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子彈筆記/讀書
ID:tblxmt
初次看到這本書是在西西弗的暢銷書架上,
當時被它的名字和封面所吸引,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很有詩意的名字,
封面用一支筆勾勒出大山的輪廓,
一個女孩站在一座山頭,遙望遠方的崇山峻嶺,
一群鳥向著遠方的山林飛去。
仔細看這個封面圖,
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小女孩站在鉛筆山的山頂,
有一種勵志的感覺。
但是,讀完這本書不會感覺到勵志是它的主要內容,
作者塔拉·韋斯特弗雖然是劍橋的哲學碩士、歷史博士,也在哈佛大學訪學。
但這些光環作者只是在書中輕描淡寫,
而是把家庭關係中的種種事件與想法描寫的很細緻,
正是作者這些家庭事蹟讓人在讀的過程中感到震撼、沉重甚至壓抑、
而且要不斷的提醒自己作者就是1986年生的人,
離我們並不遙遠,
僅僅比我大7歲,
然而她的經歷卻是那麼的...與眾不同。
特別的童年、17歲前從未上學
作者塔拉的童年生活並不像大多數正常的孩子、
她有一個摩門教信徒爸爸、她爸爸是個偏執狂、認為有世界末日,從不相信政府,不讓孩子去上學,生病也不去看醫生,認為這些都是害人的,只相信上帝,認為疼痛和痛苦也是上帝的恩賜。
她媽媽平時對爸爸的觀點只認同從來不會有不同的見解,是個助產士,知道如何接生和簡單的醫療方法,他們不管受什麼傷都由媽媽來治療。
她還有一個暴力的哥哥肖恩,脾氣古怪暴躁,生氣時會把她的頭按在馬桶裡,經常欺負塔拉。另外還有個哥哥泰勒後來去上了學,會幫助她,勸她去上學。
她的家庭生活並不美滿,每天充斥著暴力和爭吵。
17歲之前塔拉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當中度過,從未上過學,一直在父親的肥料廠工作,很難想象這件事就發生在我們現代。
直到有一天她決定去考大學,這對於她來說是人生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水嶺,讓她踏進了教育的大門。
教育、為塔拉打開新的大門
塔拉就是在邊在父親的廢料場工作,邊看書學習考上的楊百翰大學。
十七歲她才步入真正的課堂,學校的一切對她來說都非常的奇怪和陌生。她在上課時、和室友相處時都顯得格格不入,如廁後不洗手、也不怎麼洗澡,因為父親之前的教育是汙垢是誠實的結果,所以不應該洗手。
由於之前從沒上過學她甚至不知道教科書是用來讀的,歐洲是一個國家,知識的連貫性出現了很大的差距。大學生活對於她來說就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但就在學校時他父親因為一場火災讓塔拉不得不再回到家照顧父親,這讓她在兩個不同的世界當中進行穿梭,感覺是被分割成了兩個人,一半屬於家裡,一半屬於學校。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塔拉經過努力得到了去劍橋大學的機會,拿到了蓋茨獎學金,畢業典禮時她父母從未出現在現場,全部學生當中只有她孤零零的自己參加了全程的典禮。
去劍橋時他父母來機場送他,目的是要勸她不要去,因為如果在美國他爸爸儲備了大量的物資來應對世界末日,但是去了大洋彼岸...這是她父親的原話,從中能感受到愛意、恐懼和失落。
就這樣她開始了劍橋大學的生活。到這裡距離家庭的距離又遠了一些。
全新的自我做出的選擇
隨著距離家的物理距離與心理距離的漸行漸遠,
塔拉的心靈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從曾經不願意與同學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的人變成了把這一切坦然的講出來。
到這時塔拉已多年未見父母了,她不知道分離是否是永久的,不知道是否有一天能找到一條回家的路,但這種分離給她帶來了平靜。
平靜來之不易。她也學會了徹底接受自己的決定,而不是一切都聽從父親的教導。
而這一切源自塔拉的改變。
她說你可以用很多說法來稱呼這個自我:轉變、蛻變、虛偽、背叛。而我稱之為:教育。
一部新人的處女座,為何獲得比爾蓋茨年度推薦NO.1,上市第一週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至今已經累計80周,仍高居TOP1?
因為那些閃耀的光環從來不是真正打動人心的地方,
而是作者的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與困境,
仍然頑強向上的精神,觸動著每一個人。
推薦大家閱讀。
就像比爾蓋茨的推薦語一樣:在讀她極端的童年故事時,也開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
相信對你也會有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