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小别离:那些美好的人生片段

我对蝉说:

他日再见,要待来年

蝉对我说:

他日重逢,要待来生——《道别》

古道边的荒草,绿了又枯,枯了又绿,如此经年,只是在未见你的马车出现在这十里长亭边。

人间小别离:那些美好的人生片段

许多年前尚未出家的李叔同还是大上海十里洋场的公子哥,琴棋书画,电影歌剧样样精通,醉卧红床,梦醒高歌,人生快意如此。当时的李公子组建了一个诗社,圈里好友大都是富家子弟,其中一名叫许幻园的,是上海文学界的名人,与李公子并称“天涯五好友”。

一年冬天,正值大雪纷飞,满目琼浆,许幻园来到李府门外对李叔同说:书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吧!

说完拂袖而去,此生天涯飘零,两人再没相见。

李叔同目送他的背影,在大雪中足足站了有一个时辰,回房写下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流传至今的诗词。

乱世相逢,知交半零落。

人间小别离:那些美好的人生片段

若逢新雪初霁

满月当空

下面平铺着浩影

上面流转着亮银

而你带笑地向我走来

月色与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 ——余光中

1933年,23岁的卞之琳从北大英语系毕业了,这年秋天他遇到了国文系的才女张充和,从此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苦恋。

民国多高士,张家四姐妹无论从才学和家世来说都不输于当时名噪一时的“宋家三姐妹”。卞之琳苦恋张充和,几乎成为了当时文学圈内公开的秘密,只是张小姐从未对此做出过任何回应。他持之以恒地给她写信,甚至在她出嫁后去了美国,仍孜孜不倦。他苦心收集她的文字,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送到香港去出版。

1953年,40岁的卞之琳到苏州参加会议,恰巧被接待住进了张充和的旧居,秋夜枯坐原主人留下的空书桌前,痴情的诗人翻空抽屉,瞥见一束无人过问的字稿,居然是沈尹默给张充和圈改的几首词稿,于是宝贝一样地取走,保存了二十余年。1980年70岁的卞之琳访问美国时,与充和久别重逢,将词稿奉归原主。

后来充和的学生问她不喜欢他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呢,充和回答说:“他从来没有说请客,我怎么能说不来。

那个年代大家表达爱的方式都这么委婉含蓄,却又如此浓烈,浓烈到用一生的时间去表达。

从23岁到90岁,卞之琳用了近70年的时间,来做一场被装饰的美梦,只因自己最好的年纪,看到了那个在桥上看风景的绝色女子。一生历经战火,辗转南北,几乎在未重逢,却也从没有分开过。

人间小别离:那些美好的人生片段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洛阳城外,残阳如血,两匹白马上的少年在做最后的道别,年龄少长者叫苏秦,另外一位叫张仪,两人师承高人鬼谷子,同样博览群书,满腹韬略。出生在百年难得一遇的大争之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非负所学,建功立业是两人此刻共同的期许。

“师兄,此一别各为其主,他日战场相见,不要手下留情”,张仪一脸骄横地说

“师弟,愚兄只为一展所学,为这天下苍生出一份力而已,保重”苏秦平静地说完,就打马而去。

此一别后的几十年间两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张仪领秦相,以连横之术,统领天下最精锐之师攻占六国。而苏秦则配六国相印,以合纵之术,为六国做垂死前的最后挣扎,以期望重新创造一个公平相争的环境。

生逢乱世,身不由己,两人各凭所学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一生相悖,却是从未有过的伯牙子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很多年后,白发苍苍的苏秦来到张仪的坟前,他已经不是那个“一怒而天下惧”的政治霸主了,老态龙钟的苏秦与张仪的墓碑对饮着:“师弟你赢了,我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你才是顺势而为的英雄啊,你走后再也没有对手了”

墓穴上的荒草被秋风吹得飘飘摇摇,夕阳再次照到苏秦苍老的脸上,他突然想起了那年洛阳街头意气风发的两个少年,不经意流露出一丝笑意,还好我们都没有辜负自己。

人间小别离:那些美好的人生片段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病房外,很多人都在焦虑到守着,今天抢救的是一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

将军小时候因为吃不饱饭,父母一狠心就把让他跟着村里的年轻人造反啦,好歹能有口饭吃,多少年来将军始终记得那天母亲眼里都是泪水,父亲沉默着不说话,他一狠心扭头就走了,没想到这一离开就成永别了。后来队伍被红军收编,一生经历了无数战役,将军九死一生,也从一个吃不饱的小娃娃成了重兵在握的解放军首长,但是他从未说过自己的家世,也从来没有人知道他老家在哪,他恨自己的父母,把他丢到这人间的炼狱里去。

抢救进行的并不顺利,将军太老了,看来是过不去今夜了。子女守在床边听将军的遗言。后半夜一直昏睡的老人突然间醒了,眼睛也充满了神采,大家都知道这是回光返照。将军挣扎着说:“我死后要把我埋在王家屯,80年,该回家了,爹娘我想你们啊”将军哭了,大家也哭了。

93岁的老将军终于可以回家了,他的骨灰常伴在父母的身边再也不离开了。一生征战厮杀,他从未回过故乡,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故乡。

人间小别离:那些美好的人生片段

当我们背上行囊离开家乡的时候我们第一次与自己的少年时代告别,我们要去成长,要去这世间的修罗场上厮杀了,能够全身而退就挺好了,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回不去的。

后来我们学着与爱人,朋友,知己告别,我们知道了山河故人,别人能陪你走一段就很好了,分开聚首,缘分这种事是有宿命的。

人间小别离:那些美好的人生片段

当我们终于老到要和这个世界告别了,我们才知道我们这一辈子活的多么无奈,多么匆忙,我们自然会想起第一次告别父母离开家的情景,那时候自己多么年轻,一把屠龙刀,畅行天下。我们辜负了很多人,做了很多事,其实我们只是那年离家的少年,一生都在找回家的路!!!

金庸在书里写道:“张三丰瞧着郭襄的遗书,眼前似乎又看到那个明慧洒脱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长亭外,晚霞漫天,古道边,荒草萋萋,天涯海角,知交零落,谁也逃不过宿命的安排。

本文作者:贺倩威,禁止私自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