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名就醫 名不虛傳——巴中市恩陽區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取得成效


慕名就醫 名不虛傳——巴中市恩陽區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取得成效


慕名就醫 名不虛傳——巴中市恩陽區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取得成效

“太好了,現在可以下床走路了……”10月10日,恩陽區玉山中心衛生院5樓病房裡傳出一陣陣歡聲笑語,康乃馨鮮花映襯下的82歲伏桂珍老人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

遭逢意外!外地老人摔倒骨折

家住南充市儀隴縣的伏桂珍日前散步時不慎摔倒。跌倒時身體發生旋轉,左大腿外展位致傷,傷後即感左腿部劇痛,隨即腫脹,傷處存在廣泛皮下瘀斑,完全不能活動。家人送往當地醫院檢查診斷為左股骨粗隆下骨折。考慮患者高齡,基礎疾病較多,擔心手術風險大,建議患者家屬給予支具外固定,回家休養。

“這麼大年紀,床上一躺,肯定起不來了。不能走路,不能自己翻身,連大小便都是問題……”一家人著急了,要送到哪個醫院呢?伏奶奶的弟弟伏開勇很早就聽說玉山中心衛生院骨科技術很不錯,開展骨科手術有幾十年了,但是離儀隴縣有點遠——100多公里呢!一家人商量後,還是決定要找一個手術可靠的醫院,由救護車接到玉山中心衛生院就診。

多科協作(中西結合)!打破高齡手術禁忌

考慮到高齡患者耐受能力差,醫生進行前期評估後採取微創髓內釘內固定手術方案。麻醉成功後,迅速連接牽引、擺放體位、牽引復位,C臂透視確認;微創切口,由股骨大轉子外側旋入導針,C臂透視確認,推入髓內釘;遠端瞄準,鑽孔測深,遠端鎖定……。在朱一品醫師團隊嫻熟的手術技術和高超的手法技巧下,整個手術過程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手術歷時100分鐘即全部結束,術後採用傳統中醫正骨療法快速康復,沒有出現任何併發症。

“神奇,以為自己要在床上度過餘生,醫生們的醫術太精湛了!”經過手術治療後的第五天就可下床行走,不僅老人自己感到意外,就連同病房的病友和家屬也都嘖嘖稱奇。為了證明自己的話,病房內的伏奶奶說著就下床“展示”,不一會,拄著柺杖的伏奶奶就從病房走到了走廊。

中西結合(軟硬兼施)!服務能力獲得讚譽

在玉山中心衛生院骨科醫生辦公室裡,掛滿了來自廣安、平昌、南江等地患者送來的錦旗,證明了這個科室影響力早已衝出恩陽。

據蔣道海醫生介紹,該科創建於70年代,以祖傳中醫骨傷及小夾板固定技術開創了該院骨科先河。幾十年來,該院骨科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和發展,既保留了傳統中醫創傷骨科的治療方法,又引進了現代骨科的高新技術,在原有基礎上拓展創傷骨科、骨病、肢體畸形矯正等治療範圍,具有中西醫結合特色的骨科醫療技術水平不斷創新發展。科室不斷引進新技術新項目,以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得到了廣泛的讚譽,服務範圍不斷拓展,外地病人數佔科室病人總數的50%以上。

恩陽區衛生健康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恩陽區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這一基本原則,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紮實推進“三醫聯改”,不斷推動改善醫療服務行動,有效促進醫院管理和服務水平提升,持續優化全區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提高區域醫療能力和水平,努力改善醫療服務和群眾就醫體驗,增強患者就醫滿意度。財政投入從2013年的1.2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3.0億元。先後實施鄉鎮衛生院改建項目31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項目367個。為基層醫療機構配備醫療設施設備161臺件,價值2379萬元。強化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公開考核、選調等方式招引專業技術人員310餘名,培養免費農村訂單定向醫學本科生61名、免費農村訂單定向醫學中職生90名;建立人才激勵機制,按照區財政投入和各級醫療衛生單位總收入5%的標準提取經費,建立人才培訓專項資金,培養全科醫師188名,選送進修業務骨幹240名,培訓技術人員1.2萬人次。全面建成區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並實現與省、市和基層醫療機構接口;完成全區醫療機構“三醫監管”平臺接入;以區人民醫院為核心的遠程診療系統、區域影像中心、區域心電中心正在建設中,使患者享受大醫院專家的診治同時也使基層醫生的診治能力得到提升。全區基層衛生事業呈現出“提質增速、務實創新、亮點紛呈、群眾受益”的良好態勢。

(李忠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