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一首水龍吟,風頭無兩,直超原唱

偉大的詞人,其人格魅力不是一個形容詞可以概括的。

蘇軾,開宋詞豪放之先河,他的詞作"須關西大漢,執鐵綽板"來唱,但當他作起婉約聲來,秦少游、晏小山恐怕排名要向後挪了。


蘇軾有一首《水龍吟》,步章楶的韻所作。所謂步韻也叫做次韻。即按照其他人的詞作,用其韻腳填詞,連韻字的順序都必須一樣。可見步韻的難度非同一般。


蘇軾的一首水龍吟,風頭無兩,直超原唱


今天我們來讀一讀這兩首《水龍吟》


水龍吟·楊花

宋 章楶(音 潔)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章楶,字質夫,北宋名將。宋徽宗對他的評價為:"才兼文武,學富古今"。在宋朝對西夏的戰爭中功不可沒。

本首水龍吟,即出自他的手筆。


蘇軾的一首水龍吟,風頭無兩,直超原唱


本詞起筆即寫春暮,而此時,正是楊花飄散的時節。詩人描寫柳絮,飛揚飄舞,渲染了青林,又寂靜飄忽,如遊絲一般,慢慢飛入深院,潛進繡房,穿過珠簾,沾上佳人的春衣,悄悄佔據繡床,還看到蜂蝶與池中游魚,最後又看到閨中人望穿秋水,奈何遊子不歸,佳人盈盈墮淚。

詩人用筆極為細膩,整闋詞如同一幅工筆,細細描摹,將柳絮的輕、飄、靜、軟極為傳神地描畫了出來,盡寫了楊花的妙處。本詞被蘇軾評價為"精妙"。


蘇軾的一首水龍吟,風頭無兩,直超原唱


接下來,我們再讀讀蘇軾的和詞。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宋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本詞第一句,詩人入手擒題。楊花如桃李等百花一樣,春天會開放,但是又不象百花顏色鮮豔氣味芬芳。因此詩人說似花又似非花,也正因為"又似非花",所以楊花的墜落不會引起人的憐惜與傷感。

而詩人一句"拋家傍路"、"無情有思"即賦予楊花以人格和情思。這裡為後面的描寫做足了鋪墊。


蘇軾的一首水龍吟,風頭無兩,直超原唱


緊接著詩人用三個短句"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進一步展開有力的鋪陳,明為寫楊花,實則暗喻了人的情態,此刻楊花即深閨中的佳人,而佳人即是楊花。本詞至此,完成了楊花向佳人的轉化, 而下句"夢"的出現也就順理成章了。

"夢"句十分巧妙,如楊花一樣的佳人,在夢中欲隨春風去尋心上人,可是事與願違,卻被黃鶯兒叫醒。此三句即承接了前面的"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又別開生面地寫魂牽夢縈,"縈損柔腸",佳人的一往情深,相思成疾躍然紙上,靈動哀婉,格外動人。


蘇軾的一首水龍吟,風頭無兩,直超原唱


下片,詩人以更高的視角將楊花的意象,佳人的哀思與傷春的情感繼續融合,不是恨楊花濛濛飛盡,而是遺憾當楊花飛盡之時,也是百花凋零、落紅滿地之日。更兼清晨細雨,楊花痕跡難尋,難道是落水而化浮萍?眼見這一池萍碎,平添了多少惆悵。

楊花在此刻已是春色的代稱,楊花飛盡也即春色將盡,因此詩人乾脆用"春色"代替了楊花,春色三分,有二分已"拋家傍路"混入了泥土,有一分落入流水化作一池碎萍,詩人的對楊花的哀傷、對春去的哀傷用極富於想象的手法表達得巧妙又唯美。


蘇軾的一首水龍吟,風頭無兩,直超原唱


結尾說"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將情感推至高峰。唐人有詩句說"君看陌上梅花紅,盡是離人眼中血",蘇軾化用前人的語意,將楊花的漫天飛舞,迷濛不盡,想象成淚水的點點滴滴,無窮無盡,也即是傷春的愁緒無窮無盡。


後人評價章楶本首《水龍吟》為"曲盡楊花妙處……",而蘇軾的本首詞,不單寫楊花,更託楊花而詠人、嘆春,極盡寫情。因此沈謙在《填詞雜說》裡說:東坡"似花還似非花"一篇,幽怨纏綿,直是言情,非復賦物。

蘇軾的本首和詞,立意之巧、鋪陳之妙、想象之奇、言情之細無不佔盡。宋代有很多步韻和詞,但是如東坡這首新意圓融,哀婉流暢的和詞珍品卻寥寥無幾。東坡不愧為東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