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開始,平淡的經過,草草的收場,親密關係到底經歷什麼?

浪漫的開始,平淡的經過,草草的收場,親密關係到底經歷什麼?


轟轟烈烈的開始,平平淡淡的經過,最後落得個草草收場。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這本書要講的親密關係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月暈現象


月球本身不發光,它只是反射太陽的光,作者用月暈現象代表了不實的光彩,使人分心而看不到真正的光源。很多人喜歡明星,因為明星給人們展示的是自己最美好光彩的一面,私下生活中的一面是粉絲們無法具體接觸到的。


所以當我們真正踏上情感之旅時,我們也會看到“月暈現象”。


踏上情感之旅的第一步就是戀愛,而戀愛的真正原因,往往並不是人們自己所想象的那回事。其實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真正動機,在於需求。陪伴、照顧、瞭解、支持、接受、讚賞等需求。


既然有了需求,那麼在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後就開始有更大更細緻的需求,這個時候人們會進行改造計劃,讓對方變得和自己心裡預期的一樣,並且我們會想,這是為我們好。但是如果進入了這個階段,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通往地獄之路。


期望就是通往地獄之路,有期望就有失望、這點我們毋庸置疑,很少有人能知道我們真正需要的,沒有人能給。從而帶來後果便是壓力、失望以及憤怒。


這時候在一起一段時間之後,或者一起共同過日子的時候,對方的一切光環就是慢慢退去,只剩下一堆毛病,髒衣服和自己不喜歡的生活習慣,這個時候也是月暈現象退去的時候,即將進入第二階段:幻滅。


如果想要安全度過“月暈現象”,也有辦法,就是要學習放手和接受。


一句話說就是不要把自己想象的需求強加到對方身上,然後學著接納自己的伴侶。


第二階段:幻滅


“幻滅”這個詞的意思是—不再被錯覺所迷惑。


在這個階段人們會發現對方身上不完美的點,然後對方無法滿足自己的期望時,就會感到憤怒、絕望、分離甚至背叛。


這個時候大人其實會非常像一個幼稚的小孩,會做出以下

“偏差行為” 。


· 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無理取鬧、性格、穿衣打扮都與平時不符。


· 權力鬥爭(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想控制和改變對方,以為對方是造成我們痛苦的原因。


· 報復心理(你傷害了我多少,我就傷害你多少):互相傷害,用語言或者行為攻擊謾罵對方。


· 自我放棄 (努力有什麼用呢?反正我一點都不重要):表現出放棄自己和掙扎。


面對以上的狀況,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溝通和愛意。作者給出了溝通的8個綱要:


① 我想要什麼?

② 有沒有什麼誤會要先澄清的?

③ 我所表達的情緒,有哪些是絕對真實的?

④ 我或我伴侶的情緒,是不是似曾相識?

⑤ 這種情緒是怎麼來的?

⑥ 我該怎麼回應這種情緒?

⑦ 情緒背後有哪些感覺?

⑧ 我能不能用愛來回應這種感覺?


第三階段:內省


內省被看作是親密關係當中最醜陋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所有的事都不能讓你滿足,關係陷入停滯,而且自己的內心會感到疲憊、厭倦、沒有精力、生理排斥等。


在這個階段另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碰到牆壁”。


這個時候做出的選擇是:

1.結束這段關係,另找感情

2.留下來,繼續維持習慣了的生活方式

3.找外遇,就是出軌。

4.還有一種選擇,就是突破牆壁。


突破牆壁的方法不是嘗試去解決它、逃避或者壓抑它。而是和自己對話,瞭解自己真正的內心。(問題見p.224)


這個時候很有可能會陷入左右為難的處境,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內心猶豫不決,選擇哪個都會失去另一個。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隻選擇一個,或者結合兩個選擇想出一個新的選擇。


另外有一個發現是在內省階段,很多人所做的行為都不是出於愛,而是出於罪惡感。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自我犧牲,一方一直在付出,另一方則付出少不付出,就會失去平衡,形成不良的關係。


這時候就需要做出調整,改變犧牲模式,用愛來代替,讓開誠佈公的溝通讓對方瞭解自己的內心。


第四階段:啟示


如果幸運的經歷了“月暈”階段的接受和放手,“幻滅”階段的良好溝通,“內省”階段的和自己對話,那麼便有幸來到了“啟示”階段。


這個階段也是上面幾個階段的經歷所得到的啟示,啟示能讓人學習併成長,因為自己也從未經歷過這個階段,無法寫更多體會。但大意大概就是

經歷過重重阻礙之後的大徹大悟。


最後,祝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好好珍惜身邊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