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並未被移出教材,我卻在評論裡看到了人性

文/星空婉兒

大概是因為我很喜歡魯迅,在頭條上寫過十幾篇魯迅作品的書評,因此最近頭條時常給我推送一些關於魯迅被移出教材的文章,文章大概意思是:“魯迅、岳飛等人的作品都被移出了語文教材,取而代之的是趙麗穎等明星的介紹。”然後在後面配一張有點模糊的圖片。

初次看到是這類文章,我一笑而過,因為我深知,這不過是無稽之談。但是看多了,不免好奇,點進去一看,沒有哪個作者直接點明瞭究竟是哪個版本的哪一冊書寫了趙麗穎等明星,但是評論區卻是一片謾罵。

大部分人都在對課本的編者進行冷嘲熱諷,說什麼“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說什麼“這種課本誤人子弟”。

魯迅並未被移出教材,我卻在評論裡看到了人性

要了解這件事的真相其實非常簡單,如果家裡有孩子的,我們只需要隨手翻開孩子的語文書便能知曉;如果沒有語文書的,我們在網上稍微查一下語文課本的目錄也能知道。可為何一件這麼容易證偽的事,卻極少有人去調查?為何這麼多人選擇負面情緒的宣洩?

在這件小事裡,我看到了人性的弱點。

01 人們並不在意真相,只是想抓住機會宣洩自身的負面情緒

魯迅的文學地位有多高,我想大部分人都知道。我們都是學著魯迅的作品長大的,中學時讀不懂魯迅,卻知道魯迅的作品必是重點,也是考點。長大後,會發現,魯迅筆下的人物其實就是自己。阿Q的子孫千千萬,我們又何嘗不是阿Q的一個縮影呢?小時候覺得孔乙己迂腐可笑,長大後發現我們早已喪失了孔乙己的赤子之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活得不如孔乙己。

魯迅不只是文學家、革命家,更是一個思想家。魯迅棄醫從文,試圖以文字喚醒國人,以文字拯救中國。魯迅在文學上的地位,很難有人能撼動。試問,這種人盡皆知的道理,編者又豈會不知?編者是真正的專家,又怎會拋棄精華,來換取所謂的明星?

魯迅並未被移出教材,我卻在評論裡看到了人性

魯迅

針對這件事,我寫了一條微頭條,想要替編者說幾句話,想要把真相清清楚楚地寫出來,但是讓我感到驚訝又痛心的是:很多人讀了前面幾十個字便迫不及待地開始批評指責了,他們甚至沒耐心讀完一篇幾百個字的微頭條。

以下是微頭條原文:

“太過分了!魯迅的文章全部被移出教材,岳飛也沒有了,換來的是介紹趙麗穎等明星的文章,我們下一代怎麼辦?”

我已經太多次刷到這個信息了,而且評論非常多,大部分人都是在批評指責,或者冷嘲熱諷。一張模糊的圖片,一段主觀的文字,然後引起大家對編者的詆譭,也引發大家的討論。

可是從未有人能真正指出來,到底是哪個版本的哪一冊書,寫了趙麗穎等明星。對於這種子虛烏有的事,我一向不願參與,但是看到大家被誤導,編者被辱罵,實在不吐不快。

作為一名老師,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

1.魯迅並沒有被移出課本,魯迅的作品是永恆的經典。

2.明星不可能進入語文課本,書本的編者都是專家,是教育家,不是飯圈的人。

目前我們全國都使用部編版教材,以前上海使用滬教版,現在統一改為了部編版。那我們來看看部編版教材究竟有沒有魯迅的文章。

以初中語文(7-9年級)部編版教材為例,每一冊都有魯迅的作品:

1.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七年級下冊:《回憶魯迅先生》(蕭紅)《阿長與山海經》(一篇是魯迅寫的,一篇是蕭紅寫的魯迅)

3.八年級上冊:《藤野先生》

4.八年級下冊:《社戲》

5.九年級上冊:《故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6.九年級下冊:《孔乙己》

高中課本也有魯迅,不再一一列舉。至於明星的作品,一篇也沒有!

網絡太複雜,所以需要我們保持理智,需要我們獨立思考。也請營銷號不要再拿魯迅做文章了,有時間請多讀讀魯迅的作品吧。

這條微頭條97條評論,但是真正看完再理智發言的人少之又少,我列舉了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評論區還是有人說“永遠的魯迅,作者你見過教材嗎?”我將教材中魯迅的作品一個個地列舉了出來,評論區卻還在義憤填膺:“明星寫入教科書,這學不上也罷!”

那些聽風就是雨,在網上為魯迅鳴不平、對編者冷眼相向的人,可曾真正拜讀過魯迅的作品?這些人真的喜歡魯迅嗎?真的瞭解魯迅的作品嗎?

人們要的不過是一個靶子,一個喊打喊殺的靶子,一個向社會宣洩自己負面情緒的端口,至於事實真相究竟是什麼,魯迅作品究竟寫了什麼,在他們眼中,其實都不重要了。

魯迅並未被移出教材,我卻在評論裡看到了人性

趙麗穎

02 承認別人優秀比落井下石要難得多

不知你發現沒有,一旦提到科學家、文學家、醫學家等職業時,總會有人拿出“明星”來說事,詬病明星收入高,詬病“戲子當道”。特殊時期,我快被一句話刷屏了,那就是:

李蘭娟院士說:“從這次疫情以後,希望國家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

把高薪留給一線科研人員,不要讓年青人一味追明星。”

李蘭娟院士如此淡雅,又怎會說出這般有失身份的話?真正優秀的人,只會專注於自己的領域,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而不是貶低另一領域之人。

魯迅並未被移出教材,我卻在評論裡看到了人性

如果一個人本科是二本,考上了211的研究生,在網上分享喜悅時,總會有人“提醒”他:真正找工作是看第一學歷的,211的研究生遠不如211的本科生。但是反過來,如果有人說自己沒讀過大學,對未來很迷茫時,人們便會說:“學歷不重要的,自己努力就好”。

人們習慣於在比自己處境差的人身上找優越感,在惡性事件上找存在感,卻忘了去比自己優秀的人身上尋找閃光點。


“偉大的心胸,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魯迅如是道。

魯迅並未被移出教材,我卻在評論裡看到了人性

魯迅

03 與其在網上義憤填膺,不如閱讀魯迅的作品

有一個作者,寫了一篇《魯迅和岳飛被請出課本,取而代之的是當紅明星》的文章,口口聲聲說魯迅的偉大,開頭卻是“相信每一個人都記得學生時代中曾背誦的《滿江紅》和《背影》,魯迅和岳飛無疑是課本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兩個作者……”

《背影》不是朱自清先生寫的嗎?如此張冠李戴,何談喜歡魯迅?

魯迅並未被移出教材,我卻在評論裡看到了人性

魯迅的《吶喊》我讀了近10遍,深深地被魯迅先生的文字所折服。魯迅的作品,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鐵屋子”理論至今仍覺得適用。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

《吶喊》中的《狂人日記》《孔乙己》《阿Q正傳》《藥》《社戲》《故鄉》都是經典中的經典,而我最有感觸的卻是那篇《明天》。

魯迅並未被移出教材,我卻在評論裡看到了人性

初讀《明天》,深深感到絕望,為單四嫂子的愚昧而痛心,也為她悲慘的命運難過。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再讀《明天》,卻又在絕望中讀出一份希望,魯迅其實並不是在指責單四嫂子,而是在痛斥那“吃人”的社會。希望過後,卻是更深的絕望。

“明天”象徵著希望,卻永遠也不會到來,因為沒有人能真正觸摸到“明天”。跨越凌晨12點,“明天”又變成了“今天”呀。

這便是魯迅作品的魅力,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起伏的劇情,每一篇小說都短小精悍,卻道盡人生百態。


作者介紹:星空婉兒,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青雲計劃獲得者,一個酷愛讀書、酷愛旅遊的漢語言人,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座右銘: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希望能以文會友,歡迎大家一起暢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