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故事——盜有徒為賊,茭塘海盜

盜有徒為賊

強盜中,有一種被稱為“趕蛋”的,專門黑吃黑謀奪強盜的財物,並不偷普通人家。趕蛋的人,等強盜們出發後,就襲擊他們的巢穴,或者在半路上設計偷騙搶奪。犯案後,雖然行為是偷搶,但是贓物沒法定性,官府沒有適用的條律定罪。趕蛋者,都是強盜中兇悍狡猾的人。

故事:古代故事——盜有徒為賊,茭塘海盜

興化沈慶齡晚年辭官閒居,管理家裡柴米油鹽的瑣事。某次他家辦喜事,傍晚賓客散了後,他帶著僕人關門,怕廚房進來狗,又帶著蠟燭四處檢查。看到柴草堆裡蜷縮著一個東西,踢了一腳,原來是個五十多歲的老者。那個人爬起來跪地求饒。審問後得知,這人是個盜賊,而且是慣犯,小有名氣。經常在方圓五百里之內偷盜打劫,巢穴在湖泊中的小洲上,人們都稱呼他為老漢。沈慶齡看他樣子老實,又可憐他老,沒加責罰,反而給了幾千銅錢,勸他棄惡從善,老漢拜謝而去。

從此,老漢做小商販,日積月累,積攢下不少錢財。他門下的徒弟們都有些覬覦,但沒有敢動手的。有個劉阿七,也是老漢的徒弟,某天晚上,他偷著進了老漢的屋裡。三更後,老漢躺下,忽然又讓妻子起來,點燈檢查門窗,然後說:“今晚有賊小子來作怪了。”妻子不相信,嘟嘟囔囔的埋怨,走馬觀花的看了一圈。老漢生氣了,親自起來檢查,也是什麼都沒發現。他沉思了好一會兒,忽然指著水缸說:“小孽畜一定是在這,趕緊出來,不然打死你。”

剛說完,一個人從水缸裡出來。原來阿七聽到老漢要檢查屋裡,就躲到水缸裡,用瓢扣在腦袋上,嘴裡含著一節蘆葦管呼吸。老漢看到阿七,微笑著責備到:“賊小子膽挺大,智謀也不低,但在我面前還是班門弄斧。我和你打個賭,你要是能偷走一尺布,我就送你一百兩銀子。”阿七惶恐的離去。

故事:古代故事——盜有徒為賊,茭塘海盜

過了幾天,阿七的母親帶著小孫子來老漢家哭訴:“我那個孽子自從得罪了您,回家後竟然上吊了,希望能給我們點幫助,世世代代不忘您的恩情。”老漢懷疑阿七使詐,派人偷著去看,屋裡果然停著一口薄木棺材。於是給了阿七母親五升米,一千錢。過後對妻子說:“阿七死了,我能睡個踏實覺了!”

一個月後,老漢家忽然被偷了,盜賊沒留下什麼線索。老漢一邊報官,一邊找以前的同行幫著破案。某天他從阿七家路過,打聽附近鄰居。鄰居說:“阿七帶著母親回樊川了。”老漢跺著腳說:“我被阿七騙了!我被阿七騙了!”立刻回家,打點行裝去了樊川。尋訪三個月沒找到阿七,只好作罷。這個阿七也算趕蛋中的高手!

【原文】劫盜之中,別有一類曰趕蛋,不為盜於齊民家,而為盜盜之盜。其行盜也,必伺群盜之出發,或襲其巢,或要於路,出百計以劫盜所劫之財。謂為盜,則所獲為贓;謂為非盜,則所為實盜。官無律可引,盜無力可制,皆強黠者為之也。

  興化沈慶齡廣文暮年燕居,輒喜問米鹽瑣屑。適家有慶事,賓散,偕僕掩門戶,以燭灼之,懼有野犬留廚下。不料炊草中一物蜷伏,以足蹴之,則起而跪陳,乃一五十許人。知是偷兒也,詰之,則為著名積盜,行劫於五百里之遠近,巢穴在海子池茅屋中,人鹹呼為老漢。沈以其憨老可憫,不之叱責,惠以銅錢數千,使之改行為善,以保殘年,老漢叩謝而去。

  未幾,老漢以小資本作走販,日積月計,稱小康。門下賊徒累累,皆覬覦之,而莫之敢發。有樊川產之劉阿七者,老漢之徒也,夜入老漢室,冀傾其篋。漏三下,老漢臥矣,少頃,忽促其婦起,燃燈檢門戶曰:“今夕當有兒輩來作祟也。”婦怨為見鬼,不得已,索之,絮聒而入。老漢怒,起而親檢之,果大索不得。沈思良久,忽指盛水缸而詈曰:“小孽障必在此。黔驢之技止此耶?速出,毋自斃!”

  語甫訖,果一人破水出,阿七也。蓋阿七聞老漢睡夢中言,知難苟免,因潛身缸水中,以瓢掩其頂,以蘆管透其氣,冀或避面也。老漢見阿七出,微笑而責之曰:“小孩子膽壯,智略亦高,特與老夫惡作劇,未免班門弄斧矣。今姑與爾約,爾能盜我尺寸縑,當予以百金,否則毋自貽醜也。”阿七惶恐去。

  未一月,阿七之母攜幼孫哭於老漢之門雲:“孽子自得罪後,歸家懊喪,竟於前夜自縊死,乞賞粒米,得延命,誓世世不忘。”老漢疑其詐,密使人往探之,果有薄棺厝破屋中,當惠以米五升,錢一千,俾老幼分攜而去。旋歸,謂其婦曰:“阿七死,我安枕矣。”由是老漢遂不防阿七。

  越月,老漢家忽被竊,而賊來無跡,因具訴於縣,便道訪舊同事者助緝。適由阿七家過,問之鄰右雲:“今晨阿七攜母歸樊川矣。”老漢頓足大呼曰:“我為阿七賣矣,我為阿七賣矣!”即歸與婦言,裝束赴樊川,訪三月,卒莫見阿七面,是非趕蛋中之聖手耶?


茭塘海盜

番禺茭塘,有十幾個村子,村民大多做海盜。他們乘的船設置三十六個槳,都是白天搶劫。遠遠看到商船像黑豆那麼大,就不追了。如果看到商船像鴨子那麼大,就認為能追上,於是眾海盜全力划槳。追上後,就用鐵鉤把商船鉤住,持刀上船搶劫。

海盜也有被打劫的。有的海盜一二十個人,剛搶劫成功,又遇到三四十人的盜夥,就會被黑吃黑。

故事:古代故事——盜有徒為賊,茭塘海盜

【原文】番禺之茭塘,凡十數村,其村民以盜為業,盜於海,所乘之船曰多槳船,槳有三十六枝者。行劫皆以晝,遙望客舟如黑豆許,則聽之,大如鴨,則必為所追,至則以鐵鉤拽其船,乃持刀仗往劫。

  亦有盜船仍被盜劫者。此船一二十人方劫得資貨,又遇盜船三四十人者,輒復為所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