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高的德行是什麼

原文: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講抱一守中心法。老子告訴我們: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曲則全”,“曲”,就是曲線;“全”,就是處事很周到,很周全。一個人能夠拐來拐去,才有辦法面面顧到。如果走直路,就可能會引起正面的衝突,就照顧不了全局。所以,老子首先告訴我們,委屈才能求全。這句話我們流傳很久了,一個人不能受委屈,就不可能求全。硬碰硬,走直路,把人都得罪光了,還怎麼全呢?

“枉則直”,“枉”,就是不直。受冤枉,才有清白的一天。很多人認為自己受了冤枉,很悽慘,其實有什麼悽慘的?不受冤枉,永遠沒有清白的一天;受了冤枉,很快就得到清白。

人會繞彎,才能伸直。比如說,一個人要把自己的身體挺直,一定要先彎一下,才能挺得很直,否則就沒有彈性。其實,一個人如果知道受冤枉對自己反而是最幸運的,那麼人生會改變很多。我年輕的時候,總覺得受冤枉很委屈,就沒有想到委屈才能求全。可是慢慢我感覺到,如果我受冤枉,我不表白,人家有一天發現我受到冤枉了,他對我的態度整個都改變了,那我不是反而得到更多好處嗎?

所以,當領導冤枉你的時候,你最好不表白,也不申訴。現在很多人喜歡申訴,申訴是西方人的方法。我不表白,因為好不容易讓他冤枉一次,別人都沒有這樣的機會。後來他發現我沒有錯,是他看錯了,就對我特別好。我的收穫不是比誰都多嗎?

“窪則盈”,有低窪,有空間,才能夠裝東西,才有一天會盈滿。但是最好不要盈滿,不盈滿就永遠有功能,永遠可以裝新的東西。“弊則新”,這句話非常重要。弊是舊的意思,舊的才會有新的。但是今天,大家因為受西方求新求變、創新思想等一大套東西影響,真的需要特別小心。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是我們都知道的。我們中國人講新,一定要跟舊的連在一起。否則的話,你會覺得新的就是好的,新的就是我要的,進而喜新厭舊,這樣就越會忘本,離道也越遠。為什麼現在離婚率越來越高?就是一方或雙方覺得新的好,處不好換個新的,有錢了更要換個新的,升官了換個新的,真是非常糟糕。

“弊則新”,新的跟舊的一定要連在一起,繼舊才能開新。把舊的搞懂了,才能夠溫故而知新,否則新的就成了非常危險的東西。“少則得”,我沒有什麼慾望,很容易滿足,因為我要的少,當然人家就會給我。

“多則惑”,你要多了,別人就感覺很疑惑:你要那麼多幹什麼?反而不給你,你就達不到目的。多少是人的一種感覺,不在於真的有多少。一個人很容易滿足,是最快樂的。

其實,大家如果跟外國人交往,就會發現,外國人真的比較容易滿足。中國人是天底下最不容易滿足的人,我們真的要好好了解一下自己。老天給我們一個貪得無厭、很難滿足的“性”,就是讓我們去修的。假如人天生就沒有什麼慾望,就沒有什麼好修的了。

所以我跑了很多地方以後,發現作為中國人,最好要了解,我們有修的最好的機會,有修的最好的素材。外國人去度假,花了幾百塊美金,自己就住在旅館裡面,叫東西到房間吃,在房間裡面看書。我們覺得這種人真是蠢到極點,這樣還幹什麼去呢?

中國人一出去旅遊,甚至都不想睡覺,覺得睡覺太浪費時間,到處遊走,累得要命。我們真的要好好去考慮考慮這些事情。外國人,穿得很簡單,在海邊找到一塊沙灘,挖個洞,跳進去,再用沙子把身子埋起來,這件事情他可以玩半天。

中國人一看到就覺得很奇怪:你來海邊幹什麼?這不是虐待自己?花了那麼多錢,卻跑來幹這種事!可是外國人覺得很愉快,因為他們很容易滿足。所以,民族性不同,各人就要走各人的路。千萬不要盲目地去學習,尤其是在還沒有看明白的時候。

夏威夷的海灘,本來種了很多椰子樹,後來卻全被砍光了。被誰砍光的?就是中國人。老外到海灘去是為了曬太陽,我們是喜歡到海灘去,卻又不敢曬太陽,於是就躲在椰子樹下乘涼。

有一天,一個椰子掉下來,砸到中國人的頭上。中國人本來自認倒黴就算了,可是老外卻說:“你可以告政府,政府應該賠你。”我們中國人說:“告什麼,這有什麼可告的?”老外卻說:“告啊!告輸了,錢都由我出;告贏了,我們一人分一半。”中國人說:“這樣可以。”於是就告了,結果夏威夷政府敗訴。政府一氣之下,就把椰子樹全部砍光了。大家好好想想這些事件,就會越來越佩服老子的先見之明。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一句話講完了:以無慾為德。一個人最高的德行就是無慾。你們要搶,就去搶;要爭,就去爭。我不用爭,因為我心裡頭什麼都有,不一定拿到手,不一定是我所有才叫有。看到了我就很滿足,我就有了。

中國人的滿足,跟西方的滿足不太一樣。我們多半是精神方面的滿足,而不求物質方面的滿足。西方人精神方面沒有什麼寄託,他們很單純的就是信仰上帝,所以在物質方面,反而很容易滿足。這個大家要從我們比較深的民族性,也就是它的根源去了解,否則的話就真的無從比較。

聖人抱定了一個心意:我清心寡慾,不老想自己,以天下為己任,跟天下萬物合而為一。如此,就可以通曉所有的事理,明瞭天下萬物共同的準則。大家回憶一下,在第十章的時候,老子講過: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凡事憑良心,身體聽從良心的指使,人就能自由自在,自得其樂了。

不自見,故明。“自見”,就是自以為高明。我個人的意見比別人都高明,我比你們有見識,我必須堅持自己的意見,這肯定沒有錯,否則我不會講。實際上,這個人是戴了有色眼鏡。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戴著有色眼鏡,因為人都是相當主觀的,很不容易客觀。

如果有人告訴我們說:我這個人一點不主觀,完全是客觀的。我們心裡一定會覺得很好笑,這個人都主觀到認為自己很客觀了!我們應該明白,眼睛所看的很有限,而且眼睛經常在欺騙我們,它所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實的。

因此,我們要“不自見”,而不是認為自己已經看得很清楚了,這樣才可能會看得清楚。一旦認為自己沒有錯,是親眼看到的,千真萬確,結果可能大部分都是錯的,這是不明真相而自己騙自己。

不自是,故彰。“自是”,就是自以為是。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最喜歡做的,就是把道理拉到自己這邊,而捨不得跑到道理那邊。“惟道是從”是自己應該跑到道那邊,而不是把道理拉到我們這邊來。但是大部分人就是自以為是:我說的就是對的,別人說的都是錯的,這種人是不明白道理的。人要不自是,道理才會明白,才會昭明,才會顯著,所以叫“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伐”,就是稱讚自己,說難聽點,就是過度自我膨脹。一個人說自己是專家,自己對這個最有研究,你們來問我是沒錯的,這樣一點功都沒有。“不自伐”,不自己誇張,不自己認為有能力,不自己過度膨脹,這樣才能夠把功做出來。

不自矜,故長。“矜”,就是很自負。一個表現得很有信心的人,就是一個心裡很空虛的人。一個表現得很自信的人,就是一個心裡很慌張的人。我今天表現得很自信,這些話不要去信,那不是真的。

一個人很憐惜自己,就是很自負。因為別人都可以吃苦,就是他不能。別人都可以被人家可憐,就是他不可以。這種人叫孤芳自賞、一意孤行。我們要不自憐、不自哀,不孤芳自賞,不一意孤行,這樣才會持續成長。“長”,就是生長髮展的意思。

老子做結論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你不爭,誰能跟你爭呢?根本無從爭起。比如,我們看到蘋果,馬上伸手去拿,結果所有人都伸手去爭。

如果我們不爭著拿,大家反而會想是不是要等一等再拿,反而不急著要爭。自見,自是,自伐,自矜,這些都以自我為中心。如果能夠去除這些,我們就會不爭。所有的你爭我奪,都是因為有人先爭所造成的。天下如果找不到爭的對象,大家還爭什麼呢?

這個道理,在象棋裡面表現得最徹底。外國人看我們下象棋,總覺得我們中國人口口聲聲講禮儀之邦,根本就是騙人的。兩個人都不要紅的,都去爭黑的。明明黑的比較難看,紅的比較漂亮,為什麼不爭紅的呢?

不會下象棋的人,問他為什麼爭黑的,他也莫名其妙。當然,真會下象棋的,知道其中的道理:我不是爭黑的,而是把紅的讓給對方,因為我要表示自己謙虛。如果一個人大大方方的,把紅的拿到自己的棋盤上,所有人都要笑話他:你外行到極點了。但是現在很多人不在乎這些了,因為把道紀都忘光了。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從這句話,我們可以感覺到,老子跟孔子一樣,都是集大成的人,都不主張創新。因為創新太危險了。從今到古,那個根源都很清楚了,如果半路殺出個新的來,豈不是亂了?所以,老子說古人常常告訴我們“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豈虛言哉?難道是隨便講講的嗎?

中國人一直到現在才知道,多得不如少得,多得永遠不如少得。如果領導告訴你:三年以後給你五十萬,現在要的話只給你十萬。你選哪一個?我相信中國人都會說:你現在給我十萬好了。因為幾年以後公司可能倒閉了,那樣一毛錢也拿不到的。這是外國人很奇怪的事情:你們怎麼這樣,看到小的忘記大的?其實不是,我們懂得“少則得,多則惑”。

誠全而歸之。老子的書裡面,只有這裡出現“誠”字,因為他很少用這些字。“誠”表示實實在在的。實實在在是全而歸之,同歸於全的大德,就叫大德之容。老子講到這裡,他就開始講他要講的話,就是因果,一切都是因果。

因果是科學的,如果用科學的角度來看,因果是科學的。只不過被宗教拿去用了以後,才變成迷信,這點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所以下一章,老子會告訴我們自然的因果,讓我們瞭解一下,到底因果是什麼個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