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都是託孤,為什麼司馬懿篡魏,而諸葛亮沒有篡漢呢?

燕園紅袖


其實司馬懿在曹操、曹丕和曹叡時代應該是並沒有篡魏的野心,因為總得來說曹操祖孫三代還都算是比較英明之君,他們對司馬懿是即用且防,所以司馬懿不能有二心也不敢有二心,他只能表現得兢兢業業,博得他們信任。

曹叡託孤給司馬懿也是看準了他的能力,但是別忘了,他也並不是完全信任司馬懿,同時接受託孤的還有曹氏宗親曹爽,曹叡想用曹爽制衡司馬懿。

而曹爽的能力不及其父曹真百分之一,是個名副其實的大草包,他只知一味逞能,雖然最初壓制了司馬懿,但是曹爽當時野心也是不小,曹爽僭越之舉也很多,其實就算司馬懿被壓制下去,曹爽也很有可能篡位奪權,只是曹爽姓曹罷了。

司馬懿剪除曹爽是打著匡扶皇室的名義,當曹爽被剪除後,司馬懿的權力達到了頂峰,要知道權力是可以改變一個人,更何況還是本身就有狼顧之相的司馬懿,所以直到司馬懿權力達到頂峰,他才有了想篡魏的野心。

在這個之前,司馬懿表現可算是曹魏集團中兢兢業業忠心耿耿的忠臣,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有的一拼,但是就像上面說的,權力是可以改變一個人,更何況是本身就有野心的司馬懿,所以他的野心萌發出來也不足為奇。

也不要光想著司馬懿野心勃勃,其實換成是現實中的你我,如果穿越成司馬懿,在那種情況下大家都會做出和司馬懿差不多的選擇。

這回再說回諸葛亮,說劉備有多麼會信任諸葛亮,反不如說劉備多麼會玩心機會給諸葛亮上話,劉備臨終託孤諸葛亮是沒錯,但是如果他真的那麼信任諸葛亮,幹嘛還要同時選擇益州派系的重臣李嚴同時託孤,劉備臨死那句話,若阿斗不行你就取而自代這完全就是敲打諸葛亮呢,用李嚴制衡諸葛亮,用言語敲打諸葛亮,這是信任嗎?

反正劉備是徹底的噁心到諸葛亮,由於李嚴在中央對諸葛亮的制衡,諸葛亮反而還要處處提防李嚴,所以說在權力面前諸葛亮也不是完全沒有野心。

李嚴被諸葛亮整垮,諸葛亮統領了蜀漢軍政大權,但是諸葛亮此時是絕對沒有野心,但是不能保證如果諸葛亮北伐成功,幫阿斗統一了天下,那時候的諸葛亮還會不會沒有野心。

畢竟權力是可以改變一個人,在權力面前不能保證誰是永遠不變的,即便是歷史上品行比較高上的諸葛亮。

如果蜀漢統一天下,大部分功勞為諸葛亮所建立,那麼未來諸葛亮家族也很有可能演變成司馬懿家族而已。只是諸葛亮沒有像司馬懿那般際遇和壽命而已,如果諸葛亮和司馬懿易地而處,很可能諸葛亮也會奪取曹魏江山,而司馬懿也會像諸葛亮一般兢兢業業輔佐後主阿斗,除非蜀漢實力強盛和統一天下之後,司馬懿才會暴露野心。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小島知風


筆者以為應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信任不一樣。劉備託孤給諸葛亮,是給予了充分的信任,並讓劉禪以“事之如父”對待,給予了無上的權力,諸葛亮實際是“二把手”,其實權力相當於“一把手”,沒有必要去再篡漢留下罵名;而司馬懿不一樣,其實在曹操時代是對他信任的。在曹丕託孤時,託孤的大臣有一大堆如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等,而在曹睿託孤時,託孤對象為曹爽和司馬懿,司馬懿都只是“粘邊”,都沒有實際控制權,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司馬懿當然只有“鋌而走險”了。

二是膽量不一樣。司馬懿與諸葛亮他們對無上權勢“覬覦”的膽量是不一樣的。如果你讓諸葛亮去篡位,他肯定要考慮他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忠君”名聲能不能讓他篡位成功。他應該清楚的知道,如果他破壞了這種名聲去篡位,極有可能不會得到多數文臣武將和蜀國老百姓的支持,這樣篡位就可能不會成功。即使勉強篡位成功,可能也不會存活多久。基於這種考慮,諸葛亮實際上是沒有這個膽量去篡位的;而司馬懿就不一樣了,他清楚的知道,如果在魏國你不能掌握絕對的權力,他就極有可能被權力“末尾淘汰”因此,他只有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勇氣去“拼一把”了。

三是理想不一樣。諸葛亮實際上不管他在蜀國有沒有絕對的控制權,他都不會去篡位的,因為他的理想是不一樣的,他出隆中的終極理想是施展他的才能,而不是要去做君王什麼的。在這種理想目標的指引下,諸葛亮只會去輔佐君王,藉助君王成就他的一番事業;而司馬懿不一樣,他的理想是在逐權,他認為只有掌握了權力才掌握了命運。在這種理想目標的指引下,如果朝廷不能給予他認為的足夠大的權力,他就會通過一切手段去獲得足夠大的權力,篡位也成為了他的最終選擇。


文齋堂


常言道:名不正則言不順。名正則幹什麼都順情順理,人心安服;名不正,則幹什麼都要受掣肘,很難進行。三國時期司馬懿和諸葛亮同為託孤大臣,為什麼司馬懿及子孫竟發展到篡國曹魏,而諸葛亮及子孫卻沒有發展到篡蜀漢呢?這就有個在權力交接上是爭來的還是授予的問題了。

劉備白帝託孤,託孤給了兩個人,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是李嚴,但託孤的輕重不同,諸葛亮為主,李嚴為副。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定能安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不可,君可自取。”回頭又對劉禪說:“汝與丞相從事,當以父事之。”這是對諸葛亮何等的信任,又是對諸葛亮賦予了無上的權力,等於把一切身後事都交給了諸葛亮。而對李嚴呢,以李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在三國時期,統內外軍事只是個虛銜,沒有實際意義,最終怎麼著還得聽朝廷的。在此之前,劉備把尚為犍為太守的李嚴任命為尚書令,尚書令是涉及中央核心的,但臨終卻讓他留鎮永安,已決定了李嚴很難進入成都的核心層。而諸葛亮呢,已是蜀漢丞相、益州牧兼司棣校尉,集中央、地方與監察於一身,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穩穩的沒有任何人能動搖,更何況有劉備讓劉禪“事之如父”的遺言呢。因此諸葛亮成了蜀漢實際的掌權人物,這一切都是劉備直接給予的,也是蜀漢眾望所歸賦予的,不存在諸葛亮通過明爭暗鬥什麼的陰謀手斷爭過來的。而司馬懿呢,就很不一樣了,他曾兩次成為託孤大臣,第一次是曹丕託孤,託孤的大臣有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等人,而主要託孤人還是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只是最次要的一個。第二次是曹睿,託孤對象是曹爽和司馬懿,曹爽是實權主要託孤人,司馬懿是次要託孤人。因此兩次託孤,司馬懿都沒明正言順得到什麼實際託孤大權,要想取得大權只有靠自己爭取了。曹丕託孤時,曹氏的曹真曹休的才能功勞都不在司馬懿之下,再加曹睿聰明睿智,司馬懿根本沒有什麼資格去爭朝中大權,只能看曹睿眼色,唯命是從。到曹睿託孤後,曹真曹休早已過世,草包曹爽成了主要託孤人,此人無才無功,卻大權在握,人心不服;司馬懿呢,卻是有才有功,朝中威望日盛,且皇帝身邊也沒什麼更有才能的人輔佐了。司馬懿覺得時機已到,再不爭權,恐怕司馬家就再無出頭之日了,於是他就放任曹爽所為,告老歸第,以老邁重病麻痺曹爽,讓曹爽對自己放鬆警惕,而自己暗地卻勾聯朝臣親信,豢養死士,時刻準備對曹爽致命一擊。終於趁曹爽帶小皇帝出城為祖先掃墓之機,司馬懿突然起事,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滅曹爽及其三族,囚曹氏宗親於鄴城,軍政大權一下子就全歸司馬懿所有,曹魏小皇帝也只成了司馬懿的傀儡。

諸葛亮的大權是劉備賜與的,明正言順,沒有不心服的,只要自己做事公平公正公道,不私不貪不搶,既使死後,自己也不會受汙,家族子孫也不會受牽連受迫害,因此諸葛亮掌權堂堂正正,光明正大,明正言順,不必太多考慮身後事。再者諸葛亮繼承的是蜀漢丞相,他所效忠的是一脈相承的大漢,大漢得國最正,不存在來路不正情況,因此諸葛亮也沒理由更沒陰謀去做竊權篡國的事。司馬懿就不同了,他身在曹魏,本就是個以欺詐威權篡漢建立的朝廷,得國不正。你曹魏能如此得國,我司馬又何嘗不能?司馬懿的大權是經過自己的一翻拼死拼活明爭暗鬥爭來的,自然得緊緊掌握好,不僅自己,就是自己的子孫也得如此,否則,一旦曹氏反轉,司馬氏焉有生理?因此司馬懿及其子孫必定會千方百計地把權握權,防止大權旁落,這樣的結果必定會走向弒君篡國的地步。因此同為託孤大臣的司馬懿和諸葛亮,其結局卻截然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