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走偏了,教育部門、學校和家長都該看看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教育部下發《關於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該通知是為疫情持久戰所作的必要的備份安排,也是當前較為科學、可行的安排,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出現了一大堆的問題:

停課不停學走偏了,教育部門、學校和家長都該看看

圖片來自暱圖網,上傳者:49883152

1.資源問題

教育部和各省教育科學研究所都有很多現成資源,這些資源足以應對大中小學全科需求,但很多地區放著現成的慕課、微課資源不用,要求老師搞直播教學,把主講逼成了主播,甚至出現了老師播完不關係統直接睡覺導致的不良影響。而且老師在家裡直播,也缺少網絡授課的經驗、技術乃至硬件,板書跟不上趟。直播稍有不慎就容易犯錯,而網課把這些無心之錯都剪輯掉並重新合成過,兩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儘管如此,經此一役,許多老師或許可以逼出一些技術進步來。因此我雖不贊成,但也不是完全反對直播,各地可以適度把握,給任課老師和學生以自主選擇權,而不是一刀切。

2.條件的複雜性

網上學習需要基本的硬件條件。目前智能手機普及面較大,但寬帶和PC電腦在農村地區依然沒有全面鋪開。而且部分地區4G信號並不穩定,毋寧說5G了。此外,包括釘釘在內的各級各類平臺都面臨帶寬資源緊張的壓力,許多學生登不進去,或者畫面卡頓,影響觀感和思維的連貫性,效果層次不齊。

停課不停學走偏了,教育部門、學校和家長都該看看

圖片來自暱圖網,上傳者:FIN-Q雲野

3.健康問題

如果學生持續在手機上看視頻學習,最大的考驗是視疲勞健康問題可能導致的視力下降、角膜炎乃至視網膜脫落等眼疾。

目前我知道許多學校按照正常開學排課,要求學生按點打卡。照此計算,學生每天需要對著電子屏幕(主要是手機)6-7小時,這將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如果持續一個月,開學的近視等眼疾率會直線上升。

停課不停學走偏了,教育部門、學校和家長都該看看

圖片來自暱圖網,上傳者:金山伯

4.盲目加碼

指導意見需要通觀全局,不可能很細,各地本應該因地制宜,因校、因人施策,然而許多地方和學校為了讓方案更好看,更有噱頭,更有約束力,不顧實際盲目加碼,看似高標準嚴要求,實則玩水上漂輕功,不切實際,落不了地,最終也就是應付上級檢查的形式主義紙面方案,老師執行起來很頭疼,但又不能不想辦法應付差事。

5.假期不成為假期

許多地區的寒假原本持續到2月17日左右,但很多地區著急忙慌地從2月8日左右就開始要求學生網上學習。說好的寒假呢?沒了。備份計劃變成了超前學習,並且學校與學校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提前展開了升學率等比拼,孩子成了大人比拼的武器。

6.學習效果和進度會成為最大問題之一

鑑於上述種種因由,各地、各校、各班、各學生的學習進度、方式和效果嚴重地不統一,開學後怎麼辦?老師面對的是五花八門的學習進度和效果。學得紮實的再上課會很無聊,可能會養成不專心聽講的陋習;學得慢的可能會跟不上課堂進度,導致自信遭遇打擊。學得半會不會的,聽吧覺得有點兒無聊,不聽吧又不太會,這對老師和學生都是非常大的考驗。

7.建議

(1)停課不停學,建議以國民素質教育為主,語數外等學術課程可以通過調劑週末、暑假乃至下一個寒假來彌補。

(2)小學語數外等學術課程可以適度推送知識點,以微課而不是系統授課為主,這樣每次時間就可以控制在10分鐘左右,既學習了知識,又保護了眼睛。中學兼顧微課和系統授課,城鄉各自掌握一定比例,不能一刀切。大學原本就需要培養自學能力,可以採取任課教師佈置學術任務,學生自主完成任務的方式。

(3)嚴格控制學生觀看電子屏的時間。年齡段越低,相應的時間應該越少,這方面可以請眼科專家給出專業的建議。

(4)由地級教育主管部門牽頭,藉此機會加強學生的醫學常識教育、安全教育和規矩意識教育,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愛心教育和心理疏導。採取的形式可以是電視、廣播等,既減少了手機的使用時間,又讓學生有事可做,做得有意義。

(5)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廳應該在疫情期間隨時進行檢查評估,對嚴重違規的行為予以通報,對直接責任人予以嚴肅處理,否則還會回到學校與學校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比拼進度和升學率的軌道上去。

(6)中小學實行一校一策,年級組、學科組共同選擇、推送學習內容,同時給教師以部分自主權,這樣既保證了全校進度的統一,也給任課教師一定自主權,進行個性化輔導。

(7)既然工信部也參與了上述發文,建議工信部對通信運營商提出寬帶降費要求,否則絕大部分網民的現有套餐很難支持長時間的網上學習。

如果您有更好的意見建議或者發現了更多的亂象,歡迎留言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