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告別平庸

有位讀者在後臺很失落地說,感覺自己這些年活的太失敗了,轉眼快三十歲,還是一事無成。

我沒有過多地回覆他,只說了句:從現在開始改變,並不算晚。

在我看來,人生最有趣的地方在於「變」,永遠充滿著未知,一個人可以從聰明變得愚鈍,也可以從愚鈍變得聰慧起來,可以從一事無成走向人生巔峰,也可以從風光無限變得無人問津。

而這種「變」往往意味著什麼呢?

機會和希望。

正如這位在後臺留言傾訴的讀者,今天的他雖然身陷低谷,但並不意味著他明天不可以站在高處,在這個世界上,庸人變得優秀,落魄走向風光,這樣的故事太多了,不是什麼稀奇事。

實際上,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問題是:一個人如何才能變得越來越優秀?我們如何才能告別平庸?

我認為,主要是要做到這三點。

有明確的志向和目標

老話說,樹無根不長,人無志不立。

樹木沒有了根,就不會再生長了,而人一旦失去了志向,那麼就很難會有一番作為。

很多人之所以平庸,最本質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明確的志向和目標,沒有強烈的進取之心,以至於整天渾渾噩噩地混日子,得過且過。

我時常會和身邊的朋友討論這樣的問題:

人的慾望是很難填滿的,有了這個就想要那個,手裡有十萬的時候,就想有一百萬,等有了一百萬,就想要兩百萬,三百萬...

雖然慾望難以百分百滿足,但並不意味著人要清心寡慾地活下去,什麼都不追求,這樣的「佛系人生」往往不過是為自己不努力、不作為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

實際上,很多優秀的人之所以能變得優秀,往往就贏在他們有進取心,胸有大志,想要的比較多。

當你想要掙到更多的錢,那麼你就不會允許自己偷懶;當你想要學到更多的技能,就不會在娛樂上浪費太多的時間...一個人能有多優秀,最終能走得有多遠,其實就看他有怎樣的志向,心中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很多問題便不再是問題。

心靜,腳踏實地

有了目標和方向,只是告別平庸的第一步,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步驟,但卻並不是最重要的。

因為真正重要的是接下來怎麼做,畢竟事情是一件件做出來的,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光有志向,不去執行和行動,那就是在瞎扯淡。

我們可以看這樣一個問題:那些平庸的人難道就沒有志向和追求嗎?

當然也是有的,就比如很多人整天喊著要掙錢,要實現財務自由,這就是志向,但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

古語有云:有志之人立常志,無志之人常立志。

這句話細細去品味,特別精闢,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優秀的人和平庸的人之間存在的差距。

平庸的人喜歡立志,但往往堅持不了多久,就放棄了,這一如今天的很多職場人,習慣性立目標,但最終都是啪啪打臉。

而優秀的人相比起來則更為專一,他們的志向是屬於長期型的,一旦確立就很少再去改變。

他們會專注地去朝著既定的方向努力,而且往往都是不動聲色的,人在心無旁騖的狀態下,通常能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

能腳踏實地的努力,不急於求成,不幻想一步登天,懂得延遲滿足感,這其實就是「心靜」。

心靜的人有三點優勢:

1. 意志力更強,不會輕言放棄;2. 思路更清晰,懂得思考;3. 成長起來更快,能耐得住寂寞,享受獨處。

而這就是一個人走向優秀的第二種品質。

謙遜有禮,有原則和底線

能用心把事情做好,朝著目標踏踏實實地去努力,固定是非常重要的,但一個人之所以能稱得上是優秀的,往往有兩個層面:一是事業成就,二是人品和修養。

而這兩點,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人品和修養在某種程度上講,決定了一個人的事業能有多大的成就。

為什麼這麼說?

客觀地講,有些人的能力雖然很強,但之所以沒能取得相匹配的成績,往往就是因為他們的人品或者修養方面有問題。

比如說小說《三國演義》裡的呂布,那麼厲害的人,正值當打之年,卻無人敢用,原因就在於他糟糕的人品,劣跡斑斑的過往,再比如說大才子楊修,那麼聰明的一個人,本可以在曹操麾下一展其志,但卻因為愛炫耀自己的才智,結果惹惱了上司,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在成長的路上,在人生前行的路上,待人謙遜有禮,懂得尊重別人,做事有原則,堅守做人的底線。

這些特質能幫助你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從實際的角度出發,也能助你少去很多的麻煩和不幸。

有志、心靜、謙遜,一個人變得優秀,其實無非就是努力做到了這三點,在能力和修養上均衡地提升自己。

而這些就是你應該去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