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為何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建國後,為何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建國後,為何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中國文化獨特且魅力十足,特別是中國古典文學更為世人所著迷,在幾千年的沉澱下,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多如繁星的著作。

建國之後,為了豐富國人的文化時間,出版社把這些著作分類排名,最終挑選出包括《三國演義》、《西遊記》在內的6大名著。

只是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刪掉了其中的兩部而保留了4部,那麼刪掉的兩部名著是什麼?為什麼要將其刪除呢?

建國後,為何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六大名著

說到六大名著,就要說一個鮮為人知的事情。

在建國之後,人民出版社在對古典文學名著篩選的時候,一共精心篩選出了6部,目的也是為了提高國民文化素養以及弘揚和傳播中國文化。

然而就在準備發行的時候,發現經費以及條件都不允許,無奈之下,人民出版社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研究後,最終決定先把《紅樓夢》、《三國演義》等4部名著先行出版。

這四部名著一經發行就引爆市場,因此就引起了其他出版社的跟風發行,並且在此基礎上開發了連環畫、名著外傳以及改編等眾多的版本。

本來就經費不多的人民出版社又缺乏這方面的競爭,因此另外兩部名著也因遲遲沒有排上日程而最終刪除,久而久之人們也就只知4大名著。

建國後,為何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圖:蒲松齡畫像

而這兩本就是我們熟知的《聊齋志異》以及《儒林外史》。

這兩部名著之所以當初被延遲發行,不僅有經費問題,還有就是兩部名著的內容不太符合當時的社會發展,特別是青少年。

比如聊齋講的都是神鬼封建以及畸形的愛情故事,而儒林則涉及了太多批判。

相比於其他4大名著,《西遊記》雖然也是神鬼故事,但是它宣揚的是佛教之善,而《紅樓夢》就更不用說,這部書簡直就是一個百科全書,三國和水滸也都有著各自的特殊和價值。

而聊齋涉及最多的就是人妖戀這種畸形愛情,對青少年有著非常不利的教育後果。

儒林則包含太多對現實社會的隱喻嘲諷,相比於諸葛亮鞠躬盡瘁的精神也是相差太多。

在眾多原因之下,最終推遲並刪除了這兩部名著小說。

那麼另外兩部小說真的不值得我們去閱讀和研究嗎?

建國後,為何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聊齋的愛情觀

這部書是清朝著名怪志小說家蒲松齡的得意之作。

說是得意之作,是因為他和祖輩一樣本來有一腔報國熱情,奈何清朝科舉之風腐敗,這讓他對此深感失望,因此他作為一個文人,最終決定用自己的方式來抨擊這種制度和風氣。

因此他的這部聊齋大致分為三大主題。

第一就是對清朝腐敗官場惡勢力的抨擊,比如書中的《促織》、《梅女》等故事。

第二就是對看似公平的科舉制度進行諷刺,例如《葉生》、《王子安》等故事。

第三就是提倡自由婚姻,比如其中的《宦娘》、《蓮香》等故事。

特別是第三點,其中用大量篇幅講述人鬼相戀的過程,目的就是想要喚起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去衝破封建愛情婚姻的束縛。

因此這其中的許多悽美愛情故事,後來都被搬上了銀幕,但因為是神鬼故事,所以受眾面很小。

也導致了大家雖然知道這部書,但是名氣卻和四大名著無法聘美。

建國後,為何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儒林作者的無奈

這部書同樣是清朝文學家所創作,作者吳敬梓的科舉制路和蒲松齡非常相似,他一生數次科考卻屢次失敗,

他雖然出身豪門,但這非他理想。男兒志在四方的吳敬梓也是如此,為此他多次進入考場,為的就是能夠報效國家,奈何他的思維想法卻和當時的社會顯得格格不入,因此主考官就對他的試卷批語:“文章大好人大怪”。

但是他卻並不氣餒依舊堅持,一直到他36歲時的博學鴻詞科失敗之後,他終於心灰意冷,徹底放棄了科舉之路。

就這樣,大清王朝也許少了一個好官,但是卻多了一個大文豪,此後他專心創作,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而這部《儒林外史》就是其中的精品。

閱讀過這部書的人也許會發現,他把自己對科舉之路以及對現實社會的所有不滿,全部都發洩在了這部書中,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范進中舉”的故事,也是出自此書。

不僅如此,我們在書中看到的“一門三鼎甲,三代六尚書”的杜家,就是以他的家族為原形所編著。

建國後,為何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總結

中國文學博大精深,中國歷史上可以稱之為名著的又何止四部,六部,這幾部書只是中國文學結晶的代表,比如《封神演義》、《三俠五義》、《西廂記》等等。

這些名著凝聚了我國古代文人的心血,都值得我們去欣賞和研究,大家對此怎麼看呢?

參考資料:《吳敬梓評傳》、《蒲松齡論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