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格局成就大人生

朱元璋:大格局成就大人生


說起朱元璋的人生,用“逆襲”二字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他出身於有了上頓沒下頓的貧寒之家,父母和哥哥先後被活活餓死,送葬還是找人借的地。但這個身份卑微的窮小子,卻帶領一眾農民推翻了殘暴黑暗的元朝,建立了明朝。可以說,在歷朝歷代的帝王中,朱元璋的人生起點最低,但在後人眼裡, 他立下的豐功偉績,卻又是尋常帝王所無法企及的。康熙皇帝曾用“治隆唐宋”來評價朱元璋,他認為明朝的強盛遠在唐宋之上。而朱元璋能有如此輝煌的人生,離不開他的宏大格局。

朱元璋:大格局成就大人生


01

有大格局,才能選對路

一個人的格局越大,對世界的認識就越深刻,就越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年少之時,為了混口飯吃,朱元璋一直在地主家放牛。那時的他根本沒有什麼遠大抱負,他覺得自己這輩子就是個放牛郎,能頓頓吃飽,就會心滿意足。然而,生活並沒有如朱元璋所想的那樣前進,而是用最殘酷的方式,逼著他去認清這個世界。朱元璋十七歲那年,家鄉鬧了一場大旱災,糧食顆粒未收。朱元璋的侄子、大哥、父親、母親在半個月內,先後被活活餓死。而在此之前,地主也把朱元璋趕了出去,不再繼續讓他放牛。沒有了生計、沒有了親人、沒有了家,世界上最悲慘的事情莫過於此。朱元璋卻沒時間流淚,為了繼續活下去,他必須儘快解決吃飯問題。無計可施的他,最終決定到寺廟做個和尚。很快,廟裡也沒有糧食了,所有的和尚都得出去乞討,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別人的乞討只為生存,朱元璋卻看到了不一樣的人生。乞討中,朱元璋遊歷多地,看盡人間百態。他發現,和自己一樣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人何止千千萬。而這一幕幕悲劇發生的根源,並不單是天災,更多的是人禍——元朝的殘暴與黑暗。

看得有多遠,決定了你能想多遠。朱元璋不再只想著自己吃飽過好,他立志推翻元朝,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他積極投身起義大軍,但又與那些只為謀求錦繡前程的起義者不同。在當時,其他的起義軍經常搶劫百姓,下到財物上到婦女,聲名狼藉,處處遭人唾罵。而朱元璋嚴明軍紀,不僅嚴厲禁止軍隊搶劫百姓,而且十分注重維護百姓的日常安寧。在攻打鎮江時,朱元璋率軍在城外打仗,城內的百姓卻絲毫沒有察覺到戰爭的發生,依舊行動如常。這支有素質的軍隊得到了百姓的大力擁護,很多百姓慕名前來投奔,這支軍隊的戰鬥力越變越強,最終橫掃千軍,一統天下。一個經歷世事的人才會擁有宏大格局,才能找到通向遠方的路。

朱元璋:大格局成就大人生


02

有大格局,才能走得遠

格局是一種大胸懷,海納百川才能有容乃大。朱元璋在做步卒時,總是一馬當先衝向敵人,所獲得的戰利品,也毫不私藏,總是分給大家。因此,在戰場上,戰友們都護著他。軍隊中的士兵大多是文盲,而朱元璋認識一些字,於是他經常免費給大家代筆寫信,領導下達的指令文書,他也會仔細解釋給大家聽。當統帥郭子興前來視察問起朱元璋時,大家都讚不絕口,誇他既勇敢又熱心。於是參軍僅兩個月的朱元璋,一躍成為郭子興的親兵。朱元璋不僅喜歡和別人分享成功,而且從不和別人計較過往,做事情總是從大局出發。

元朝派兵攻打六合,郭子興與六合義軍結怨很深,所以他非常高興,打算隔岸觀火。朱元璋卻力勸郭子興出手援助六合。因為六合與郭子興所在的滁州唇齒相依,所謂唇亡齒寒,六合失手,滁州也必遭池魚之殃。郭子興最終聽從了朱元璋的建議,出兵援助,滁州才得以安然無恙。朱元璋明白,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心寬似海。學會包容別人,才能越走越遠。朱元璋與何真一直是死對頭。但當他打敗何真後,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委以重任,任命何真為浙江布政使司(相當於今天的省長)。很多有識之士被朱元璋的胸懷打動,紛紛來到他的麾下效力,大家拼盡所能,很快幫助朱元璋實現了千秋偉業。你的格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沒有大格局,又何來大成就?相比朱元璋,郭子興的心胸實在過於狹隘。因為嫉妒朱元璋比自己聰明,他趕走了朱元璋。失去了朱元璋這個智囊,郭子興慘遭孫德崖等人的排擠,丟了原有的地盤。格局小的人目光短淺、心胸狹隘,總把生命浪費在無意義的小事上。

朱元璋:大格局成就大人生


03

有大格局,才能成大器

在亂世時期,往往群雄並起,但能名垂青史的人卻寥寥無幾。因為很多人跳出來起義,並不是為了兼濟蒼生,而是進行一場政治投機,在擁有一定勢力之後,這些人便開始貪圖享樂。一個心懷天下的人,才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建國之時,朱元璋定都南京,可南京並不是他心目中的最佳選擇。朱元璋的理想之地是他的家鄉鳳陽,但他一生都沒有遷都。他很清楚,鳳陽經濟實力薄弱,並不能承載一個都城所需,而且百姓剛從戰亂中解脫出來,遷都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在萬民的福祉面前,他捨棄了個人的私慾。

朱元璋坐上皇位後,沒有貪圖享樂,而是每天天還沒亮就開始處理國事。他每天大約要批閱200多份奏章,經常一忙就到了深夜。劉伯溫勸他多休息,他說:“國家剛剛建立,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好,我不敢休息。”朱元璋就這樣勤勤懇懇地幹了一輩子。在他五十多歲時,身體變得大不如前,他感覺到自己漸漸力不從心,但他深知自己肩上責任重大,所以仍然不敢有絲毫鬆懈,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大格局,為國家、為社會、為世界所擔當!在朱元璋的努力下,百姓擺脫了戰火折磨,過上了安定的生活,生產和經濟也逐漸恢復。朱元璋波瀾壯闊的一生,正如陳立飛在《個體崛起》中所寫的一句話:“人與人的差距,不是金錢和物質的差距,而是思維和格局的差距。”所以,放遠你的眼,放寬你的心,讓你的世界變得遼闊,讓你格局變得宏大,無論是誰,都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