,全面開啟孩子的天賦

媽媽怎麼做?培養孩子聰明伶俐的記憶

入乎耳,箸乎心

引用荀子《勸學》篇,君子之學,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其實荀子講的就是用耳的方法,一個孩子要耳聰,一定要學會用耳朵接受信息,然後反覆背誦,同時用心去記,讓知識點爛熟於心,這樣才能做到脫口而出。

同一首詩,有的小朋友記的快,有的小朋友記的慢,記的快的小朋友一般都經過這樣的訓練。當孩子過3歲左右開始,媽媽就可以時常在孩子耳邊讀一些簡單的詩句,比如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是起點很低的詩,大部分家長都會。)

家長讀完詩後,首先要訓練孩子的專注力,讓他聽三遍,再複述一遍,直到孩子能完全背出來為止。這其實是在鍛鍊孩子耳聽加心記加嘴說,要想做到聰明伶俐的記憶

這三樣一樣不能少。

3-6歲變聰明公式:動耳、動眼、動嘴、動心,全面開啟孩子的天賦


帶孩子到大自然中聆聽

胎兒成長髮育280天,他們身體裡每一個細胞都伴隨著韻律節奏裂變生長的。大自然一個四季演奏著美妙交響曲,比如小鳥的叫聲,田野裡青蛙呱呱聲,牆頭蛐蛐叫聲等等。

媽媽可以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聆聽,讓耳朵與心靈接通,讓孩子模仿各種大自然的聲音,是訓練耳朵靈敏、專注最簡單的方法。

PS:眼看進入夏季,馬上到了晚上就會有青蛙呱呱的聲音,家長朋友們記得要帶孩子去感受一下哦。


3-6歲變聰明公式:動耳、動眼、動嘴、動心,全面開啟孩子的天賦

動眼

開啟生命之門的第一把鑰匙是嘴巴,那第二把鑰匙就是眼睛。從孩子降生開始,他們的視線範圍很小,慢慢地隨著長大,他們會爬、會走、會奔跑,他們視野會慢慢擴大,因此通過眼睛有了更多的美景記憶。

課堂上老師問

"人的眼睛是什麼?"

"人的一隻眼睛像照相機,把看見的照下來,另外一隻像錄像機,把看見的拍攝下來"

這來自一位6歲孩子作答。

小小年紀能有這樣的感悟,這與他媽媽平時動眼訓練脫不了關係。想必這位媽媽曾經帶過這位孩子出去攝影,然後與孩子討論過這個話題,因此孩子才能有脫口而出的答案。

3-6歲變聰明公式:動耳、動眼、動嘴、動心,全面開啟孩子的天賦

媽媽怎麼做?讓孩子有心明眼亮的魔法

接觸自然,讓孩子眼睛亮、心更明

舉個名人的例子

法國印象派鼻祖莫小時候,天天坐在岩石邊看海,專注地觀察海浪在晨光和黃昏中變化出來的各種顏色,沉浸於光的對話之中,發現陽光某一瞬間被波浪染的顏色。童年的經驗後來讓人創造了一座高峰,他自己也成為光之神。

中國有個成語叫心明眼亮。一個人眼睛不亮,就缺少洞察力和判斷力。媽媽常帶孩子走進大自然,比如看溪水流動,看天上的白雲,兩岸的樹木,湖邊的小鴨子......能夠快速啟動孩子右腦的照相記憶功能。

小孩子的想法很奇特,他們能看到成人看不到的一面,他們也會用心去想、去問。

我家孩子長到6歲都沒見過螢火蟲,有一天他回家回我:“媽媽,螢火蟲是什麼樣子?”


“螢火蟲啊,閃閃的,亮亮的......”我突然覺得有點虧了孩子,這麼大了居然沒見過螢火蟲的樣子。於是,找一個暑假特地帶孩子回了一趟南方的老家,就是為了讓孩子近距離看看螢火蟲。


3-6歲變聰明公式:動耳、動眼、動嘴、動心,全面開啟孩子的天賦

動嘴

早期教育怎麼與孩子說話,怎麼讓孩子說話,這不是小事,而是大事。因為直接影響孩子的視聽。讓孩子心靈愉悅的話、激勵的話,肯定和讚美的話,挑刺、指責的話,都影響孩子心靈成長。所以說家庭教育和孩子的注意力密切相關。

媽媽怎麼說?讓孩子理解語言功能

評價和表揚孩子,一定要就事論事

現在流行"你真棒""你真行"教育,很多年輕的家長不分場合、時間地使用這些詞,結果讓孩子上癮了,以為自己真的多走兩步都很棒。

盲目的欣賞、盲目地表揚,孩子一定會分不清哪是對,哪是錯。孩子的行為需要家長及時評價,但要有的放矢,就事論事,要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情,再評價孩子的言行對錯。

小時候,每個孩子都表現出來各種各樣的才能,父母的讚美一定要來自孩子的行為,小事可以放大,優點可以放大,但不可草率和概念化、口號化。

誇孩子的內容不要泛泛地說:"你能幹""你聰明""你真棒"。

3-6歲變聰明公式:動耳、動眼、動嘴、動心,全面開啟孩子的天賦

媽媽怎麼做?讓孩子能說會道

小孩子一旦會說話後,總是看見什麼就問什麼,想到什麼就問什麼,這時媽媽不要煩,一定要耐心解答。每次孩子張大嘴提問的時候,都是他的大腦在轉動。

當孩子想學習時,通過嘴發出求知的信號,家長要抓住這種契機,這樣教育孩子才能更能說會道。

“這是什麼顏色?

“這是個麼動物啊?”

孩子多問時,媽媽要多答,孩子不問時,媽媽要多問。鼓勵孩子多說多答,這是培養孩子能說會道的關鍵。


3-6歲變聰明公式:動耳、動眼、動嘴、動心,全面開啟孩子的天賦


動心

讓孩子敞開心靈,開拓通向外界的路徑,通過孩子手的智慧,創造心靈手巧的智慧。

中國有個成語叫心靈手巧,也可以反過來說手巧心靈,決定手巧不巧,來自3-6歲時期的"眼手心"訓練。


3-6歲變聰明公式:動耳、動眼、動嘴、動心,全面開啟孩子的天賦


媽媽怎麼做?孩子才能心靈手巧

3-6歲的孩子喜歡抓捏小東西,看起起來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但它是孩子本能的自我能力開發。

訓練"眼手心"遊戲包括投沙包、穿珠子、疊紙、摺紙、打冰球等。

以常見的彈玻璃球為例:

1、讓孩子睛睛瞄準,測量距離和路線。

2、手要把握擊球的位置和用力的大小。

3、教孩子要寧靜不慌,眼手心合一,使能量集中在彈的動作和玻璃球上。

再以常見的疊紙飛機為例:

1、讓孩子先看一下疊紙飛機的簡單教程。

2、然後手把手教孩子疊一次。

3、再讓孩子自己親手疊一個紙飛機,然後試飛一下。

4、飛的過程中孩子就會琢磨怎麼樣讓紙飛機飛的更高、更流暢。

就是這樣的一個小遊戲,花不了什麼成本,只需要家長有心、花時間,就可以訓練孩子表心專注、眼手心合一。

PS:現在孩子的玩具越來越高科技,越來越昂貴,但孩子的手卻越來越不靈活了,讓孩子手靈活,心放開,需要家長非常耐心、細心地跟孩子一起玩,進行科學的訓練。


3-6歲變聰明公式:動耳、動眼、動嘴、動心,全面開啟孩子的天賦


最後,訓練孩子身心投入,培養孩子觀察力、聯想力和探究力,送給家長五種方法。

  • 教孩子觀察:如觀察一粒種子,觀察一朵花,觀察遊動的小魚。
  • 教孩子記憶:記憶力訓練,包括照相記憶法,快速記憶法,啟動右腦。
  • 教孩子思考:如問孩子什麼是圓的,例舉5-10個寵物。
  • 教孩子用心:如邊看書邊講,邊看邊畫,邊看邊做。
  • 教孩子想象:如一朵花、一隻鳥會變成什麼,讓孩子畫出一個想象圖。

編後語:3-6歲幼兒大腦發育過程中,各種行為都來自大腦發出的信號,尊重孩子的生長髮育表現,耐心地和孩子一起練耳、練眼、練嘴、練心,你的孩子會更聰明哦~

本文為【天天話育兒】原創內容,專注育兒領域深耕細作,默默日更,提供更專業的育兒科普。

關注@天天話育兒,分享更多母嬰育兒知識~

參考資料:《媽媽這樣做,孩子更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