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體制內,貢獻十年青春,但被排擠走:閉門在家,總結3個教訓

大兵今年32歲,負責領導們的講話稿、辦公室起草各類文件,剛畢業就入職了現在的國企單位,一干就是10年。就在1年前部門來了一位985海歸女研究生,領導一試發現寫文章可以,便逐漸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她那,而大兵只能尷尬地隱忍,有一天大兵主動找領導談話,想明確接下來自己的工作定位。

領導委婉的說:“要給年輕人機會嘛,這麼多年我也是把你培養出來了。你現在也能獨當一面了,也30出頭了是吧,也得換換崗,我打算讓你去負責跑外聯的工作,這個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你不要辜負我的期望啊!”

我,體制內,貢獻十年青春,但被排擠走:閉門在家,總結3個教訓

雖然在工作能力上,大兵辦事成熟老練,與人相處融洽,可領導對外聯的工作不以為然根本不重視,幹多幹少一個樣。領導最關心的就是把上面的領導伺候好,通過各種報告搞一些假大空的“創新”工作,他在乎的重心工作都讓這個美女高材生去做了,大兵就這樣被迫坐了冷板凳。

30+的職場人,都需要養家餬口,已經沒有資本去任性做自己,無論受什麼委屈一想到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到月底要還的貸款,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既然不得不面對現實問題,又無法掙脫飛向高枝,那麼需要你圓滑一點學會自保。之所以被邊緣化被排擠有3點值得反思:

我,體制內,貢獻十年青春,但被排擠走:閉門在家,總結3個教訓

【一】缺少系統化的積累,就是瞎忙碌

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氾濫的時代,工作變得越來越複雜與難以應付,可是我們又不得不努力向前奔跑,因為此刻不進就會退。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少職場人感到每日的身心疲憊卻又無法改變。

我們在工作中,要接觸的東西太多,信息、數據、人際往來等等,但是否真的每一件事我們都要攬上身、做到完美無瑕?事實上,要改變職場者目前過於忙碌的現狀,是應該要學會如何改變以往的思考和行為方式,簡化你的工作。

每個職場人每天忙忙碌碌,疲於奔波,工作本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可是卻發現擠不出一點做自己事情的時間,更別說好好享受過生活;還有的人處於“瞎忙”“裝忙”的狀態,一不小心就陷入了忙碌的陷阱,可是回過頭來一看,自己依舊一事無成。

我,體制內,貢獻十年青春,但被排擠走:閉門在家,總結3個教訓

【二】“無聊”成為職場隱形殺手

30+的職場人萎靡不振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無聊”。無聊正成為職場人士的隱形殺手,之前的學習和成就帶來的多巴胺衝動已經不再。每天不刷小視頻就缺少點什麼,工作找不到激情,要求升職加薪老闆總是喜歡敷衍,核心項目、新的挑戰,老闆將接力棒逐步交到年輕人的手中,對於30+中年人已開始逐漸邊緣化。如果你此時做一些有趣的事情能促進學習和成長最好不過,如果你無法適應這種組織上的內部安排,可能心情會陷入沮喪中。

嘗試對自己做些知識上的學習積累,這種進步可以是工作範圍內,也可以是之外的興趣關聯的職業,一旦你投入,可能並不在意老闆是否能夠兌現升職加薪,你開啟了自己的新旅程。新老接替永遠是職場的自然規律,年輕的時候奮不顧身去拼,為的是10年後手上能多一些籌碼,繼續開啟尋找事業的第二春,而不是糾結如何被領導不重視、被同事排擠。如果你想不通這個道理,就是給自己添堵。

我,體制內,貢獻十年青春,但被排擠走:閉門在家,總結3個教訓

【三】危機意識不夠強,沒有個人職業規劃

職場油膩中年人普遍有個通病,有的看不慣年輕人的行為,感覺“狂傲自大”;還有的是“羨慕嫉妒恨”,骨子裡擔心他們超過自己。有的輕視年輕人的才能,認為“不堪大用”;有的故意排擠年輕人,這些行為都是對企業的不負責任,也是與老闆的願望背道而馳的行為,是對自己職業另一種不珍惜的表現。

不管出於哪種心理,都是錯誤的,也是可笑的。“總把新桃換舊符”是一種誰也阻擋不了的趨勢。

每日更新、只說職場、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