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洞》的故事第一期

《树洞》的故事第一期
《树洞》的故事第一期

《树洞》的故事

文人相互轻,那是一个狭义的放大。力求进步,思华迸发才是人生的幸事。天津频道素峰老师倡议《树洞》,用“诗之像”,与“观心影”,通过交流,互动,让作品呈现的更加饱满丰富,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让诗人心海诸多浪花涌起的同时,认识到学习交流提高是一生的功课,需要不断践行,努力。

天津频道《树洞》作品征集,第一期三首作品,真诚求“夸”,亦真实“求砍”,不管是“砍”出一番好意,还是“夸”到结果难以预想,我们的初衷都是出自于诗歌真诚呈现的前提,读者从自我角度解读的本身。

参与者:

朵儿兮兮,素峰,铭宸,燕子,云小九,蛐蛐耳畔,秋岸顽石,水云魅影(小九)

第一篇作品

我的人生与酒有关

文丨

喜欢秋风

在一片火红的高粱上行走

每一声歌唱,都揣着苍莽的男人味道

不必说高亢、浑厚,就是绵柔

也足以醉倒三千里原野,八千丈高山

高粱在秋夜熟了

中原腹地上,像一束束火焰

点燃月色

也点亮五千年的酒文化,以及

在酒窖中藏储,沉淀,净化成经典的

风云人物和故事

我是读着水浒长大的

那些被酒浸透的汉子无不披肝沥胆

他们每一声怒吼都劈开一堵围墙

而恣意书写的人生

又断魂在最后的一滴苦酒里

我也读过三国

想象一碗浊酒里呼风唤雨,三分天下

哪个不是人杰

我的人生与酒有关

在秋意浓郁的原野上,邀三五好友开怀

一杯,敬炎黄

二杯,敬英豪

三杯,饮下这个伟大时代

朵儿兮兮:

第一首,应该是参加某个酒文化的诗歌比赛作品,感觉情绪很昂扬,结尾一句明显为了呼应比赛要求而写。整体上内容有些混乱,繁杂,且基本上都是平行的,对诗歌的推进作用不大。

素峰:

《我的人生与酒有关》是一首不错的抒情诗,作者从秋色引到高粱熟了,从高粱熟了引到月色,引到酒文化,引到与酒相关的艺术人物,并与现实中的自己进行关联。作品推进有序,层层递进,说明作者对文字的把控能力很强。但是,对诗意的留白以及张力,略显不足。而对于结尾的处理转为歌颂,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而显得空泛。

水云魅影(小九):

第一首刚开始的情绪高亢,豪迈,到读水浒,三国那块陡然直降。我在想通过少年《读水浒》和后来品《三国》这个点隐射出来情怀与内涵的东西,能不能继续承接开头的起高,回旋,飞升?幸好结尾收住了,伟大的时代,因血脉,因传承,因豪杰。中间部分可以再推敲打磨下。问好老师。

铭宸:

第一首,写酒文化,写酒的酿造过程以及酒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高度概括,而又具有豪迈的气质。但结尾出现断裂,可能想与标题呼应吧,但因为格局不够,所以显得蛇足

燕子:第一首,总的感觉是伪抒情。这个不一定对,是我个人的主观判断,跟现在的工作有关。

蛐蛐耳畔:

只看了一眼,分成几杯小酌。感觉不到自己的内心深处的东西。文笔没有问题。当然,我不擅此道,呵呵!喜欢秋风在一片火红的高粱上行走 每一声歌唱,都揣着苍莽的男人味道

撇开题目,读这一句“酒”呢?秋风压高粱头,表示高粱熟了,很美的画面。可是我要“酒”。“男人味道”也可以是“汗水”……切入不能够这样草率,我保留意见吧。

不必说高亢、浑厚,就是绵柔 也足以醉倒三千里原野,八千丈高山

这里以描写歌,来指代酒的感觉,可以有。“醉倒三千里原野,八千丈高山”的想象着实不易,换是我来不了。保留意见。

“高粱在秋夜熟了 中原腹地上,像一束束火焰 点燃月色”

这一段不能深品,嚼深入了似乎有点不对劲。再大的月光怎么可能是这样的被点燃。常识上的问题,哎,我还是保留意见。

再说了,你题目是与“酒”有关,世界上只有高粱可以酿酒?哎还是保留意见吧,我!

也点亮五千年的酒文化,以及在酒窖中藏储,沉淀,净化成经典的 风云人物和故事 这样的话,酒文化,五千年被点亮感情就是高粱了?

切入口,破题口一开,越来越蹩脚。思想一旦深陷,很难自救。我还是保留意见。

写水浒与酒,酒只是草莽英雄们的点缀,没有写进酒魂骨里去。换句话说,作者读《水浒》长大的,也许有误解!我保留意见。

论三国与酒,草草收兵,也是敷衍一下,简直读得难受 最后,请把我装进酒里,让作者一口喝掉得了。

第二篇作品

分家

文丨

房子一人两间

存款一人三万

街坊葛大娘在给两个儿子分家

粮食,水瓮,家具,犁铧锹桶各半

圈里的猪羊,栏里的鸡鸭平均分配

十亩田地,旱涝无算

连同四季一并分开

分到最后,她看了看自己

咯噔一下,不再说话

自从没有了老伴儿,数度孤单

这是第一次被量化

两个儿子也没有说话

和小时候一样

对于单数的东西,他们就都不争了

素峰:

作品《分家》颇具讽刺意味,作者以口语为语言的形式,平和、朴实,夹叙夹议中将人物、以及家庭情况自然而然的呈现出来,毫无刻意之感。结尾引而不发的处理却让人五味杂陈,一首很不错的作品。

水云魅影(小九) :

《分家》前是心酸,分完之后心碎。连接着分家的过程与情境,每个人都在分家里,看人间百态演绎真情,流露真实人性。娘的真情,是天下父母的无私:托盘而出;儿的人性是所有儿女的心怀不袒露。一首诗,写进了一个家庭,并由儿女自私时间的沉默,推演至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俗语认定,而关于这份认定的概括,由分家升华至更为广大的“单数分配”。“不患寡,患不均”,许多时候,众人所为的这个“不均”,更多从自身推导,代表不了“公”,也就无所谓“均”;而一个“寡”字,也面临同样的遭遇,即使已经平均分配,做到竭力了,但依旧没有得到料想的结局。诗文中,“数度孤单”“第一次被量化”,特别映射的不该只是分家。文字构思巧妙,意味深刻,值得玩味。学习了。

铭宸:

第二首,是一首表达比较完整而又含蓄的诗歌。农村家庭的现状及孤身老人的悲凉。诗把重点放在分家、分东西上,冷静克制的语言之中,让人读着唏嘘不已。

燕子:好。

云小九:

对于单数的东西,他们就都不争了

读到最后与主人公同样咯噔了一下

第二首,铺设多了,可以砍去一半。因为那些多余的没有内容。缺少激情,缺乏陌生感。

秋岸顽石:

第二首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是我读小学的时候,爸爸下乡,带着我去看,一个老爷爷,住在黑黝黝的小小屋子里,吃着发霉的馒头,被子女无视的老人比失独老人更加可悲。这首诗写出了人世间的最悲惨的故事……

第三首

没有意外发生

一切都是平和的

花静静地开,叶静静地落

你的叙述平缓,温暖

我舍不得推开这绵延,只有你会告诉我

出门小心,天冷加衣

父母犹在的岁月,是人间最美的岁月

房子不叫房子,叫家

2020.9.20

素峰:第三首作品《没有意外发生》,主观叙述过多,

水云魅影:

感觉开头部分去掉,应该再有让人惊喜的结尾。

铭宸:第三首,写得比较平淡和概念化。

燕子:第三首没有什么不好,就是心不能被打动——老人的心太难打动了。请原谅。

以后几期,你想看到那些诗友(诗作),欢迎推荐自荐,看看你喜欢的,大家是否中意。另外,你对素峰老师和天津频道《树洞》有那么建议,欢迎留言,建议被采纳,有小惊喜哦!

本期第二首诗歌《分家》还会被推送发布,敬请期待。

《树洞》的故事第一期

主办:心象阁

协办:中国新闻日报网、 中国诗歌网新诗研究、中廉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中廉传媒网、阡陌文学艺术平台、河南黄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襁褓诗界 景云镇 陈镜选诗 书香怡苑 本怀读诗 诗书雅集 陨石砸诗社 天津频道《树洞》

刊头:不死鸟酃鎏碶槸鏐

特邀艺术总监:海森威尔逊 丁子 艺术顾问:不死鸟酃鎏碶槸鏐 王小泥 岳上风 素峰

艺术督导:张少华 吥咻 衣静格 小薇

编委/读评人:昊易金波、李景云属、山小兽、念真、陌上听风、大漠烟云、莎莉丝特、水云魅影、梧桐、阿良。

欢迎散文诗爱好者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