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vet 綜合徵(DS)——嬰兒嚴重肌陣攣性癲癇

Dravet 綜合徵(DS)是兒童期起病的一種癲癇性腦病,由法國醫生Dravet於1978 年首次報道,早期稱為嬰兒嚴重肌陣攣性癲癇(severe myoclonic epilepsy in infancy, SMEI),但以後發現少數患兒病程中可始終不出現肌陣攣發作,故2001年國際抗癲癇聯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 ILAE)將其正式更名為Dravet綜合徵。Dravet綜合徵(Dravet syndrome,DS)是在一歲前起病的一種難治性癲癇綜合徵,表現為長時間的局部和全面性發作,通常由發熱誘發。隨著病程延長,患兒出現其他類型的癲癇發作(肌陣攣發作、不典型失神發作和跌倒發作)、智力障礙、蹲伏步態和其他共患疾病(睡眠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Dravet 綜合徵(DS)——嬰兒嚴重肌陣攣性癲癇


Dravet綜合徵診斷標準

根據國際抗癲癇聯盟(ILAE)2001年有關癲癇綜合徵的分類,對Dravet綜合徵進行診斷的標準如下:

1、有熱性驚厥和癲癇家族史傾向;

2、發病前智力運動發育正常;

3、1歲以內起病,首次發作為一側性或全面性陣攣或強直陣攣,常為發熱所誘發,起病後出現肌陣攣、不典型失神、部分性發作等各種方式;

4、病初腦電圖正常,隨後表現為廣泛的、局灶或多灶性棘慢波及多棘慢波,光敏感性可早期出現;

5、精神、智力、運動患病前正常,第二年出現停滯或倒退,並可出現神經系統體徵(如共濟失調、錐體束徵);

6、抗癲癇藥物治療不理想。目前認為具備上述6條標準者可診斷為SMEI。


Dravet 綜合徵(DS)——嬰兒嚴重肌陣攣性癲癇


治療

目前Dravet綜合徵的患者死亡率約為15-20%。治療的手段也相對有限,Dravet綜合徵的患者所需的持續護理會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患者還要小心癲癇最致命的併發症SUDEP(癲癇猝死,常常由於癲癇發作引起的通氣不足和心律失常導致),加上癲癇相關事故如溺水和感染,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患者死亡。


Dravet 綜合徵(DS)——嬰兒嚴重肌陣攣性癲癇


不同年齡階段的治療目標:

隨著年齡增長,癲癇類型/嚴重度會發生變化,因此不同年齡階段的治療目標有區別。

1、在2歲以前,主要治療目標是避免出現長時間的癲癇發作及癲癇持續狀態。

2、 對於2-10歲的DS患者,治療目標是避免出現長時間驚厥性癲癇發作,同時減少會對認知功能有負面影響的非驚厥性癲癇發作。

3、 到了青春期和成年期,治療目標是減少夜間驚厥性癲癇發作頻率。

此外,除了控制癲癇發作,同時還需要關注患者的共患病。癲癇發作時發育通常是正常的,但是幼兒園後期/學齡期早期,幾乎所有病例都存在輕微至嚴重的智力障礙。對發育的持續監測是必要的,在入學前由神經心理學或發育兒科學進行正式評估,以確保通過學校系統提供足夠的援助。


非藥物治療策略:

1、避免和處理體溫升高:按時接種疫苗;發熱可以考慮使用降溫背心;退熱藥。

2、避免疲勞:疲勞可以使病情加重,應當治療睡眠障礙,兒童疲勞時注意休息。

3、 避免閃光刺激:閃光可以誘發發作,可以考慮佩戴偏光太陽鏡。

Dravet 綜合徵(DS)——嬰兒嚴重肌陣攣性癲癇


藥物治療策略:

1、避免應用加重病情的抗癲癇藥物:主要是作用於鈉通道的藥物,例如奧卡西平、苯妥英、拉莫三嗪。

2、疑診DS時立即給予一線治療,不要因為等待基因檢測結果而延誤治療:一線治療推薦氯巴佔(起始劑量0.2-0.2mg/kg/d;目標劑量0.5-2.0 mg/kg/d;證據僅基於一項小型回顧性系列研究)和丙戊酸(起始劑量10-15mg/kg/d;目標劑量25-60mg/kg/d;證據僅基於兩項小型回顧性系列研究)。相關研究證據非常有限,該推薦主要依據專家共識。

3、一線治療一般不能充分控制發作,通常需要二線治療:推薦託吡酯(通常每日給藥2次,起始劑量1-2mg/kg/d; 逐漸增加到8-12 mg/kg/d;、司替戊醇(起始劑量10-15mg/kg/d;目標劑量20-50mg/kg/d;成人維持劑量20-30mg/kg/d。

4、三線及以後的治療:推薦左乙拉西坦、溴劑、唑尼沙胺。家中常備苯二氮卓類藥物,以便癲癇持續狀態時緊急用藥:推薦地西泮直腸給藥、咪達唑侖含服/滴鼻。


Dravet 綜合徵(DS)——嬰兒嚴重肌陣攣性癲癇


其他治療:

1、生酮飲食治療

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模擬空腹狀態。改善病情的可能機制是酮體直接作用於CNS,例如酮體中的β-羥丁酸能夠降低神經興奮性,或者是酮體作用於能量生成的通路。

2、外科手術治療

迷走神經刺激(作為藥物控制無效患者的輔助治療);胼胝體切開術/離斷術(數據有限,實施前需要仔細權衡獲益-風險)。

DS是一種遺傳性癲癇,若治療不恰當,會加重癲癇發作。準確及儘早診斷有望提供恰當的治療,並改善這類患者的結局。除了維持期治療,還必須關注長時間癲癇發作和癲癇持續狀態的治療。一線治療藥物包括氯巴佔和丙戊酸,但他們很少能夠足夠控制癲癇發作。託吡酯、左乙拉西坦、生酮飲食和迷走神經刺激也會帶來獲益。


參考文獻

1.劉家雯,操德智,Dravet綜合徵臨床治療新進展,2018,33(24):1913-1917.

2.中國抗癲癇協會.臨床診療指南-癲癇病分冊.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153.

3.NICE. Epilepsie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Epilepsie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2018

4.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神經學組. 中華兒科雜誌. 2015;53(10):1-4.

5. Dravet C. Dravet syndrome history[J].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 2011, 53: 1-6.

6.Kaminska A, Oguni H. Lennox–Gastaut syndrome and epilepsy with myoclonic–astatic seizures[M]//Handbook of clinical neurology. Elsevier, 2013, 111: 641-652.

7.Dravet C.The core Dravet syndrome phenotype [J].Epilepsia, 2011, 52: 3-9.


本文轉載自中國抗癲癇協會,僅作科普用途,致病基因部分有所刪減。涉及疾病診斷、治療還請前往千佛山醫院癲癇中心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