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容易被人“忽悠”?心理暗示會讓人產生錯覺

200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趙本山、範偉等人演出的小品《賣柺》令人捧腹不已,其寓意主要是諷刺那些坑人的奸商。而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是範偉飾演的那位買拐者,在賣柺者逐步的心理暗示下,產生錯覺,認為自己的腿有毛病,最後買下了那副拐。人們笑他愚得可悲、愚得可憐,就像人們常說的:“讓人賣了,還替人家點錢呢!”但這樣的愚者,生活中卻有不少。

在商家的虛假宣傳中,上當受騙者甚多。上當者是不是都很愚蠢、智商很低呢?也不盡然,不少人在各方面還是很精明的,但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就常有“馬失前蹄”的時候。

你為什麼容易被人“忽悠”?心理暗示會讓人產生錯覺

心理暗示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暗示指人或環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無意中接受了這種信息,從而做出相應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化、最典型的條件反射。

心理暗示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自暗示,是指自己使某種觀念影響自己,對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種影響,使情緒與意志發生作用。例如,有人早上起床照鏡子時發現自己的臉色不太好看,並且覺得上眼瞼水腫,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這時馬上就產生不快的感覺,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得了腎病,繼而覺得全身無力、腰痛,於是覺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醫院就醫,這就是對健康不利的消極自我暗示。而有的人則不是這樣,當在鏡子裡看到自己臉色不好,由於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發黑時,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緊張情緒,並且暗示自己:到戶外活動,做做操,練練太極拳,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就會好的,於是精神振作起來,高高興興去工作了,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有利於身心健康。

你為什麼容易被人“忽悠”?心理暗示會讓人產生錯覺

另外一種是他暗示,是指個體在與他人交往中產生的一種心理現象,別人對自己的情緒和意志發生作用。如三國時期魏國曹操的部隊在行軍路上,由於天氣炎熱,士兵都口乾舌燥,曹操見此情景,大聲對士兵說:“前面有梅林。”士兵一聽精神大振,並且立刻口生唾液。這就是曹操巧妙地運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來鼓舞士氣。

那麼,人為什麼會不自覺地接受各種暗示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對人進行決策和判斷的心理過程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人的判斷和決策過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綜合了個人需要和環境限制之後做出的,這樣的決定和判斷,我們稱其為“主見”。一個“自我”比較發達、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們所說的“有主見”、“有自我”的人。

但是,人不是神,沒有萬能的自我、更沒有完美的自我,因而自我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是對的,也並不總是有主見的。自我的不完美,以及自我的部分缺陷,給外來影響留出了空間,給別人的暗示提供了機會。

你為什麼容易被人“忽悠”?心理暗示會讓人產生錯覺

我們發現,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與暗示。這種對於自主判斷的放棄,是有一定適應意義的,這可以使人們能夠接受智者的指導,作為不完善的自我的補充。這是暗示作用的積極面,其前提就是一個人必須有充足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見,暗示作用應該只是作為自我和主見的補充和輔助。積極暗示對於被暗示者的作用,就像是畫龍點睛。比如,一名運動員的成績已經非常接近世界紀錄了,這時候,他非常敬佩的恩師在旁邊輕輕暗示:“你能行,你一定能得第一!”正是這一暗示,激發了他全部的潛能,使他在比賽中真的得了第一。

當然,心理暗示也有非常消極的方面,但我們人生的課題就是發揚積極,剔除消極,在一次次的磨礪中增強自己的抗打擊能力,堅持樂觀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