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玉石擺件卻賣不出去,實體行業宣佈涼涼

歷朝歷代玩石都是一個有文化的事,“精品奇石是不可再生性資源,受產地和存世量的侷限,有枯竭客觀性存在,再加之賞石可以反覆消費而沒有損耗,隨著時間推移更能增值,可以代代相傳,分享千年”。

精美的玉石擺件卻賣不出去,實體行業宣佈涼涼

阿富汗玉是阿富汗的國石

古人云:“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又說:“賞石清心,賞石怡人,賞石益智,賞石陶情,賞石長壽。”

精美的玉石擺件卻賣不出去,實體行業宣佈涼涼

硼美石

觀賞石具有千姿百態的造型,奼紫嫣紅的色彩和變幻無窮的花紋,是一種高雅的精神享受,也是一種藝術上的追求和陶冶。又有始終如一日、堅貞沉靜孤高的氣節。它是傳萬世而不毀、流芳萬代的藝術佳品,豐富了人生,美化了人間;它幽美的內涵和詩情畫意般的意境是美的真諦、藝的啟迪,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學的藝術風格;它集天地之大觀、聚自然而神奇,是大自然妙造的神工藝術+它自然成趣、天下無雙,而被歷代賞石家、收藏家所寵愛,被文人墨客所崇拜,留下了讚頌天然奇石美姿和品格的千古墨跡

精美的玉石擺件卻賣不出去,實體行業宣佈涼涼

阿富汗玉是阿富汗的國石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浩如煙海的人類文明史,也就是一部漫長的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石文化史。人類的祖先從舊石器時期利用天然石塊為工具、當武器,到新石器時期的打製石器;從營巢穴居時期簡單地利用石頭為建築材料,到現代化豪華建築中大量應用的花崗岩、大理石裝飾材料;從出土墓葬中死者的簡單石制飾物,到後來的精美石雕和寶玉石工藝品;各種石頭始終伴隨著人類從蠻荒,逐步定向現代文明,直至久遠的未來。古今一切利用石頭的行為及其理論,就構成了石文化的基本內容。從這個意義上說,石文化現象不分古今、中外,是全人類所共有的。

精美的玉石擺件卻賣不出去,實體行業宣佈涼涼

中國是東方賞石文化的發祥地。在以中國是東方賞石文化的發祥地。在以自然奇石(而非石製品)為現貨對象的話動方面,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據《太平御覽·闞子》載:“宋之愚人,得燕石於梧臺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焉。”其實,遠在此前的商、周時期(公元前二十世紀),作為賞石文化的先導和前奏——賞玉活動就已十分普及。據史料載:周武王伐紂時曾“得舊寶石萬四千,佩玉億有萬八”。而《山海經》和《軒轅黃帝傳》則進一步指出:黃帝乃我國之“首用玉者”。由於玉產量太少而十分珍貴,故以“美石”代之,自在情理之中。因此,中國賞石文化最初實為賞玉文化的衍生與發展。《說文》雲:“玉,石之美者”,這就把玉也歸為石之一類了。於是奇石、怪石後來也常躋身寶玉之列而成了頗具地方特色的上貢物品。《尚書·禹貢》曾載:當時各地貢品中偶有青州“鉛松怪石”和徐州“泗濱浮磬”。顯然,這些3000多年前的“怪石”和江邊“浮磐”都是作為賞玩之物被列為“貢品”的。很可能這就是早期的石玩,即以天然奇石(而非寶玉或石雕、石刻製品)為觀賞對象的可移動玩物。

精美的玉石擺件卻賣不出去,實體行業宣佈涼涼

以書畫兩絕而聞名於世的北宋米芾(字元肆)是11世紀中葉中國最有名的藏石、賞石大家。他不僅因愛石成癖,對石下拜而被國人稱為“米癲”,而且在相石方面,還創立了一套理論原則,即長期為後世所沿用的“瘦、透、漏、皺”四字訣。其實當時癖石者甚眾,米芾只是其中之一罷了,“愛石而癖”絕非米氏所獨鍾者。據文獻載:“米嘗守漣水,地接靈壁,蓄石甚富,一一加以美名,入室終日不出。”當時有位監察使叫楊傑的,“知米好石廢事,往正其癖”。但正當他老先生振振有詞地教訓米芾時,“米徑前以手於左袖中取一石,其狀嵌空玲瓏,峰巒洞穴皆具,色極清潤。米舉石宛轉翻覆以示楊曰:‘如此石安得不愛?!’楊殊不顧,乃納之左袖。又出一石,疊峰層巒,奇巧更勝,楊亦不顧,又納之左袖。最後又出一石,盡天畫神樓之巧;又顧楊曰:‘如此石安得不愛?!’楊忽曰:‘非獨公愛,我亦愛也!’即就米手攫得徑登車去。”這個故事十分生動有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米家奇石多小巧玲嚨、富於山水畫意的天然特色,和當時上層社會愛石、藏石的濃厚風氣。

精美的玉石擺件卻賣不出去,實體行業宣佈涼涼

明清兩朝(十四世紀中葉以後)是中國古代賞石文化從恢復到大發展的全盛時期。在這數百年間,中國古典園林從實踐到理論都已逐漸發展到成熟階段。明代著名造園大師計成(字無否)的開山專著《園冶》明·天年間王象晉的《群芳譜》;明·李漁的《閒情偶記》;明·文震亨的《長物志》等相繼問世。他們對園林堆山疊石的原則都有相當精闢的論述。“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長物志》)之說,至今仍是‘小中見大’的典範。明·曹昭的《新增格古要論·異石論》,張應文的《清秘藏·論異石》,尤其是萬曆年間林有麟圖文並茂、長達四卷的專著《素園石譜》等,更是明代賞石理論與實踐高度而全面的概括。林有麟。不僅在《素園石譜》中繪圖詳細介紹了他“目所到即圖之”、且“小巧足供娛玩”的奇石一百一十二品;還進一步提出:“石尤近於撣”、“蕪爾不言,一洗人間肉飛絲雨境界”,從而把賞石意境從以自然景觀縮影和直觀形象美為主的高度,提升到了具有人生哲理、內涵更為豐富的哲學高度。這是中國古代賞石理論的一次飛躍。

精美的玉石擺件卻賣不出去,實體行業宣佈涼涼

如今,正值國泰民安太平盛世,賞石藏石之風日盛,勢不可擋。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成熟和完善,賞石、藏石已完全走出了深閨,越來越顯現其投資增值的巨大潛力。那麼,哪些石頭可稱之為觀賞石,而且有收藏價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瞭解我國的賞石資源和分佈情況。據最新統計,目前我國已註明產地及石種的觀賞石有九十五種,可分為象形石、紋理石、清供石、生物化石、礦物晶體、工藝石等六個大類。其中象形石、紋理石、清供石三類涵蓋了絕大部分石種。如靈璧石、戈壁石、太湖石、昆石、英石、臘石、巴靈石、武陵石、雪花石、大化石、彩陶石、龜甲石、木紋石、九龍壁、貴州青、嶗山綠石、棲霞石、雨花石等等。生物化石類是指:動、植物化石。礦物晶體類是指:綠松石、孔雀石、水晶、螢石等。工藝石類如:大理石、草花石、菊花石、牡丹石等等。那麼如此之多的觀賞石,哪些是我們收藏的目標呢?這個就要因人而宜或因地而宜。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在紛繁眾多的觀賞石面前,我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經濟能力,適合自己的鑑賞喜好,適合自己的價值判斷的觀賞石來收藏。對一般收藏者來說,除了幾種極其稀有的如田黃石、雞血石、和田玉石等外,絕大部分觀賞石的收藏是在公平的起跑線上。因為觀賞石收藏及其價值取向,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欣賞價值,而是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價值內涵。因此,觀賞石收藏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觀賞價值,同時其文化價值和發現的價值更是難以估量的。這也是觀賞石之所以引人入勝的關鍵所在。

精美的玉石擺件卻賣不出去,實體行業宣佈涼涼

觀賞石的收藏和鑑識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評估觀賞石的價值及品位離不開鑑識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傳統的觀賞石一直沿用古人的評判標準:皺、漏、瘦、透、醜。隨著當今賞石新品種的開發,觀賞石家族又增添了大量的新成員,傳統的靈壁石、太湖石、昆石、英石這四大名石的地位正遭到挑戰,九龍壁、葡萄瑪瑙石、大化石、彩陶石等等後起之秀正各領風騷。觀賞石的評判標準也與時懼進地融合了新的內容:色,質,形,紋,聲,它與傳統標準一道,使觀賞石的評定更科學更客觀,他涵蓋了更多的信息。任何一尊觀賞石,如果不具備上述評判的任何一條標準,那麼這尊觀賞石就缺失了其特色韻味和個性,其價值就大打折扣了。反之,如同時兼有幾條評判標準的特色,那這些觀賞石的收藏價值及觀賞性就更勝一籌。

精美的玉石擺件卻賣不出去,實體行業宣佈涼涼

精美的玉石擺件卻賣不出去,實體行業宣佈涼涼

精美的玉石擺件卻賣不出去,實體行業宣佈涼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