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讀祕籍:寫給計劃買房,不懂選房的那些人


必讀秘籍:寫給計劃買房,不懂選房的那些人


今天聊聊關於買房選房那點事,私信裡有朋友問我,“師姐:我們有置業的計劃,可是用什麼方法才能選準好的房產呢?”

別的地方不知道,但在珠三角一帶師姐憑藉多年的混跡還是總結出一套篩選方法的,下面就拿深圳為例子跟大家扒一扒。

篩選項:

1、樓齡

2、教育配套

3、商業配套

4、交通配套

5、地段

6、品質和戶型

7、價格

排名不分先後,但組合很有講究,在你篩選房源的過程中需要有4-5條佔優才能定義為合格的房產。

先逐條講解一下榜單上名條存在的理由:

第一條,樓齡問題。儘量避免2000年之前竣工的老物業,因為隨著人們對居住舒適度的更高追求,老小區的陳舊始接盤群體縮小,增值也十分緩慢,而且房子太老影響貸款年限,後續有相關用途也不好操辦。

第二條,教育配套。教育資源所覆蓋的學位房是各大一二線城市房地產上漲的領頭羊,拿深圳舉例“宇宙中心”的龍華紅山作為關外地區房價可謂一路逆襲,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手教育資源的好牌,之所以沒舉例名校彙集的福香,是因為相對於CBD的核心地帶關外龍華的這類差異顯得更加明顯。

第三條,商業配套。分自帶商配和外圍商配,商業配套是居民生活的必要配置,一般不能超過2-3公里,名牌商業對樓盤的價值推動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條,交通。正所謂“地鐵一響,黃金萬兩”,在城市裡交通通達已經成為了選房時的主要參考因素,尤其是深圳這種高速運轉的超一線城市,主要交通幹線與小區的距離(800米以內的準地鐵房為佳)也是後期樓盤價值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

第五條,地段。這個就不用多解釋了,核心區域和城市郊區大家心裡都明白選哪未來更值錢。

第六條,品質和戶型。這個要琢磨的就很全面了,綠化、容積率、物業、停車位、小區內部配套設施等等,這都關係到居住的舒適度,自住的朋友需要了解清楚,這一條戶型方面需要靈活考慮,自住區戶型小了影響接盤群體,經濟區戶型大了,總價高也影響接盤群體。

第七條,價格。這是所有問題殊途同歸的一個最終選項,買房需要有計劃地量力而行,貸款買房的朋友一定要留足2-3年的還貸資金在手上,以防中途發生意想不到的意外造成嚴重的損失,要知道買房不怕付不起首付,就怕還不上貸款,容易造成錢、信兩失的局面。

以上七條只是總結出快速篩選的部分類目,舉個實操的小例子。

之前有位朋友約師姐見面諮詢(一半的時間是訴諸煩惱),他在猶豫到底是買郊區的新房還是買市區的老破小,他看中了龍崗的單價,首次買房,貸款拿下一套三房沒什麼壓力,雖然配套的學位雖然一般,但是可以一次性解決結婚生子再到小孩上學的一系列難題,缺陷就是距離上班位置西麗比較遠。

可是同樣的價錢買西麗,就只能買一套二手的老破小,距離上班的地方近,可以節省不少時間成本,但是心裡覺著憋屈。

師姐提了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結婚了沒,孩子多大?得到的答案是單身。

第二個問題,短期內是否有結婚的計劃?換句話說,是不是有必須解決自住問題的需求?得到的答案是沒有。

那麼第三個問題,想不想讓房子增值給你帶來收益?關於買房這件事把投資作為主要目的。答案是願意。

於是師姐果斷推薦他入手南山西麗,勸他先委屈自己兩年,那時候2017年下旬以5.8萬的單價入手了珠光地鐵站附近的一套71平的物業,現在那裡的單價8.3萬左右,龍崗的那套新盤現在3房的總價也漲了一點,總價380萬左右。

這裡面的篩選就捨棄了樓齡、戶型和價格,抓住了交通、地段、教育資源和商業配套。

但實際上珠光的盤是2007入夥,雖然不是次新盤但也談不上老,戶型71平在深圳單身自住來說也算得上輕奢了,唯一給他帶來壓力的是價格,幾乎高出對比盤1.5倍,大魚大肉的日子從此開始收斂起來,不過今年他聯繫師姐計劃年底置換房產,這一次是純自住的需求,贖樓後再補充一部分資金幾乎可以全款在東部地區操辦完成,再度大魚大肉指日可待。

在實踐中,上面選房的七個選項真實存在著優先級,仍舊拿深圳舉例,地段為首,要知道遠郊永遠剩不了重心,最先的政策、最優的利好和資源都在這,遠郊只能獲得次一級的外溢利好,和核心區域的扶持力度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其次是學位和交通配套,一個名校的學位就是比一般般的學位高出幾萬甚至更多的差價,這是事實,特別在深圳這種經濟發展得快,富人基數大的地方,爭奪更好的資源是社會的本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