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防火線】外部治理要如何控制權利?

【三道防火線】外部治理要如何控制權利?

①三道防火線

碰到這樣權力無限大的控股股東,我們還能有什麼辦法制約他們呢?

說實話,公司內部治理系統還真的依靠不上了。這個時候,公司必須向外尋求幫助,這一講,我就向你介紹外部治理系統,帶你瞭解抵禦“內部人控制”風險的三道防火線。這裡的內部人,既包括控股股東,也包括經理人。所以,這一講不僅僅用於制衡控股股東,也適用於制衡經理人。

外部治理的第一道防火線,是信息披露,最重要的是強制披露財務報表,也包括可能影響股價的其他任何消息。我們之前在講透明化的時候重點介紹過,上市公司披露信息必須是真實的。馬斯克和劉強東這兩位在公司內部呼風喚雨的“皇帝”,都是吃虧在對外的信息披露上。

2018年劉強東在美國被捕後的第二天,京東就對外聲明稱“劉強東先生……經過當地警方調查,未發現有任何不當行為”,而當時警方其實還沒有定論。馬斯克的信息披露乾脆就可以用“不作死就會死”來評價,他自己在twitter上推文宣稱正在考慮讓特斯拉私有化,價格遠高於當時股價的420元/每股,並且資金已經到位了。後來的事情你應該想到了,這其實是個假消息。媒體甚至爆料說,420這個數字其實是馬斯克為了取悅自己吸大麻的女朋友,因為4月20號是美國民間自封的大麻節。真的是演了一出現代版“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第二道防火線,是市場認可度。這個市場,包括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如果你做不好,那麼在產品市場上,消費者不認你的產品,業績就會下滑,而在資本市場上,股價就會波動。劉強東和馬斯克都紮紮實實感受到了市場不認可的信號。劉強東被警察帶走是9月1號,當天是星期六,結果到了週一股價馬上就下滑,短短兩天就暴跌了10.64%。因為案件遲遲沒有解決,三個多月京東市值就蒸發了150億美元。從這裡你就可以體會什麼叫資本市場的不認可了。如果股價長時間的低迷,有的創始人甚至會引咎辭職,比如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在2012年就是這樣離開的。

再來看馬斯克,他發佈私有化消息的推文以後,特斯拉的股價其實第二天就大漲了11%,看起來好像不錯,但畢竟是不實消息,很快股價又跌下去了15%。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認為這是擾亂市場的行為,涉嫌操縱股價,所以必須要重罰。

這就帶來了公司治理的第三道防火線,司法手段,這會對內部控制人形成最終的威懾,是懸在內部控制人頭上的那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最後認定馬斯克是證券欺詐,對他提起了民事訴訟,後來雙方和解,但和解的條件是,馬斯克可以繼續留任CEO,但是必須辭去董事長職務,並且在三年內不得再次當選,同時還需要支付2000萬美元罰金。你看,什麼都治不了你的時候,最後還得靠法律。

②集體訴訟

從最近幾年的情況看,中國企業的中小股東民事訴訟也越來越多,中小股東維權成功案例也越來越多了。所以,中小股東維權,不但可以用上一講的投票權,還可以使用訴訟權。

比如,2019年1月有17名股民起訴上市公司祥源文化和著名演員趙薇,獲得了賠償。這件事情的起因是趙薇和她老公想用一個空殼公司,“空手套白狼”似的收購祥源文化,他們在融資沒到位的時候就開始發佈公告,股價從18塊錢衝到了25塊,但是他們後續的槓桿融資並沒有成功,最後股價又大跌到了13塊,害苦了股民。所以在2018年,證監會認為他們在融資過程的信息披露存在虛假的記載和誤導性的陳述,對趙薇夫婦和祥源文化的控股股東各罰款30萬,並且禁止他們五年內進入證券市場。

對比一下剛才提到的馬斯克,同樣是收購資金沒有到位就散佈假消息,同樣是給股民造成巨大損失,馬斯克被罰2000萬美元,趙薇他們只是被罰了30萬人民幣,你應該明白目前中國公司的外部治理最大的問題,是監管的懲罰力度太弱,犯錯成本太小。

包括審計這些假賬的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本來要起到看門人的作用,但是卻跟上市公司勾結在一起,而且活得還都挺好。我們之前介紹過美國安然公司的醜聞,它的審計機構安達信,結局是沒人敢找了,最後倒閉了的。所以現在有很多的呼籲,希望中國的監管部門要加強嚴刑峻法。司法是基礎,如果司法起不到作用,整個治理的大廈是建不起來的。在這些呼籲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建議,就是中國要儘快推行集體訴訟。

在祥源文化的案件裡面,是17名股東共同起訴的,所以有人說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第一個集體訴訟的案例。

其實不對。什麼是真正的集體訴訟呢?簡單點兒說,就是股東或者債權人人數太多了,沒有辦法都去訴訟,所以由一個人或者幾個人代表集體進行起訴,如果贏了,所有的人都能得到賠償。你看,祥源文化的17名股民其實都是分別立案的,只是自己獲得了賠償,並沒有惠及其他所有的股東,2019年這一年還有股民陸陸續續起訴祥源文化和趙薇夫婦,獲得賠償,所以這和美國證券市場流行的集體訴訟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大多遭遇過威力驚人的集體訴訟,中國企業沒見過那陣勢,攤上了總是會手忙腳亂。

比如網易、新浪、東方紙業、第九城市,包括像阿里巴巴2015年也遭遇過,2018年拼多多剛剛上市一週,就有六家律所宣佈對它進行集體訴訟,好在這些企業問題還不太大,但是也會股價暴跌,或者做出鉅額賠償。

而有的企業真的是有大問題的,比如財務造假,像綠諾科技、中國高速頻道,遭遇集體訴訟後,直接就被納斯達克摘牌兒了。安然公司,也是因為受損失的投資者集體訴訟,和解賠償金高達71.4億美元,直接促成了它最終的破產。

為什麼美國人這麼愛集體訴訟呢?

第一,是美國市場存在做空機制,律師經常會和對沖基金做空者形成利益鏈條,鼓動小投資者發動訴訟,一旦遭到起訴,這些公司必然會股價暴跌,對沖基金會獲得鉅額利益。

第二,是美國的律師非常喜歡集體訴訟官司,如果勝訴,他們能拿到賠償額30%左右甚至更高的律師費,打贏一場上市公司的集體訴訟官司,掙個幾百萬、上千萬美元不在話下,上億律師費也不是神話,那他們肯定是拿著放大鏡來找公司的問題,甚至有些律師事務所就是專業“碰瓷兒”的,一有機會就會咬住不放,將官司進行到底了。你看,全社會最專業的這幫人會為了自己的利益,緊盯著上市公司的一舉一動,幫助全體股民來把門,公司就必須更加敬畏市場,敬畏法律。

所以現在也有人建議在中國建立做空機制,並且調整律師在這方面的收費模式。這可能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雖然國內目前還沒有中小股東和債權人的集體訴訟制度,但是有一種司法手段我們是可以用的,就是之前提到過的“刺破公司的面紗”。公司的面紗是由法人的獨立人格和股東的有限責任組成的,一般情況下,控股股東可以躲在面紗的後面,法律不會追究TA的個人責任,但是如果控股股東是故意濫用法人獨立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給其他股東、債權人或者其他利益相關方帶來傷害的,那麼TA就必須要承擔無限責任了,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比如說有的老闆故意成立個皮包公司,在外面招搖撞騙,盈利進了老闆腰包,但是公司臭名在外欠了很多錢,最後老闆想瀟灑地把公司關掉了事,法律上就得判斷一下了,如果真的是仗著有限責任制度故意這麼做的,那麼法律上就不會讓他只賠註冊資本金那麼簡單,而是要把欠的錢都賠上,這就是法律上不再認為公司具有法律人格了,而是股東干壞事兒時候帶的面紗,必須要刺破。甚至如果控股股東干了更壞的事情,比如像長生假疫苗、三鹿毒奶粉這樣的,傷害到了他人的健康和生命,就不但要罰款,還要通過法律來追究刑事責任了,這就是對付控股股東終極的司法屏障。

我來做個覆盤, 第一,制約權力無限大的控股股東,需要依靠外部治理。 第二,我們這講介紹了外部治理的三道防火線。信息披露是外部治理的前提,市場認可度是治理的信號,司法環境是治理的基礎。

其實,外部治理的力量很多,遠不止這講介紹的三道防火線。

或許,你可以這麼看待外部治理這件事:股東會、董事會和經理層,組成了公司的內部治理系統,而公司、市場、法制,組成了社會的內部治理系統。關上公司的門,外部力量是內部權力的對立面,打開門,它們就是公司的利益共同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