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給你的保單也做個“體檢”吧

長假結束第一天,分享下幫朋友的保單做的“體檢報告”吧。

快來給你的保單也做個“體檢”吧

快來給你的保單做個體檢吧

當這份保單擺出來,直觀感覺就是高大上,壽險重疾醫療意外啥啥都有,還有分紅萬能的生死兩全兜底,可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快來給你的保單也做個“體檢”吧

你可能也有的高大上保單

我們先做個選擇題,看看這份保單給你的直觀信息準不準:

上圖中的主險+附加險,不考慮先發生意外醫療/門急診醫療的情況下,可用保額為多少?

  1. 110萬+浮動額度 (壽險50萬、重疾險50萬、兩全險10萬、醫療實時報銷、意外醫療實時報銷、意外傷害鑑定額度)
  2. 50萬+浮動額度(壽險/重疾/兩全50萬共用額度、醫療實時報銷、意外醫療實時報銷、意外傷害鑑定額度)
  3. 50萬,壽險/重疾/兩全50萬共用額度、醫療、意外醫療、意外傷害隨主險終止)

答案是:C,50萬共用保額

為什麼是看起來最不像正確答案的C?下面我們來逐一分析一下。

PART 1. 壽險

這份保險合同的主險是壽險,剩下的重疾、兩全、醫療、意外都屬於附加險,條款中明確規定,壽險、重疾不可兼得,也就是它們共用保額50萬,作為單次賠付重疾險,一旦重疾理賠後主險及附加險將全部終止。

快來給你的保單也做個“體檢”吧

主險條款

快來給你的保單也做個“體檢”吧

附加重疾險條款

壽險的作用是什麼?

用來考慮責任、義務和傳承,在我們離開後,給家人留下錢繼續支付家庭生活支出、子女教育、房貸等債務償還、父母贍養等。

但看這份壽險合同,假定我們一直平安順遂,無疾而終,能留給家人50萬,即使放在今天,50萬都不一定能撐多久,更何況是幾十年後,實在很難達到我們的預期保障。

再仔細算算,每年總保費1.5萬,交滿31年,已經差不多46萬,31年時間46萬換回50萬,再考慮下通脹,時間的複利作用去哪了?

這麼說,終身壽險沒什麼性價比可言?

當然不是!

同樣9000元,完全有更優秀的種子選手!

舉個栗子,華貴人壽守護e家終身壽險:

快來給你的保單也做個“體檢”吧

華貴人壽守護e家終身壽險

年交保費8900,交費期30年,保額100萬,且為獨立額度,不受任何其他附加險賠付因素的限制。

PART 2. 重疾險

前面已經提到了重疾和壽險共用保額的問題,現在我們來仔細看下這份重疾險的保障內容:

  • 重疾:50種,單次賠付50萬;
  • 特定重大疾病:10種,單次賠付10萬,但要確保特疾在前、重疾在後才可獲得賠付,否則不賠;

單從保障上來說略微單薄了一點:

  • 重疾覆蓋病種只有50種,目前常規的重疾險病種均在80-120種
  • 單次賠付風險高,如果首次即為惡性腫瘤,存在較高的復發、新發、轉移和持續風險,所以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要儘量配置
    多次賠付附加惡性腫瘤二次賠付
  • 未覆蓋中症和輕症,目前常規的重疾險大多包含輕症3次賠付中症2-3次賠付,且輕症、中症賠付後均可豁免後期保費,不影響重疾賠付;
  • 特定重大疾病10種,額度20%,很多重疾險的特疾病種會在15-18種,如果未做特殊約定,賠付額度會在100%翻倍賠付和額外賠付也很多見;

我們看看同級別的重疾險解析:

快來給你的保單也做個“體檢”吧

橫琴優惠寶重大疾病保險

  • 重疾112種賠付50萬,60週歲前重疾額外賠付30萬
  • 中症25種賠付2次,每次30萬;
  • 輕症賠付3次,每次20萬;
  • 帶身故責任,還可以附加癌症二次100%賠付

這樣壽險+重疾的組合,保障和保額增加了5.4倍,最高可以達到270萬,在保障重疾的同時也包含中症、輕症和特定疾病。

雖然保費多了3000元,但從對應的保障上看,絕對是更勝一籌。

PART 3. 兩全險

什麼是兩全險?

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保生又保死”,在保險期間內身故賠付保額,保險期結束後活著也賠付保額

這看起來完全“兩全其美”,怎麼算都不虧,那是不是所有便宜都真能被咱們給佔了呢?


敲黑板劃重點:

大多數情況下兩全保險不會單獨出現,更多的是與健康型險種組合來售賣。

當兩全險作為主險,保險金給付是必然發生的,所以主險兩全險(承擔滿期金功能的險種)

往往佔據了超過70%的保費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我們每年需要為此繳付比普通保險更貴的保費;

但儘管我們花了更多的錢,實際上買到的保障卻可能完全不足,因為70%以上的保費已經用來承擔到期返還滿期金的責任,所以剩下的風險保障責任就無法達到理想水平,要麼保障範圍少(比如只有生存金和身故保險金,而不賠疾病、意外、殘疾),要麼

保額不足

無論作為主險還是附加險,我們交2份保費,但最後只能得到1份賠付。以兩全險和重疾險組合的產品為例,假如重疾險先行做出了賠付,那麼兩全險的責任就會隨之結束,即使以後平安活到了保險期限結束,也不能拿到滿期金。

從保額和保障方面來看,兩全險並非真的“兩全其美”,真正理賠時反倒顯得“雞肋”,那它理財方面是否足以將功抵過呢?

首先我們要考慮到通貨膨脹。兩全險組合產品中一部分保費用於承擔保障責任,超過70%的保費用做投資理財,然後等幾十年後再把已經不值錢的保費退還給我們。

大多數兩全險的收益計算下來都不到2%。如果拿這筆多交的保費去做理財,就算是放餘額寶,或者銀行存定期,幾十年下來的收益也比兩全險好得多。

從理財方面看,它的理財功能反而會吞噬風險保障的功能,導致保障不足,同時理財收益也並不理想且難以變現;

從保障方面看,30%保費能對應的保障,可想而知。

迴歸到保險的保障功能,應該儘量選擇各司其職,純保障型的保險+純儲蓄性年金險,這樣才能在出現大病、意外、身故等重大變故的時候,最大程度發揮保險的槓桿效應,又能實現強制儲蓄、穩定收益。

PART 4. 醫療險

保單裡附加了一份真愛健康醫療保險,但仔細看條款,會發現這個並不是我們平時理解的百萬醫療,它更適合叫做“小病醫療”,保障內容只有住院津貼和住院費用保險金報銷額度十分有限

快來給你的保單也做個“體檢”吧

真愛健康醫療險

按計劃二看,一年最高的津貼額度9000元住院醫療報銷額度1萬,在重疾患者面前,簡直是杯水車薪。

而同樣的價格,我們可以完全可以買到一般醫療額度200萬元,重疾額度200萬元,同時覆蓋質子重離子醫療和亞洲海外特定醫療的百萬醫療險。

舉個栗子,平安e生保2020版(百萬醫療)

快來給你的保單也做個“體檢”吧

平安e生保2020版

如果還想把保障做的更全面一點,只要稍微增加200-300元左右就可以配置中端醫療+特藥通。

再來舉個栗子,復星聯合樂健一生中端醫療+華夏醫保通

快來給你的保單也做個“體檢”吧

復星聯合樂健一生中端醫療

快來給你的保單也做個“體檢”吧

華夏醫保通(特藥版)醫療保險

樂健一生中端醫療+華夏醫保通,醫療300萬額度,住院津貼9000,藥品費200萬,實現0免賠,社保外全覆蓋。

PART 5. 意外險

保單裡還附加了兩份意外交通和意外傷害險,750元/年,保額只有10萬和1萬。

同樣的預算,能提供更好保障更高保額的產品比比皆是,而且可以作為獨立主險,不受到主險的任何限制和影響,除了意外醫療費用實報實銷,其他都可以疊加賠付。

再再來舉個栗子,平安高額意外保障計劃:

快來給你的保單也做個“體檢”吧

平安高額意外保障計劃

其實很多保費200-300元/年的意外險,也能做到意外傷殘、身故保額100萬,意外醫療5萬性價比非常不錯。

快來給你的保單也做個“體檢”吧

安聯百萬玫瑰意外保障計劃

PART 6. 分紅、返利

最後,咱捋一捋保障類產品裡的分紅和返利。

保險是未來風險的提前轉移,風險無法確切預判,因此會有“買了保險沒用上,錢都打水漂了”的心理感受,在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推出的分紅和返利產品就格外的適應人心,“有病治病,沒病返錢”,多好。

但這個與兩全險是殊途同歸的,屬於自己多交保費,保險公司把多交的保費用幾十年去理財,最終把已經貶值的本金返還給我們。

要知道,保險公司不是慈善機構,想要不花錢得到保障的事情不可能實現。

所以,不要給一個產品捆綁太多的屬性。

保障歸保障,理財歸理財,與其多花錢在返還、紅利上,不如儘可能的把保障做全,保額做高,也可以通過重疾+定壽/終身壽/增額終身壽等方式獲得更好的保障。

PART 7. 新方案

最後我們看看重新規劃後的保障方案,是不是無論從保障保額和性價比來看都更優秀了呢?

快來給你的保單也做個“體檢”吧

同等預算下的Plan B

在原預算的基礎上增加2000元,就做到了壽險100萬、重疾最高200萬、意外身故50萬、醫療總額度1100萬的大升級,且均為獨立額度,如果某一項出險,其他保障也不受影響。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保單,那麼是時候把他們拉出來做一個“體檢”了。

最後,願我們永不與風險狹路相逢,願我們都從容應對風險,以終為始,為愛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