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博士:鄭和下西洋是假的!中國學生1句話,讓其啞口無言

建文元年(即1399 年),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於北平起兵,經過四年的戰爭,奪得帝位,史稱明成祖。

朱棣是個熱愛開拓“海疆”的皇帝,一上臺,就採取了多種措施,為派遣使者下西洋做準備。永樂三年(即1405年),終於派出了鄭和帶領船隊下西洋。

和西方大航海不同,雖然鄭和率領的船隊規模很大,但是從來沒有想過通過武力來侵略其他國家。相比之下,更注重的是文化的傳播。

加拿大博士:鄭和下西洋是假的!中國學生1句話,讓其啞口無言


鄭和率領的船隊不但沒有侵略意圖,反而運用各種手段來調節各國之間的矛盾、平息衝突,另外也是為了震懾和打擊倭寇,消滅海盜。

經過多次下西洋,鄭和將中華文明,包括中華禮儀、儒家思想、天文曆法、度量衡制度、農業技術、製造技術以及建築雕刻技術等,傳播到了許多落後的國家和地區。

鄭和受到了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出於對中國的敬仰,沿著鄭和開闢的道路,紛紛來華,嚮明朝進貢當地的特產,甚至很多國王或親自或攜妻子或與陪臣一塊來朝,表達對中國的敬服。

加拿大博士:鄭和下西洋是假的!中國學生1句話,讓其啞口無言


鄭和下西洋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明朝海外貿易的發展,許多人因此有了出海經商的想法,之後果然有大量的華人到海外從商。鄭和下西洋疏通了中國與亞非各國間的貿易,

更把中國與亞非國家的貿易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

但是,有人卻對這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產生了質疑,認為鄭和下西洋在歷史上根本不存在,是明朝的皇帝編出來的故事。

提出這一論斷的人叫做林炎平,是一個加拿大華裔,人很聰明,是一個理工博士。那麼,他為何如此肯定鄭和下西洋是假的?

加拿大博士:鄭和下西洋是假的!中國學生1句話,讓其啞口無言


當年林炎平來我國的一所大學演講,說到鄭和下西洋的船隻時,他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史書所裡記載的鄭和下西洋的船隻,長140米,寬接近60米。算下來,每艘船的排水量在3萬噸左右。這個排量,如今只有鋼鐵船才能辦到,而古代只有木船,顯然是做不到的。

而且,鄭和的木船都是平底的,吃水深度不如尖底船,故比後者的穩定性要差很多。如今的遠洋船隻全部都是尖底船,而鄭和當年的平底船又是如何做到遠渡東非的?所以,林炎平斷定,這一切只是我國明朝皇帝編造出來的謊言。

加拿大博士:鄭和下西洋是假的!中國學生1句話,讓其啞口無言


而等他話音剛落,一個來聽課中國學生便反問到:我曾去過東南亞很多國家,譬如爪哇、菲律賓,這些國家如今依然保存著鄭和下西洋的痕跡。不僅有紀念鄭和的石碑,還有寺廟等,且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在當地也是家喻戶曉。倘若這是我國編造的謊言,那明朝皇帝是不是也提前串通了這些國家,配合自己一起作秀嗎?

林炎平聽了,一時間啞口無言。的確,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會有變化,但他忽略了明朝時航海技術的發達。

加拿大博士:鄭和下西洋是假的!中國學生1句話,讓其啞口無言


宋元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造船技術大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最為突出的就是水密隔艙的設置。這一船舶結構大約發明於唐代,宋以後在海船中被普遍採用,部分內河船也有采用。所謂水密隔艙,就是用隔艙板把船艙分成互不相通的一個一個艙區。

中國海船船殼結構也有著獨創性。其船殼板之間不是平接的,而是搭接的。這種接法,現在有人稱之為“魚鱗式”結構,有人稱之為“錯裝甲法”結構。其優點是船殼板聯結緊密嚴實,整體強度高,且不易漏水。

此外,指南術、海圖方面也是相當發達,古代中國的航海者已經掌握了利用季風出海。還掌握了深水測量技術,可以測水深七十丈以上。測深所用的設備不但可以測量水的深度,而且可以從深海撈起的泥沙中測知海底的情況,以確定船舶所處場所能否下碇停泊,以及辨別船舶所處的海域。

讀者們,關於鄭和下西洋,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