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悲苦命運的討伐之下,堅強和責任成為不敗之師

大家好!請大家在閱讀之前,關注下小暖,我們一起探討更多文化知識。

看到《何以為家》這個片名,我們已經能預想到影片講述的是一段悲苦的命運。儘管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是影片的第一幕就給了觀眾極大的震撼,當一個孩子將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質問他們為什麼要給自己生命時,我們陷入了沉思。

《何以為家》的製作長達五年,啟用真實生活在影片背景中的人擔任演員,真實的反應出黎巴嫩底層生活的現狀。

該影片憑藉著直擊人心的情節和冷靜利落的鏡頭,一舉斬獲了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第71屆戛納電影節提名獎、第76屆金球獎等十幾個獎項。

《何以為家》:悲苦命運的討伐之下,堅強和責任成為不敗之師

我們先簡單瞭解下影片內容:

該影片講述了一個沒有人權,沒有身份的小男孩贊恩的悲苦命運,他因為妹妹在雜貨店中被老闆折磨致死後,提刀去找雜貨店老闆尋仇,接著因為故意傷人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回想起自己的生活,決定將父母告上法庭。

贊恩想追求的只是普通的生活,可是命運卻讓他揹負了太多的壓力和困苦。接下來,我們一起從主題引申、人物形象和表現手法三個方面,一起來解讀這部高分影片中人性的救贖。

《何以為家》:悲苦命運的討伐之下,堅強和責任成為不敗之師

①人們在混亂之中尋找心靈寧靜的港灣

影片的原名叫做《迦百農》,指的是一個如今已荒廢的村莊。而它還有一個引申,那就是雜物堆積的地方。結合影片來看,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混亂”。

《何以為家》:悲苦命運的討伐之下,堅強和責任成為不敗之師

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一處“混亂”的貧民窟裡,生活的大多數人是被社會遺棄的難民,這些底層階級裡的孩子一出生就是黑戶,沒有上學的機會,影片主角贊恩就是其中的一員。

在黎巴嫩這個國家中,生育是不受管制的,父母生孩子大多是為了讓其幫忙分擔家務,這裡的男孩可以幹活掙錢,而女孩則可以賣個好價錢。

《何以為家》:悲苦命運的討伐之下,堅強和責任成為不敗之師

於是“混亂”在這個地區就成了正常,這裡的人們雖在適應這樣的生活,可在人性驅使下仍在找尋內心的寧靜。這個時候的理智,是如何對待今後的生活。

正如影片中的贊恩一樣,他四處工作、照顧孩子、處理家裡的事情,甚至幫助妹妹面對突如其來的生理期。從他剛開始懂事,就沒有享受過一個孩子應有的寵愛和權益,贊恩早已深知體制和現實如同大山一樣橫亙在自己面前。

《何以為家》:悲苦命運的討伐之下,堅強和責任成為不敗之師

“混亂”貫穿整部影片,隨處可見的雜物,目光遲滯的人群,熙攘喧鬧的街道等等,讓人們渴望在這種環境下尋找守護心靈的港灣,在此刻,導演又給了人們一處發洩口,那就是影片中的贊恩。

從第一幕開始,觀眾就已經陷入對贊恩的思考,這麼小的孩子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都讓人揪心。對比著如今的生活和所處的環境,我們對其產生憐憫情感的同時,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反思。如果這些事發生在自己身上,能扛得住麼?

②命運的擺佈下,何以為家

人們對於“家”的理解,往往會和美滿、幸福聯繫在一起,再深入一些,那就是責任和擔當。當人們直面後者的時候,才會想到另外一個詞——“關懷”

一個沒有關懷的家庭,不能稱之為“家”。

《何以為家》:悲苦命運的討伐之下,堅強和責任成為不敗之師

片名譯為《何以為家》,寓意著一個失去關懷的家庭中,每一個成員都成了傀儡,被現實所支配,從而找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家。對於我們來說,這樣的家庭是沒辦法生活的,對於主人公贊恩來說也是,所以,他在家中盡到自己的責任與關懷。

他願意將整個世界都放在自己的肩上,給與這個家庭責任,給與妹妹以關懷。

在家的時候,贊恩是以一個孩子的身份對抗他認為不正確的事情,他是這個體制和惡劣環境的第二級受害者,他的反抗對象更多的是對他的父母。

《何以為家》:悲苦命運的討伐之下,堅強和責任成為不敗之師

而在出走後,他卻真正需要承擔起責任,從此刻起他的角色轉換成為了“父母”,成為了這個環境的第一級受害者,他這次不是要面對家庭中的妹妹被送走,而是要在殘酷的現實中活下去,面對的是血淋淋的存亡問題。

此刻,家已經成了夢想中的地方。

《何以為家》:悲苦命運的討伐之下,堅強和責任成為不敗之師

①贊恩:清醒的一面牆

贊恩的父母本就是黎巴嫩下令驅逐的難民,所以他就不可能有身份,只能生存在人性的夾縫當中。他並沒有感受到命運的不公,因為這個時候,贊恩依舊在為這個家承擔著自己的責任,成為這個家庭中的一面牆,想要遮擋一部分風雨。

得知妹妹被雜貨店老闆害死之後,贊恩提著刀就衝了過去。這個世界上,他已經看不到關懷。

當初為了照顧拉希爾年幼的兒子約納斯,他已經想盡了辦法,而現在自己唯一疼愛的妹妹,也離開了人世。贊恩終於明白,一面牆撐不起一個家。

《何以為家》:悲苦命運的討伐之下,堅強和責任成為不敗之師

整部影片中,贊恩只笑了7秒

他狀告父母讓他來到這個世上,卻沒能夠好好地撫養他,沒能給他應有的教育、健康和愛。母親在獄中告訴贊恩,他又要“當哥哥”了,他這才不得不發出他憤怒的吶喊:

我希望大人聽我說,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贊恩是憤恨的,他不想再有人遭遇和自己一樣的經歷,他憤恨為什麼父母不能清醒一點。

②拉希爾:耀眼的母性光輝

拉希爾是埃塞俄比亞人,住在一個破房子裡,還帶著一歲的兒子。她的生活也是困頓的,在這種環境下,一不小心自己就可能陷入絕境,失去自由。但是她不放棄生活的希望,懷揣著作為一名母親的擔當,盡全力愛護自己的孩子。

《何以為家》:悲苦命運的討伐之下,堅強和責任成為不敗之師

贊恩和母親吵架後離家出走,得到了拉希爾的收留,在贊恩眼中,拉希爾才是一名真正的好母親。和拉希爾相處的那段時間,應該是贊恩過的最平靜、最安逸的一段時光。

可是好景不長,拉希爾在一次外出籌錢時被警方拘留,至此再也沒有回來。

用事實來講述故事

這部電影出自一名女導演拉巴基之手,拍攝的動機就來自於自己經歷真實案例。五年的拍攝時間裡,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了考察上面。

《何以為家》:悲苦命運的討伐之下,堅強和責任成為不敗之師

為了突出影片的真實性,她甚至沒有選擇專業的演員出演,而是找了一些有相關經歷的人。她不希望這部電影是“演”出來的,因為這些悲劇不僅是熒幕上的故事,而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實。

所以,每一個打動我們的人物鏡頭,或許來自於真實的心靈衝擊。

《何以為家》:悲苦命運的討伐之下,堅強和責任成為不敗之師

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方式製造了一定的懸疑,讓觀眾們懷揣著疑問往下觀看,這個孩子經歷了什麼?然後對於影片開頭的荒誕現象進行追問,是什麼樣的生活造成了孩子這麼做的動機?更深一步人們會想到,如何改變這個現象?

這一切先是讓中產階級觀眾聯想到父母缺乏道德上的自律,造成沒有對子女進行關懷,隨後用贊恩的經歷——在貧窮狀態下的無以為生,最終不得不自欺欺人的贊恩,把拉希爾的兒子約納斯交給了人販子。

《何以為家》:悲苦命運的討伐之下,堅強和責任成為不敗之師

這種倒敘的方式令人信服,讓觀眾意識到道德並不是問題的本質。

贊恩的經歷並不算奇特,在以色列、敘利亞等中東地區這樣的人數不勝數,我們有句俗語,叫做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如果論能力,這些窮苦地區的孩子們的確有著較強的生存能力,能夠儘早的承擔起一個家的責任。

從贊恩的身上,我們懂得了:在悲苦生活的討伐來臨之時,唯有堅強和責任才能成為不敗之師。

由衷的感謝您付出寶貴的時間閱讀本文章,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贊或者關注下小暖,小暖為出好文不懈努力……

文:青稞日暖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