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百年不遇的總統碰上百年不遇的病毒

當百年不遇的總統碰上百年不遇的病毒

· 這是第3563篇原創首發文章字數 6k+ ·

· 悟00000空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當百年不遇的總統碰上百年不遇的病毒

今年這個國慶節,主角是特朗普。有個段子說,平時我生病的時候,男朋友就一句話,多喝水。這次特朗普生病,男朋友隔幾個小時就要上網查一查他現在到底怎麼樣了。

美國東部時間5日傍晚,特朗普離開沃爾特·裡德軍事醫療中心,返回白宮。他在白宮陽臺上向群眾頻頻揮手,摘下口罩,做加油的手勢。

他發推特說:“不要害怕新冠病毒。不要讓它主導你的生活。我們在特朗普政府領導下開發了一些很好的藥,獲得了一些很好的知識。我現在比20年前感覺還要好。”

他還拍視頻問候選民,說:“我學到很多關於新冠病毒的知識。我其實兩天前就能離開,兩天前我覺得非常健康,很久沒有感覺這麼健康了……”

特朗普“學到很多關於新冠病毒的知識”,這讓人驚訝。早在疫情一開始,他就說過:“沒有人比我更懂新冠病毒了,醫生都很驚訝,說總統先生您怎麼對醫學懂得這麼多。我也不知道呀,也許是天生的吧,我覺得我入錯行了。”

他還有很多“沒有人比我更懂……”的名言,於是在中國,他的綽號叫“懂王”。

“懂王”說學到了很多新知識,是不容易的。他這次真的有資格說“沒有人比我更懂新冠病毒了”。

特朗普回到白宮後,他的競選發言人就宣佈,特朗普將如期參加10月15日在邁阿密舉行的第二場辯論。他的競選團隊信心滿滿,驕傲地指出:“拜登缺乏感染新冠病毒的第一手經驗!”

總統選舉委員會考慮到特朗普的病情決定第二次總統辯論將於線上進行。隨後特朗普表示他將不會參加總統辯論的第二次辯論。拜登團隊提議將第二次辯論推遲一週至10月22日,依舊線下進行。特朗普終於表示同意。

特朗普和新冠病毒的戰爭是閃電戰,可能是二戰德軍閃電戰以來最成功的閃電戰。當地時間2號凌晨發推表示和夫人確診新冠,下午被送往沃爾特·裡德軍事醫療中心,5號傍晚離開,回白宮工作。如果按照他自己說的,“其實兩天前就能離開”,那麼他只需住院一天就可以出院了。

誠然,總統可以享受美國最先進、最全面的新冠治療方法,也有不少文章介紹了特朗普的治療方案,什麼雞尾酒法、血漿法。

然而一天時間也太神奇了。

當百年不遇的總統碰上百年不遇的病毒當百年不遇的總統碰上百年不遇的病毒
當百年不遇的總統碰上百年不遇的病毒

特朗普宣佈確診時,人們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為,這是“陳水扁的子彈”,這一招高;另一派認為,新冠畢竟不是子彈,是致命的傳染病,在隔離、治療、恢復狀態,無法參加政治集會,無法爭取選民;而且,健康是總統勝任的一個前提條件,沒有人希望選一個病弱的人當總統。

這也是為什麼特朗普當年對陣希拉里的時候一直打健康牌的原因。他模仿希拉里老態龍鍾的走路樣子,誇大希拉里翻眼睛、踉蹌的動作,暗示她得了腦溢血。

這次對付拜登也是一樣,拜登在接受電視採訪時準備連線前打瞌睡的視頻到處都是,特朗普的公關團隊宣傳得很到位,不少人認為拜登有老年痴呆症。首次辯論後,大家發現拜登原來沒有那麼“痴呆”,支持率反倒上去了。

總之,第二派認為如果特朗普確診,競選成功的概率會受到很大影響,適得其反。

然而事實證明,第二派多慮了,特朗普的新冠感染、治療、恢復過程可以不遵守疾控規則和常識。

美媒調查記者分析了特朗普和白宮工作人員最近一段時間的行蹤、活動、表現以及白宮發言人、醫生前後矛盾的言論和奇怪的行為,得出結論,其實特朗普早就感染了,至少是在辯論開始前。他自己也知道早就感染了。

辯論那天,他和他的團隊遲到了,所以沒有接受現場的檢測。而所有觀眾都必須出示新冠陰性的檢測證明才能進入會場。這個規定對總統候選人和他的團隊並不適用,因為辯論委員會有“信任制度”,如果候選人說自己是陰性,那麼辯論會不能強迫他們檢測。

甚至有調查記者認為,是特朗普先感染,然後傳染給了助手霍普·希克斯(Hope Hicks),而不是像白宮宣佈的那樣是希克斯先感染。而且,就算希克斯先感染,那麼特朗普既然知道希克斯感染了,就應該回避,主動隔離。然而特朗普卻沒有。

如果事實真的如此,人們不禁要問,特朗普自己為了連任拼命是他的選擇,可是誰給了他將別人的生命置於危險之中的權利呢?

特朗普的前顧問凱莉安·康威(Kellyanne Conway)的女兒前幾天在社交媒體上憤怒地稱,她的母親感染了新冠,卻不說,結果感染了全家人。她說她母親在家裡咳嗽了好幾天了,也不戴口罩。一直到特朗普宣佈確診,她才意識到她母親也被感染了。

當百年不遇的總統碰上百年不遇的病毒

民調專家出身的凱莉安是特朗普上一次競選的最後一任經理、救火隊長、將特朗普抬入白宮的功臣。8月23日宣佈離職,不過顯然還在白宮工作。她的丈夫是共和黨內反對特朗普的干將喬治·康威。

凱莉安對如何掌控民意、輿情十分了解,不過顯然對新冠病毒並不太瞭解。今年4月,在接受福克斯新聞網採訪時,凱莉安在沒搞清楚世界衛生組織為什麼把“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的情況下表示:“我說,這已經是Covid-19了,不是Covid-1了,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怎麼能還不清楚疫情的情況呢?”她以為Covid-19是Covid的第19個版本,讓人目瞪口呆。

這個家庭也夠撕裂的,父親和女兒竭力反對特朗普,母親卻是特朗普紅人幕僚。母親很可能知道特朗普感染了新冠,自己也感染了,為了不讓老公和女兒太早發現,進而破壞特朗普的計劃,在家裡堅持不戴口罩,不做任何警示。

可見特朗普身邊的“戰狼”和特朗普一樣“狠”。實在看不出他們是傳統意義上尊重家庭的人,更看不出他們是堅守傳統美德的保守主義者。

在白宮,戴口罩是“政治不正確”的。為了表示對特朗普的信任和忠誠,白宮工作人員都不戴口罩。截至目前,白宮、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及相關人員中已有20多人確診,最新的“中招”者是白宮高級顧問史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和白宮新聞秘書凱蕾·麥肯尼(Kayleigh McEnany)。麥肯尼之前不戴口罩進行新聞發佈會,被斥責沒有公德。

當百年不遇的總統碰上百年不遇的病毒

| Kayleigh McEnany

當百年不遇的總統碰上百年不遇的病毒

上週五的測試證實白宮記者中有三位已經感染了,《紐約時報》的邁克爾·謝爾非常肯定自己是在9月26日感染上的。那一天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宣佈最高法院人選,不少後來被確診的人都參加了,很多沒有戴口罩。同一天,邁克爾搭乘空軍一號隨同特朗普前往賓州參加集會。特朗普不戴口罩和記者交談了十多分鐘。邁克爾已經確診9天了,沒有任何人聯繫過邁克爾以追蹤親密接觸者。白宮防疫措施之弱超乎人們想象。白宮“超級傳播事件”仍將進一步蔓延。

在特朗普感染病毒的消息公佈幾天後,SSRS市場調查公司進行的一項CNN民調顯示,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表示,特朗普不負責任地將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轉嫁給了他周圍的其他人。調查發現,69%的美國人表示,他們對從白宮聽到的關於總統健康狀況的消息不太相信,只有12%的人表示他們幾乎完全相信。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表示對特朗普無法相信。9月9日,CNN報道,曾經因為“水門事件”聲名鵲起的美國記者伍德沃德在新書發佈的時候稱,特朗普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新冠病毒的嚴重性。特朗普曾經向它坦白,新冠病毒是通過空氣傳播,然而每個人都要呼吸。至於為何在公眾場合淡化疫情,特朗普承認,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他不想製造恐慌。伍德沃德的新書叫《憤怒》,該書寫道,特朗普缺少對新冠疫情死亡者的同情心,而且還在疫情期間,經常發表一些自相矛盾的言論,誤導了民眾。

當百年不遇的總統碰上百年不遇的病毒當百年不遇的總統碰上百年不遇的病毒

特朗普從各個方面看都是一朵奇葩。早在2016年他還在競選總統時,心理學家史蒂夫·J·魯本澤爾(Steven J. Rubenzer)和托馬斯·R·法辛格鮑爾(Thomas R. Faschingbauer)與大約120名歷史學家和專家一道做了一項研究,用OCEAN模型對美國所有的總統進行了打分,從喬治·華盛頓開始一直到特朗普,發現了好幾朵奇葩,而特朗普無疑是奇葩中的奇葩。

OCEAN模型是分析性格的一個模型。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開始,西方學者用詞彙學的方法來研究性格,發現描述性格的詞彙有近18000個,再用語義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對這些詞進行分門歸類,到了八十年代,大家達成了比較一致的意見,可以用五個維度涵蓋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這五個維度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就是OCEAN。是研究性格的理論中比較邏輯自洽的一種。

OCEAN模型的五個方面/特質/維度是這樣的:

  • 開放性(Openness),對外部世界有著開放的心態,不封閉,好奇,善於接受新思想,富有想象力,情感豐富,創造力強。藝術家一般這方面分值較高。

  • 責任心(Conscientiousness),自律、剋制、謹慎、勤奮、盡職、循規蹈矩、組織性強。

  • 外向性(Extraversion),熱情活躍,愛和人交往交際,愛冒險,樂觀,注重外部回報,比如財富、地位、社會影響力。

  • 宜人性(Agreeableness),信任、利他、依從、謙虛、同理心、關心他人,總之跟人相處讓人家覺得舒服,如沐春風。這個維度有時也叫自戀性,越是自戀的人,宜人性越低。

  • 神經質(Neuroticism),焦慮、敵對、壓抑、衝動、脆弱,等等。 越是神經質的人,情緒越不穩定。

根據每一個人的OCEAN模型五個方面的得分,可以畫一個雷達圖(亦稱蛛網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蛛網,在一個人的一生當中,這張蛛網的形狀是相當穩定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同的人的蛛網圖形狀是很不一樣的。

比如小布什,外向性特別高,開放性卻特別低,也就是特別熱情,愛交際,但是又特別思想封閉,死板固執。

奧巴馬相對內向一些,宜人性卻高得出奇,或者說自戀性低得出奇,他鎮定自若,頭腦冷靜,或許到了成為缺陷的地步。

最奇葩的當然莫過於特朗普。他的蛛網圖幾乎把這個模型沖垮了,表現出一種人們預計美國總統絕對不會存在的性格輪廓:沖天高的外向性與比最低值還低的宜人性相結合。

與小布什、比爾·克林頓,以及名列外向性所有總統榜首的泰迪·羅斯福一樣,特朗普非常外向,精力過人,沒有一刻安定,焦躁不安,發憤圖強。他不停地與他人互動,在集會上,在訪談中,在社交媒體上。永遠處於行動狀態。他發推特的節奏簡直令人窒息,內容更讓人昏倒。有人統計了他上任後打高爾夫球的場數、發推特的條數,得出結論,他應該沒有多少時間正經工作。

高外向度最主要的表現在於持續不斷地追求回報,追求快感。在大腦多巴胺迴路的刺激下,他們拼命追求財富、名聲、地位等能給他們帶來刺激、快感的東西。

伴隨特朗普沖天高的外向性的是他超級低的宜人性,低到負分,低到塵埃裡去。宜人性低的人很自戀。特朗普超級自戀,是一朵宇宙級水仙花。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美少年納喀索斯(Narkissos),有一天他在水中發現了自己的影子,他不知道是他自己的影子,愛慕不己,難以自拔,終於赴水求歡,溺水死亡,死後化為水仙花。後來心理學家便把自愛成疾的這種病症,稱為“自戀症”或“水仙花症”(Narcissism)。

當百年不遇的總統碰上百年不遇的病毒

高度自戀的人有個語言習慣,就是說話講到自己的時候總是用第三人稱,而不是用“我”。這和小孩子很像,記得我的小侄子到五六歲的時候才開始會說“我”,之前一直說“寶寶”,“寶寶不要吃飯”“寶寶不要睡覺”。

心理學家皮亞傑做過一個著名的三山實驗。實驗材料是一個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顏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實驗首先要求兒童從模型的四個角度觀察這三座山,然後要求兒童面對模型而坐,並且放一個布娃娃在山的另一邊,要求兒童從四張圖片中指出哪一張是布娃娃看到的“山”。結果發現幼童無法完成這個任務。他們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來描述“三山”的形狀。

皮亞傑以此來證明兒童的“自我中心”的特點。幼兒完全以自己的身體和動作為中心,從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觀點去認識事物。所以幼兒的世界裡沒有其他人,沒有別人和我不一樣的意識,反映在語言上就是沒有“我”這個詞,“寶寶”就是一切。一般要到五六歲開始才會意識到布娃娃看到的山和自己看到的山不一樣。

某種意義上講,超級自戀的人就是一個巨嬰,這方面一直停留在五六歲的年齡,永遠長不大了。

研究表明,宜人性低的人通常被認為不可信賴。這好像和巨嬰的比擬也可以聯繫起來,兒童比成人更愛撒謊,而且他們不認為撒謊是不應該的,除非受到教育。

當百年不遇的總統碰上百年不遇的病毒

當然,所有政客都會撒謊,但特朗普在這方面可謂登峰造極。2016年,PolitiFact(政治真相)網站曾對總統候選人競選陳述的真實性進行了評估,得出的結果是,特朗普的話只有2%是真實的,7%近乎真實,15%一半真實,15%近乎虛假,42%虛假,18%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最後三項加起來(從近乎虛假到徹頭徹尾虛假),特朗普達到75%。而泰德·科魯茲、約翰·卡西、伯尼·桑德斯和希拉里·克林頓的數字分別是66%、32%、31%和29%。特朗普的這個數字在今年第二次競選中估計進一步上升了。

撒謊造假對於特朗普來講是家常便飯。他住院後,他的女兒、幕僚紛紛發推特,上照片,照片上特朗普穿著大白褂,坐在不同的桌子前,在簽字。配的文字是:“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他為美國人民工作”“生病依然不忘為人民服務”等等。然而仔細看,會發現這些不同的照片是在十分鐘內一起拍完的。放大了看,他簽字的那張紙是一張白紙。還有,他的視頻有明顯的剪輯痕跡,剪去了咳嗽。

當百年不遇的總統碰上百年不遇的病毒

極高的外向性和極低的宜人性的組合導致特朗普的核心情緒就是憤怒。他公司的一位前高管曾經說:“說到憤怒,那肯定是真的,他並不做假。”他就像一座活火山,隨時會爆發,把身邊的一切夷為一座龐貝城。

他的憤怒和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有得一拼。後者經常“憤怒得喘不過氣來”,隨時會把自己氣死的節奏。托馬斯·傑弗遜這樣描述安德魯·傑克遜:是我所認識的人中最不適合擔任美國總統的人選;他是一位不會用文明方式說話的“危險的人”,一位充滿可怕激情的人。

傑弗遜擔心,外國領導人最輕微的冒犯都會促使傑克遜宣戰。傑克遜一生中決鬥過14次,身上還留著彈片。在總統任期的最後一天,他承認只有兩件事令他感到遺憾:一是未能開槍打死亨利·克雷,二是未能吊死約翰·C·卡爾霍恩。那是他的兩個政敵。

所以當三年前朝鮮發生核武器危機,特朗普和朝鮮領導人對峙時,全世界都提心吊膽,害怕當年傑弗遜對傑克遜總統的擔心可能在特朗普身上變成現實。現在不少國家都有了核武器,特朗普如果摁下那個按鈕,有人再一反擊,後果不堪設想。

當百年不遇的總統碰上百年不遇的病毒當百年不遇的總統碰上百年不遇的病毒

北京時間10月8日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題為《在領導力真空中死去》的社論,批評特朗普政府將“危機變成了悲劇”,指出美國疫情在各方面遠遠比其他發達國家糟糕、甚至比很多欠發達國家都糟糕的事實,譴責美國領導人在疫情面前表現出“危險的無能”。在社論結尾,NEJM編輯呼籲美國人民“不應該縱容他們,不應該讓這些人繼續尸位素餐”。

這是NEJM在其208年曆史上首次在美國大選前夕明確反對一方候選人,也是極為罕見地以全體編輯名義發表社論。

特朗普對疫情的應對的確讓人十分驚訝,難以相信。然而如果結合特朗普的性格OCEAN蛛網圖來看,特朗普的言行其實一點都不奇怪。他超級自戀,是一朵宇宙級水仙花。在他眼裡,只有他的命是最寶貴的,別人的命都算不得命,不管是黑命還是白命。

他認為他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他是世界的主宰,他有權決定讓你們知道什麼,知道多少,何時知道。他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他自己可以不遵守任何規則,什麼戴口罩、社交距離都跟他沒關係。他自己是最強大的,是刀槍不入的。

特朗普感染新冠這出戏,多大程度上會讓更多的人看穿他,會改變民意的天平,我們不得而知。估計不會有很大的變化,根據此前的民調,搖擺不定的選票只有3%,而這3%有多少在搖擺州也不得而知。大部分人都已決定投誰了。投特朗普的還是會投特朗普,不是因為他們喜歡特朗普,而是因為他們更討厭民主黨的政治綱領。

不過,還是有不少川粉,國內也是,不管特朗普越來越暴露出是個怎樣不堪的人。川粉們把特朗普這個個體等同於共和黨、等同於美國、等於美國的制度優勢,這種思維方式似乎有點簡單粗暴。個體是個體,政黨是政黨,國家是國家,體制是體制,一碼歸一碼。你可以認同美國、美國的體制、共和黨,投特朗普的票。但不一定要認同特朗普這個人啊。不過這大概就是“粉”的定義,或者是成為“粉”的意義,用立場代替思辨,這樣大腦輕鬆很多,還覺得自己義正嚴辭。

思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有的人情願死也不願思考。

如果民主黨這次敗北,真的要好好反思反思。特朗普這樣令人討厭,還有這麼多人不得不選擇他。從來沒有一個總統,這麼多幕僚、同事離開後寫書告發、揭露、反對他,甚至連親姐姐也稱他“沒有原則,不能被信任,一直說謊”,親侄女則起訴他告他欺詐,還寫了一本書。

民主黨在疫情期間鼓勵民眾上街,打砸搶,一副劫富濟貧的架勢。這讓嚮往法律和秩序的有產階級十分恐懼,怎敢支持你?儘管特朗普個人代表的簡直恰恰是“法律和秩序”的反面,然而熱愛“法律和秩序”的人們還不得不選他,多麼具有反諷意味。民主黨要做的是爭取那些本來可能支持共和黨的人,那些既希望社會更平等公正又希望“法律和秩序”的選民,而不是嚇跑他們。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美國的貧富差距持續急劇擴大,社會越來越不穩定,也許的確需要“劫富濟貧”調整一下,不然社會早晚不會太平。然而,這需要在“法律和秩序”的框架內和平、系統地進行,就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平權運動一樣。不然社會會更快地進入動盪期,適得其反(參見之前的文章《歷史的心跳:美國分裂的真正原因是不是種族歧視?》)。

當百年不遇的總統碰上百年不遇的病毒

作者個人公眾號“悟00000空”「 圖片 | 視覺中國 」

當百年不遇的總統碰上百年不遇的病毒當百年不遇的總統碰上百年不遇的病毒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