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積金或將面臨取消?不能用公積金貸款買房,錢都去哪了?

我們都知道,住房公積金指的是單位或企業給在職員工繳存的長期住房儲備金,也就是咱們口中常說的五險一金中的“一金”,由國家強制用人單位和僱員按照相同的比例繳納,主要用於個人支付住房方面的費用。

在之前疫情期間就出現了取消公積金的聲音,引發了不少人的熱烈討論。而最近,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撰文再次談及取消公積金,並聲稱三個措施可以保證老百姓不會吃虧。

這個設想遭到了很多網友的反對,畢竟在中國,大部分人是通過公積金貸款買房,倘若公積金真的被取消,那必定會觸及“房奴”們的利益,這是不能讓人接受的。但是,黃奇帆文中說取消公積金後的三個措施可以保證老百姓的福利不被削減,那麼是否確有此事呢?下面小編就來帶大家分析一下。

住房公積金或將面臨取消?不能用公積金貸款買房,錢都去哪了?


為什麼要取消公積金?

縱觀全世界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中,只有新加坡和中國有公積金政策,這說明公積金制度本身是個例,沒有普遍意義;在新加坡,公積金、養老金、醫療金並不是分門別類獨立存在的,而是一個整體,不同賬戶之間相互打通。也就是說,如果新加坡公民沒有購房的需求,那麼公積金賬戶的錢就可以用於治病,或者增加其養老金的總額,是可以流入別的賬戶的。

我國最初就是仿照新加坡實行公積金政策的,但是落實的僅僅是單一的公積金政策,公積金賬戶的錢基本上只能用於支付住房相關的費用,收繳比例是剛性的12%,純粹是一個相當高的社會住房補貼政策。

中國公積金政策設立的初衷是為了解決職工的住房困難,國家出一些、企業出一些、個人出一些,集資公住從而達到激活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目的,具有一定的時代特性。而在如今商品房市場循環已經形成的時候,公積金最初的使命已經基本完成,

而其帶來的社會資本運營低效率、高消耗、不公平等問題逐漸顯現。

所以,我們需要尋找更有效的路徑,為個人、企業、國家建立新的、替代式的“公積金循環”。

住房公積金或將面臨取消?不能用公積金貸款買房,錢都去哪了?


如果取消公積金,錢去哪了?

簡單的說,就是企業原本為員工繳納的公積金變為企業年金,進入個人賬戶,且年金可以進入資本市場,通過保值增值讓老百姓獲取更高收益,不吃虧。

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企業年金。企業年金是一種補充性養老金制度,在基礎的養老保險之上,自主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被稱為養老保險的“第二支柱”。

因為企業年金是屬於員工福利,目前一般只有機關事業單位才有。如果公積金變為企業年金,那麼每個人都可以享受這一待遇,退休後都能多拿好幾十萬了;同時,若是自己所在的企業原本就有企業年金,那這一份員工可以自願決定是否繳納。

對於廣大尚未執行公積金政策的中小企業而言,取消公積金制度無疑降低了其企業運行成本,至少不至於整天擔心因社保繳費嚴格執行而導致的額外成本,特別是像現在疫情時期,降低成本就是雪中送炭。

住房公積金或將面臨取消?不能用公積金貸款買房,錢都去哪了?

2014-2018年實繳單位數和實繳職工人數

這樣一來,取消公積金既有利於為企業減負,又變相的解決了養老問題,一舉兩得。現在年金利率大體在5%~6%之間 ,只要合理的投資運作,就會給居民帶來更大的財產增值;而對已經發生的公積金貸款,則可以按照一定利率優惠政策轉化為商業貸款。


其實無論是公積金還是企業年金,都是一種儲蓄機制,只不過前者是為了解決住房問題,後者是為了解決養老問題;現在更迫在眉睫的是,城鎮職工的養老問題,隨著老齡化加劇而日益緊張。

住房公積金或將面臨取消?不能用公積金貸款買房,錢都去哪了?

單靠基礎養老保險,不做任何投資的話,是不能保證自己退休後的生活質量不下降的;通貨膨脹導致的儲蓄購買力下降也是有目共睹。在這方面,

企業年金作為非常重要的補充養老保險,可以發揮積極作用。


黃奇帆“取消公積金”的設想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認為公積金有效地緩解了群眾買房貴、買房難的問題,不應該取消;也有人認為養老問題日益嚴重,公積金變為企業年金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解決辦法,對於“取消公積金”這件事,你是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