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農民是付出最多卻得到最少,你認為農民的偉大之處在哪裡?

中國的農民,是雖平凡卻也偉大的一群人。在地裡,他們是農民,他們面朝黃土,躬身耕耘,生產出來了讓人們由吃得飽、吃得好的農產品;在工地上、工廠裡,他們是農民工,吃苦耐勞,為人們的衣食住行任勞任怨的工作著。他們身處第一產業(其實是基層),提供了基礎保障,付出了說不清的汗水和勞作,獲得相應的收入,但橫向對比的話,得到了多少,相信很多人心知肚明。所以,他們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

有人說農民是付出最多卻得到最少,你認為農民的偉大之處在哪裡?


我國糧食產量穩定在6億噸以上,保證了主要糧食品種的自給率,離不開農民的辛苦和奉獻。有人可能會覺得“矯情”,認為種地就是農民的主要工作,是農民應該乾的。但卻不知,農民給予了他們身份的標籤,卻沒有認定這是一個職業。因為農民沒有退休的,也沒有退休金。只是靠千百年來的堅守,堅持著在土地裡“刨食”。農民努力在和“老天爭鬥”,以獲取更好的收成,但獲得的收益卻是有限的,甚至有些年份還入不敷出。

有人說農民是付出最多卻得到最少,你認為農民的偉大之處在哪裡?


讓我們回過頭去看看今年主產區的小麥,幾場不利天氣過去,大半年的勞作和投入成為“泡影”,不僅產量下降,品質也下降,小麥賣不上價、不好賣,收益更無從談起。再看看馬上就要收穫的玉米,高溫乾旱,一場颱風,有的地區玉米棒變成“花粒”,有的地方倒伏在積水裡,一如壽光地區看著大鵬哭泣的農民,收成如此,誰心裡會好受。儘管在網上、在私下,很多農民唸叨著種地不掙錢,下一年咋著也不種了,但真到了播種季,還是不忍心看著土地荒蕪。

有人說農民是付出最多卻得到最少,你認為農民的偉大之處在哪裡?


這就是農民,付出多,得到少!

種糧的收入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家庭生活的需要,但好在中國經濟正處於不斷髮展時期,城鎮化的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蓬勃發展,中國製造的聲名鵲起,使得農民在種地之餘,充分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充分利用自己的身體素質,來到城市,走進工廠、工地。於是,我們看到了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商品,看到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一條條壯美的公路、大橋。農民工的收入逐漸佔到了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民的生活也改善了,但讓我們心裡一揪的卻是時常看到,農民工公交車上、地鐵上,不坐座位、坐地下;時常會看到,農民工樹下、橋下席地而眠的苦澀的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