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三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三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三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三

脫貧攻堅要見實效,產業是“造血幹細胞”。面對巴達爾胡嘎查無產業、無資金、無渠道的現狀,中央政法委和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的扶貧幹部確立了“貧困戶不脫貧、幹部不脫身”的目標,要求所有包村幹部下村調研、走訪群眾、整合資源,確立了符合巴達爾胡嘎查的脫貧產業發展方向,巴達爾胡嘎查初步形成了肉牛養殖、中草藥和黑木耳種植等特色產業發展路徑。

產業發展說到底要靠人,尤其是技術人才、致富能手。思路一對天地寬,產業發展目標已經確立,多渠道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和產業帶頭人,不斷培育特色產業成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巴達爾胡鎮黨委、政府一邊幫助本土特色產業發展壯大,一邊聯繫本地區和外出致富能手,積極鼓勵其紮根本土或返鄉創業,人才的培育和吸引讓巴達爾胡鎮產業扶貧工作實現了從點到面、由線成網的巨大轉變。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三

精準幫扶有“藥”方

闖出致富“牛”路子

“從確定目標,到制定方案,再到掛圖作戰,巴達爾胡嘎查不斷建立完善了農企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合作社引進帶動農戶致富的新項目,打造了一批能帶動貧困戶長期穩定增收的特色優勢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不竭動力。”巴達爾胡鎮黨委副書記郎鐵剛告訴記者。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三

興安盟政協副主席、扎賚特旗委書記姜天虎(前排右一)在中草藥育苗基地調研

巴達爾胡嘎查寶日索格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4年5月,合作社初始入股參與的農戶共10戶,於2019年4月開始運行,主要種植蒼朮、白鮮皮、芍藥等藥材。中草藥育苗基地於2020年5月建成,培育蒼朮良種育苗50畝、約400萬株,可供移栽350至400畝。育苗基地採用“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以帶動貧困戶增收為發展方向,在產品銷售上,對內向全鎮5個嘎查(社區)提供優質種苗,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對外與扎賚特旗九禾農業中草藥專業合作社簽訂訂單回收協議,為種植戶後續銷售提供了市場保障,確保了合作社與貧困戶雙贏。

為了扶植該特色產業,扎賚特旗出臺了發展中草藥補助政策,積極扶持群眾和貧困戶穩定增收。2019年以來,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中草藥每畝補貼3000元。今年,貧困戶種植蒼朮每畝需1000元投入,政府補貼800元,村民自籌200元。

合作社負責人王淑琴是地道的巴達爾胡當地人,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育苗基地本著產業振興、帶動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的發展理念,以每株0.2元的成本價賣給貧困戶,期間,提供無償技術支持與服務,種苗移栽三年後,每畝約產藥材3500至4000斤,每斤按市場價10元計算,預計三年內,貧困戶每戶每畝淨收入可達2.6萬元。

王淑琴介紹說,自合作社運行以來,已帶動巴達爾胡鎮貧困戶21戶、74人,其中,巴達爾胡嘎查5戶、16人。同時,通過季節性僱傭貧困勞動力8人次,既解決了農閒剩餘勞動力,又增加了貧困戶收入。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三

肉牛養殖成為產業扶貧新引擎

近年來,巴達爾胡嘎查將肉牛產業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在綜合措施推動下,“牛”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嘎查產業興旺的新引擎。趙巴音那木拉是巴達爾胡嘎查一名普通農民,前幾年,由於妻子包田梅被檢查出嚴重的過敏性鼻炎,使這個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一度陷入困境。幾年來,由於藥物費用昂貴,又喪失了勞動力,家庭重擔壓在了趙巴音那木拉一個人身上。當扶貧工作隊瞭解到他家情況後,便第一時間將其納入到建檔立卡貧困戶中,並陸續對其實施了多項幫扶措施,包括落實肉牛養殖產業扶貧政策、提供公益崗位、新建住房等。

通過幾年的幫扶,趙巴音那木拉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地面鋪上了地板磚,牆面刷得雪白,裡裡外外收拾得乾淨整潔,他也從“小牛倌”變成了“牛大哥”,基礎母牛從2頭髮展到了16頭,從“負債累累”變成了“養殖大戶”。同時,護林員公益崗位每年還能為趙巴音那木拉帶來1.2萬元的收入。在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駐村工作隊的產業扶貧政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久違的笑容又洋溢在趙巴音那木拉的臉上,他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我們常常讚美破繭而出的蝴蝶,讚美懸崖絕壁上倔強盛開的花兒,因為他們代表著一種力量,而現在,從這個家庭,我們也看到了這種力量。”巴達爾胡鎮黨委書記包高娃不無感慨地說。

連續多日,記者一行在一條條平坦的鄉間小路上穿行,實地走訪嘎查貧困戶,在一次次“豁然開朗”的驚喜與釋然中,近距離觸摸到了脫貧攻堅給村民們帶來的美麗新生活。這樣的場景不禁引人聯想:是一種怎樣的生活嚮往,讓長期居住在貧困嘎查的群眾嘴角揚起幸福的弧度?

種上小木耳

摘下貧困帽

在巴達爾胡嘎查一戶戶幸福安居的村民小院裡,每一張笑臉都那麼燦爛,紅牆藍頂的新建房在藍天白雲、綠樹紅花的映襯下更顯清新美麗,透過明亮的窗戶,一排排晾曬在窗臺上的黃蘑菇和黑木耳,盡情沐浴著秋日的陽光……

如果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意願是撬起貧困這座大山的槓桿,那麼槓桿的支點,就在於“精準”二字。對扶貧工作而言,是對症下藥、精準施策、靶向治療,還是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結果自然不同。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三

黑木耳種植基地

早上5點半,天剛矇矇亮,巴達爾胡嘎查貧困戶宮明花便和丈夫周義來到了村裡的黑木耳種植基地,她要抓緊時間,趕在中午前結束今天的木耳採摘工作。在地頭上遠遠望去,一排排整齊擺放的菌棒上,長滿了肥嘟嘟的黑褐色木耳,場面十分壯觀。王雪峰指著這片黑木耳地說:“這是我們巴達爾胡嘎查今年推出的扶貧特色產業,種植的12萬棒黑木耳,長勢喜人,已經採摘了好幾茬了,今年鄉親們豐收在望了”。

在田間,宮明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她家今年認領了1萬棒菌棒,每棒最少可產木耳1兩,政府每棒補貼1元,農戶自己出資0.8元。按照目前每斤26元到30元的統一收購價格計算,她家今年預計至少能增收2萬元。

“每天採摘木耳都要耗上大半天的時間,雖然辛苦,但卻讓我感受到了收穫的喜悅,看著菌棒上一天天冒出來的木耳,心情格外好。今年我家能收入5萬元。種植黑木耳讓我嚐到了甜頭,幹著有勁頭,相信我家的生活會越來越好。”正在地頭採摘的貧困戶包明芝笑著說道。

包明芝家今年認領了2萬棒菌棒,自從加入黑木耳種植後,她經常跟技術指導員到基地查看木耳長勢,學習種植技術。這不,上午4個多小時,她已經採摘了滿滿8大桶木耳。

“黑木耳種植投資小、週期短,見效快。引進黑木耳產業項目後,村民們特別是貧困戶的種植積極性很高,目前,黑木耳已進入全面採摘季,農民們正加緊採摘,加快銷售。種植全程的無償技術保障和瑞秋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的訂單式收購,大大消除了種植戶的後顧之憂,相信今年貧困戶們都將不同程度地受益增收。”駐村第一書記劉定坤介紹說。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三

現場指導貧困戶種苗移栽技術

長久以來,巴達爾胡嘎查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群眾脫貧的關鍵舉措,鄉村振興的根基,全力為貧困戶打造“短期能增收、長期能致富”的產業。通過積極探索“訂單農業、保底收購”等利益保障和帶貧減貧機制,採取“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進一步激發了貧困戶的創業熱情,築牢了貧困戶穩定增收的產業鏈。

說話間,宮明花夫婦倆已經裝好了滿滿一農用車黑木耳,這是夫妻倆一上午的勞動收穫。來不及和記者一行人打個招呼,宮明花便匆忙騎上摩托車揚塵而去,“家裡還有老人和孩子呢,我得趕快回家給他們做午飯去。”清脆嘹亮的聲音久久在空中迴盪……

看著宮明花漸漸遠去的背影,記者心裡一陣悸動,一股暖流湧上心頭,宮明花只是巴達爾胡嘎查眾多走產業發展致富道路的貧困戶一員,村裡還有許多像宮明花一樣的貧困戶,他們都擁有自強自立、勤勞樸實的品質,以強烈的責任感扛起了整個家庭的擔當,憑藉著勤勞的雙手在脫貧的道路上努力拼搏著,向著自己的幸福生活一步步邁進。

電商架“金橋”

農產品俏四方

臨近中午時分,扎賚特旗巴達爾胡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裡,負責人楊小燕仍像往常一樣忙碌著,她剛剛打完一通電話,通知巴達爾胡嘎查幾戶村民,這兩天抓緊時間把家裡的農副產品送過來,可以打包發貨了。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三

巴達爾胡電子商務服務中心

小小電商平臺,助農脫貧增收。放在從前,巴達爾胡嘎查村民們連想也不敢想。劉定坤到來後,將鄉親們聞所未聞的“互聯網+”引入當地,使得村民手裡的大米、黑木耳、笨雞蛋等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從此銷路不愁。

興安嶺下米糧倉、草原深處大廚房。扎賚特旗因其資源稟賦獲享得天獨厚的“農牧場”和山清水秀的“生態園”美譽。境內大氣、水、土壤很好地保持了原生態,氣候特點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溫差明顯,形成了其優良的農牧業生產環境,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和營養累積,其優質的農產品始終被世人津津樂道。

為了幫助當地農戶長期有效銷售積壓的農副產品,在劉定坤的大力扶植下,投資8萬元成立了巴達爾胡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經過層層篩選和群眾推薦,腦子活、肯吃苦的魯永青、楊小豔夫婦被選定成為中心負責人,劉定坤幫助楊小燕夫婦建立了銷售網店,為當地農牧民搭建起綠色農產品銷售平臺。

過去,獨具地域特色的優質農產品“躲在深山無人識”,現在竟成了電商平臺上的熱銷品。自2019年10月網店正式成立運營以來,截至今年8月,該平臺已幫助當地農戶銷售農資、農副產品110餘萬元,網店純收入達到了8萬元。

“以前,想要將這些質優、味美、營養豐富的農產品運出去談何容易。現在,神奇的網絡讓這一難題迎刃而解。扶貧工作隊努力推動電子商務成為脫貧攻堅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為扎賚特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添了動力。”楊小燕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她還積極組織村民們通過網絡直播帶貨推銷農產品,每週至少組織一場直播,在促進農產品銷售、拓寬貧困戶增收新渠道的同時,還大大提高了扎賚特旗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如何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擴大影響力?時下興起的直播為轉變銷售模式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扎賚特旗瞄準直播帶貨優勢,依託本土特色,迅速搭建農產品直播基地,一方面,開展培訓培育本土主播,另一方面,通過直播助推農產品線上銷售,帶動產業規模化發展,實現農民致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扎賚特旗委政法委副書記王福金說。

科技元素的植入,催化著脫貧攻堅的進程。在全民脫貧即將實現的歷史性時刻,更多的人正在思考: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謀求可持續發展,我們應該怎麼做?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三

電商平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提前謀劃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工作。”扎賚特旗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哈斯布和對此有著自己的思考,“寫好脫貧攻堅的下半篇文章,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是兩個重要方面。而寫好下半篇文章的根本和關鍵就是解決可持續發展難題,而科技將扮演重要角色。”

如何鞏固提升脫貧攻堅工作成果?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副書記且國山有著這樣的理解,“在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工作一定要和法治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讓老百姓在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上提高自覺意識,不斷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努力在全村、全鎮乃至全旗,實現無重大刑事案件,無重特大事故,充分發揮鄉規民約等基層規範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使廣大人民群眾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一座座高標準磚瓦房拔地而起,圓了貧困戶的“安居夢”,一個個特色產業項目開花結果,鼓起了貧困群眾的“錢袋子”……隨著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接續和協同推進,一系列脫貧創新實踐落地生根,扎賚特大地上處處躍動著鄉村振興的活力和熱力,發展脈動澎湃,崛起正在加速。

讓群眾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精神富足,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下一人,是我們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肩負著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重任,扎賚特旗各族兒女將眾志成城,滿懷豪情,奮力譜寫富民強旗、鄉村振興的壯麗篇章。

(段興宇 王福平)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