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温暖巴达尔胡 幸福绽放绰尔河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帮扶兴安盟扎赉特旗巴达尔胡嘎查脱贫攻坚纪事三

真情温暖巴达尔胡 幸福绽放绰尔河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帮扶兴安盟扎赉特旗巴达尔胡嘎查脱贫攻坚纪事三
真情温暖巴达尔胡 幸福绽放绰尔河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帮扶兴安盟扎赉特旗巴达尔胡嘎查脱贫攻坚纪事三
真情温暖巴达尔胡 幸福绽放绰尔河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帮扶兴安盟扎赉特旗巴达尔胡嘎查脱贫攻坚纪事三

脱贫攻坚要见实效,产业是“造血干细胞”。面对巴达尔胡嘎查无产业、无资金、无渠道的现状,中央政法委和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的扶贫干部确立了“贫困户不脱贫、干部不脱身”的目标,要求所有包村干部下村调研、走访群众、整合资源,确立了符合巴达尔胡嘎查的脱贫产业发展方向,巴达尔胡嘎查初步形成了肉牛养殖、中草药和黑木耳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路径。

产业发展说到底要靠人,尤其是技术人才、致富能手。思路一对天地宽,产业发展目标已经确立,多渠道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产业带头人,不断培育特色产业成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巴达尔胡镇党委、政府一边帮助本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一边联系本地区和外出致富能手,积极鼓励其扎根本土或返乡创业,人才的培育和吸引让巴达尔胡镇产业扶贫工作实现了从点到面、由线成网的巨大转变。

真情温暖巴达尔胡 幸福绽放绰尔河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帮扶兴安盟扎赉特旗巴达尔胡嘎查脱贫攻坚纪事三

精准帮扶有“药”方

闯出致富“牛”路子

“从确定目标,到制定方案,再到挂图作战,巴达尔胡嘎查不断建立完善了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作社引进带动农户致富的新项目,打造了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巴达尔胡镇党委副书记郎铁刚告诉记者。

真情温暖巴达尔胡 幸福绽放绰尔河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帮扶兴安盟扎赉特旗巴达尔胡嘎查脱贫攻坚纪事三

兴安盟政协副主席、扎赉特旗委书记姜天虎(前排右一)在中草药育苗基地调研

巴达尔胡嘎查宝日索格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5月,合作社初始入股参与的农户共10户,于2019年4月开始运行,主要种植苍术、白鲜皮、芍药等药材。中草药育苗基地于2020年5月建成,培育苍术良种育苗50亩、约400万株,可供移栽350至400亩。育苗基地采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以带动贫困户增收为发展方向,在产品销售上,对内向全镇5个嘎查(社区)提供优质种苗,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对外与扎赉特旗九禾农业中草药专业合作社签订订单回收协议,为种植户后续销售提供了市场保障,确保了合作社与贫困户双赢。

为了扶植该特色产业,扎赉特旗出台了发展中草药补助政策,积极扶持群众和贫困户稳定增收。2019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中草药每亩补贴3000元。今年,贫困户种植苍术每亩需1000元投入,政府补贴800元,村民自筹200元。

合作社负责人王淑琴是地道的巴达尔胡当地人,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育苗基地本着产业振兴、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的发展理念,以每株0.2元的成本价卖给贫困户,期间,提供无偿技术支持与服务,种苗移栽三年后,每亩约产药材3500至4000斤,每斤按市场价10元计算,预计三年内,贫困户每户每亩净收入可达2.6万元。

王淑琴介绍说,自合作社运行以来,已带动巴达尔胡镇贫困户21户、74人,其中,巴达尔胡嘎查5户、16人。同时,通过季节性雇佣贫困劳动力8人次,既解决了农闲剩余劳动力,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真情温暖巴达尔胡 幸福绽放绰尔河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帮扶兴安盟扎赉特旗巴达尔胡嘎查脱贫攻坚纪事三

肉牛养殖成为产业扶贫新引擎

近年来,巴达尔胡嘎查将肉牛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在综合措施推动下,“牛”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嘎查产业兴旺的新引擎。赵巴音那木拉是巴达尔胡嘎查一名普通农民,前几年,由于妻子包田梅被检查出严重的过敏性鼻炎,使这个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一度陷入困境。几年来,由于药物费用昂贵,又丧失了劳动力,家庭重担压在了赵巴音那木拉一个人身上。当扶贫工作队了解到他家情况后,便第一时间将其纳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并陆续对其实施了多项帮扶措施,包括落实肉牛养殖产业扶贫政策、提供公益岗位、新建住房等。

通过几年的帮扶,赵巴音那木拉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地面铺上了地板砖,墙面刷得雪白,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净整洁,他也从“小牛倌”变成了“牛大哥”,基础母牛从2头发展到了16头,从“负债累累”变成了“养殖大户”。同时,护林员公益岗位每年还能为赵巴音那木拉带来1.2万元的收入。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驻村工作队的产业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久违的笑容又洋溢在赵巴音那木拉的脸上,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们常常赞美破茧而出的蝴蝶,赞美悬崖绝壁上倔强盛开的花儿,因为他们代表着一种力量,而现在,从这个家庭,我们也看到了这种力量。”巴达尔胡镇党委书记包高娃不无感慨地说。

连续多日,记者一行在一条条平坦的乡间小路上穿行,实地走访嘎查贫困户,在一次次“豁然开朗”的惊喜与释然中,近距离触摸到了脱贫攻坚给村民们带来的美丽新生活。这样的场景不禁引人联想: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向往,让长期居住在贫困嘎查的群众嘴角扬起幸福的弧度?

种上小木耳

摘下贫困帽

在巴达尔胡嘎查一户户幸福安居的村民小院里,每一张笑脸都那么灿烂,红墙蓝顶的新建房在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的映衬下更显清新美丽,透过明亮的窗户,一排排晾晒在窗台上的黄蘑菇和黑木耳,尽情沐浴着秋日的阳光……

如果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意愿是撬起贫困这座大山的杠杆,那么杠杆的支点,就在于“精准”二字。对扶贫工作而言,是对症下药、精准施策、靶向治疗,还是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结果自然不同。

真情温暖巴达尔胡 幸福绽放绰尔河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帮扶兴安盟扎赉特旗巴达尔胡嘎查脱贫攻坚纪事三

黑木耳种植基地

早上5点半,天刚蒙蒙亮,巴达尔胡嘎查贫困户宫明花便和丈夫周义来到了村里的黑木耳种植基地,她要抓紧时间,赶在中午前结束今天的木耳采摘工作。在地头上远远望去,一排排整齐摆放的菌棒上,长满了肥嘟嘟的黑褐色木耳,场面十分壮观。王雪峰指着这片黑木耳地说:“这是我们巴达尔胡嘎查今年推出的扶贫特色产业,种植的12万棒黑木耳,长势喜人,已经采摘了好几茬了,今年乡亲们丰收在望了”。

在田间,宫明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家今年认领了1万棒菌棒,每棒最少可产木耳1两,政府每棒补贴1元,农户自己出资0.8元。按照目前每斤26元到30元的统一收购价格计算,她家今年预计至少能增收2万元。

“每天采摘木耳都要耗上大半天的时间,虽然辛苦,但却让我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看着菌棒上一天天冒出来的木耳,心情格外好。今年我家能收入5万元。种植黑木耳让我尝到了甜头,干着有劲头,相信我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正在地头采摘的贫困户包明芝笑着说道。

包明芝家今年认领了2万棒菌棒,自从加入黑木耳种植后,她经常跟技术指导员到基地查看木耳长势,学习种植技术。这不,上午4个多小时,她已经采摘了满满8大桶木耳。

“黑木耳种植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引进黑木耳产业项目后,村民们特别是贫困户的种植积极性很高,目前,黑木耳已进入全面采摘季,农民们正加紧采摘,加快销售。种植全程的无偿技术保障和瑞秋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订单式收购,大大消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相信今年贫困户们都将不同程度地受益增收。”驻村第一书记刘定坤介绍说。

真情温暖巴达尔胡 幸福绽放绰尔河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帮扶兴安盟扎赉特旗巴达尔胡嘎查脱贫攻坚纪事三

现场指导贫困户种苗移栽技术

长久以来,巴达尔胡嘎查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群众脱贫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的根基,全力为贫困户打造“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产业。通过积极探索“订单农业、保底收购”等利益保障和带贫减贫机制,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户的创业热情,筑牢了贫困户稳定增收的产业链。

说话间,宫明花夫妇俩已经装好了满满一农用车黑木耳,这是夫妻俩一上午的劳动收获。来不及和记者一行人打个招呼,宫明花便匆忙骑上摩托车扬尘而去,“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呢,我得赶快回家给他们做午饭去。”清脆嘹亮的声音久久在空中回荡……

看着宫明花渐渐远去的背影,记者心里一阵悸动,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宫明花只是巴达尔胡嘎查众多走产业发展致富道路的贫困户一员,村里还有许多像宫明花一样的贫困户,他们都拥有自强自立、勤劳朴实的品质,以强烈的责任感扛起了整个家庭的担当,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在脱贫的道路上努力拼搏着,向着自己的幸福生活一步步迈进。

电商架“金桥”

农产品俏四方

临近中午时分,扎赉特旗巴达尔胡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里,负责人杨小燕仍像往常一样忙碌着,她刚刚打完一通电话,通知巴达尔胡嘎查几户村民,这两天抓紧时间把家里的农副产品送过来,可以打包发货了。

真情温暖巴达尔胡 幸福绽放绰尔河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帮扶兴安盟扎赉特旗巴达尔胡嘎查脱贫攻坚纪事三

巴达尔胡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小小电商平台,助农脱贫增收。放在从前,巴达尔胡嘎查村民们连想也不敢想。刘定坤到来后,将乡亲们闻所未闻的“互联网+”引入当地,使得村民手里的大米、黑木耳、笨鸡蛋等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从此销路不愁。

兴安岭下米粮仓、草原深处大厨房。扎赉特旗因其资源禀赋获享得天独厚的“农牧场”和山清水秀的“生态园”美誉。境内大气、水、土壤很好地保持了原生态,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明显,形成了其优良的农牧业生产环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营养累积,其优质的农产品始终被世人津津乐道。

为了帮助当地农户长期有效销售积压的农副产品,在刘定坤的大力扶植下,投资8万元成立了巴达尔胡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经过层层筛选和群众推荐,脑子活、肯吃苦的鲁永青、杨小艳夫妇被选定成为中心负责人,刘定坤帮助杨小燕夫妇建立了销售网店,为当地农牧民搭建起绿色农产品销售平台。

过去,独具地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躲在深山无人识”,现在竟成了电商平台上的热销品。自2019年10月网店正式成立运营以来,截至今年8月,该平台已帮助当地农户销售农资、农副产品110余万元,网店纯收入达到了8万元。

“以前,想要将这些质优、味美、营养丰富的农产品运出去谈何容易。现在,神奇的网络让这一难题迎刃而解。扶贫工作队努力推动电子商务成为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扎赉特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动力。”杨小燕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她还积极组织村民们通过网络直播带货推销农产品,每周至少组织一场直播,在促进农产品销售、拓宽贫困户增收新渠道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扎赉特旗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如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影响力?时下兴起的直播为转变销售模式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扎赉特旗瞄准直播带货优势,依托本土特色,迅速搭建农产品直播基地,一方面,开展培训培育本土主播,另一方面,通过直播助推农产品线上销售,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农民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扎赉特旗委政法委副书记王福金说。

科技元素的植入,催化着脱贫攻坚的进程。在全民脱贫即将实现的历史性时刻,更多的人正在思考: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谋求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做?

真情温暖巴达尔胡 幸福绽放绰尔河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帮扶兴安盟扎赉特旗巴达尔胡嘎查脱贫攻坚纪事三

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提前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扎赉特旗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哈斯布和对此有着自己的思考,“写好脱贫攻坚的下半篇文章,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是两个重要方面。而写好下半篇文章的根本和关键就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难题,而科技将扮演重要角色。”

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果?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且国山有着这样的理解,“在巴达尔胡嘎查,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要和法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让老百姓在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上提高自觉意识,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努力在全村、全镇乃至全旗,实现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特大事故,充分发挥乡规民约等基层规范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一座座高标准砖瓦房拔地而起,圆了贫困户的“安居梦”,一个个特色产业项目开花结果,鼓起了贫困群众的“钱袋子”……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接续和协同推进,一系列脱贫创新实践落地生根,扎赉特大地上处处跃动着乡村振兴的活力和热力,发展脉动澎湃,崛起正在加速。

让群众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精神富足,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下一人,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肩负着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扎赉特旗各族儿女将众志成城,满怀豪情,奋力谱写富民强旗、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段兴宇 王福平)

真情温暖巴达尔胡 幸福绽放绰尔河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帮扶兴安盟扎赉特旗巴达尔胡嘎查脱贫攻坚纪事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