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總統教訓卡扎菲始末

里根總統教訓卡扎菲始末

1969年8月1日,利比亞上尉軍官穆阿邁爾·卡扎菲領導“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親美的伊德里斯王朝,建立共和國,並擔任國家元首。卡扎菲執政後逐漸施行親蘇反美的政策,收回了美國在利比亞的惠勒斯空軍基地,趕走六千多名美國軍事人員。該基地是當時美國在非洲最大的軍事基地,是美國監視蘇聯在黑海和地中海軍事動向的重要基地。同時還廢除了前政權同美國簽訂的軍事和經濟技術協定,限制美國艦船在利比亞領海的行動,最終利比亞在1982年與美國斷交。於此同時,利比亞加強了同蘇聯的合作,逐漸成為蘇聯在中東的重要盟友。

1982年以後,在歐洲和中東地區發生了多起針對美國的恐怖活動。期間卡扎菲及利比亞政府多次表示支持這種行動。美國為了整個對蘇戰略的需要,在地中海地區制衡蘇聯勢力,決定對利比亞實施軍事打擊。美國對利比亞的戰事一觸即發。

1986年3月,美國與利比亞在錫德拉灣爆發衝突。同年4月5日,利比亞特工在西德的西柏林一家迪斯科舞廳製造了一起恐怖爆炸襲擊,造成3名美軍士兵和一名土耳其婦女死亡,260人受傷。爆炸發生後,美國政府立即指責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與此案有關。該爆炸案稱為空襲事件的導火索[5]。

2020年,美國《華盛頓郵報》與德國電視二臺等媒體的調查發現,美國中央情報局與西德聯邦情報局通過利比亞政府使用的、裝有後門程序的瑞士克里普陀加密器全面竊聽了利比亞駐民主德國大使館與利比亞政府間的外交通訊。而西德聯邦情報局更是在事前就已得知利比亞將襲擊柏林舞廳的消息,事後美國方面也是根據這一竊聽得知了卡扎菲與此案的關聯。

里根總統教訓卡扎菲始末

4月6日下午,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在白宮主持召開了緊急會議,討論再次軍事打擊利比亞問題。會議排除了蘇聯直接軍事幹預的可能性後,作出了再次對利比亞實施軍事打擊的決策,作戰計劃由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威廉·克勞負責擬定。

4月9日晚克勞向里根呈交作戰計劃。該計劃提出以美國海軍第六艦隊的珊瑚海號和美利堅號航母編隊的A-6入侵者式攻擊機和美軍駐英國的拉肯希斯空軍基地的F-111戰鬥轟炸機為主對利比亞目標實施夜間空中突襲。對於該計劃,里根當晚表示原則批准,並命名這次作戰行動為“黃金峽谷”行動。

美國向英國、法國和西班牙通報了該計劃。英國表示同意美軍使用其基地,但是法國和西班牙沒有同意美軍戰鬥機使用其領空。這使得從英國基地起飛的美國戰機的空襲作戰的航程由2200公里增大為5180多公里。從4月10日期起,美國開始按照作戰計劃部署兵力。美軍還從本土增派10架KC-10加油機飛往駐英空軍基地待命,也是KC-10自1981年交付後首次應用於實戰當中。4月14日,里根總統最後批准了空襲作戰方案,決定當日下午7點開始空襲行動。

面對美國的軍事壓力,利比亞方面為了保存實力,將400架戰鬥機秘密轉移到鄰國蘇丹,並將一些軍用運輸機由沿海轉移到內地沙漠地區,加強了某些重要目標的防空,將軍隊撤離兵營,同時將外國技術人員和工人作為人質集中到油田。

里根總統教訓卡扎菲始末

當地時間凌晨1時54分,美國海、空軍完成空中協調,進入戰鬥狀態。美軍出動EA-6徘徊者式電子作戰機開始對利比亞防空導彈制導雷達、無線通訊實施電子干擾。與此同時,海軍航空兵艦載機率先對利軍防空陣地發起導彈攻擊。摧毀利地面雷達站5座,並迫使其他雷達站關機,使利比亞整個防空體系陷入癱瘓狀態,為實施主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艦載機壓制利比亞防空陣地的同時,來自英國空軍基地的16架F-111戰鬥轟炸機和14架從珊瑚海號和美利堅號航母上起飛的A-6入侵者式攻擊機組成5個空襲編隊,於4月15日2時整,分別對的黎波里和班加西5個預定目標同時發起攻擊:

在的黎波里方向:3個編隊分別攻擊了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住地,利比亞總參謀部所在地阿齊齊亞兵營、的黎波里國際機場軍用區和西迪比拉勒兵營“突擊隊訓練中心”;

在班加西方向:2個編隊分別攻擊了班加西貝尼納軍用機場和班加西民眾國兵營。

至2時12分,空襲結束。前後持續時間共18分鐘,其中主攻時間僅11分鐘。


里根總統教訓卡扎菲始末

在本次空襲中美軍共出動海空軍飛機150多架,炸燬利比亞軍用飛機14架,炸傷多架,摧毀利比亞雷達站5座,炸死炸傷利比亞軍民700多人。卡扎菲的一歲半的養女也死於這次空襲,本人受輕傷。卡扎菲六子賽義夫·阿拉伯·卡達菲亦被炸傷。(關注我,更多資訊速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