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到底是千古一帝還是千古暴君?一篇文章告訴你真實的情況

最近20年來,中國網上流行為故人翻案。遠到古代的王莽、楊廣、秦檜,近到李鴻章、袁世凱、蔣介石。其中給楊廣的翻案的人特別多,他們出口則楊廣“千古一帝”“媲美秦皇”“千古流芳”。我想,這些人是沒有生活在隋末,要是生活在那時候,估計早就淪為了炮灰。現在,我就寫下一篇關於楊廣的正實文章,看看他到底是“千古一帝”還是“千古暴君”

一,關於統一南北和對外征戰

秦始皇和隋煬帝還有一個十分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喜歡征戰。但是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就打了兩場戰爭,一場是南征百越,一場是北擊匈奴,都取得了勝利。楊廣則不同,他幾乎把周邊國家都打了一個遍,但是勝率比較慘,可以說是窮兵黷武。

首先,統一江山,指的是589年,隋朝滅南陳。需要注意的是,這次統一全國的計劃,是由隋文帝一手計劃、準備和實施的,而楊廣只是被任命為行軍元帥,另外秦王楊俊、河清公楊素為副帥、高熲為參謀、王韶為司馬,兵分八路。《隋唐五代史》說“楊廣雖為元帥,但是缺乏軍事經驗……軍中大事,都取決於高熲、王韶二人”。很明顯,這次統一戰爭,是隋文帝的策劃,由高熲、王韶二人具體執行,至於楊廣只是掛一個空頭名銜。

楊廣到底是千古一帝還是千古暴君?一篇文章告訴你真實的情況

隋朝統一之後,面臨的最大敵人就是突厥。隋文帝在583年下令對突厥進行了反擊,當年突厥40萬大軍南下,隋文帝派遣八路大軍禦敵,其中並沒有楊廣在。此次出征,突厥大敗,沙缽略可汗逃遁。此後,突厥分裂為東西兩部。隋文帝則挑起突厥內鬥,坐收漁翁之利。楊廣繼位後,和東突厥的關係迅速惡化。615年,楊廣避暑汾陽宮,被始畢可汗的數十萬鐵騎包圍,成為隋朝版的“白登山之圍”。之後“隋末亂離,中國人歸之者無數,遂大強盛,勢凌中夏”。

楊廣到底是千古一帝還是千古暴君?一篇文章告訴你真實的情況

陳朝滅亡後,楊廣翻遍典籍,給陳後主找了“煬”這個諡號,來形容陳後主的昏庸。沒想到最後自己用上了

吐谷渾是鮮卑族在青海建立的一個政權。隋朝初期,吐谷渾多次進攻隋朝,均被擊敗。隋朝統一後,吐谷渾震懼請和。楊廣繼位後,為了打通到西域的交通,發動了吐谷渾的滅國戰爭,設立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其中西海、河源位於青海內部,是中央王朝首次在此設立機構這是楊廣在開疆拓土方面唯一的功績。7年後,隋朝滅亡,吐谷渾復國,青海再次失去。

對於高句麗的戰爭,可以算是楊廣最大的敗筆之一。611年,楊廣集中113萬軍隊,號稱200萬,開始第一次出征,加上後勤,這次出征的人數總共達到了340萬。然而,楊廣並不想給前線將領自主權,非要遙控軍隊,導致第一次出征就慘敗,一共損失了30萬軍隊。613年,又發動第二次東征,因為國內出現叛變而撤兵。614年,又準備第三次東征,進行了空前的徭役征伐,最終引發了隋末農民大起義。

楊廣到底是千古一帝還是千古暴君?一篇文章告訴你真實的情況

綜上所述,楊廣在武功方面,除了滅吐谷渾值得稱讚之外,其他都是不值一提。尤其是對高句麗的戰爭,不僅沒有取得勝利,反而因為窮兵黷武拖垮了整個帝國。從以上內容來看,他對行軍打仗幾乎是一竅不通,也就是好大喜功,希望自己成為秦皇漢武,然而他沒有這樣的資格。

二,大興土木,拖垮了整個帝國

秦始皇的另外一大特點就是喜歡大興土木,他修建長城、馳道、阿旁宮、鄭國渠、靈渠等,對民力的消耗是空前的,但是沒有絕後,因為有楊廣。楊廣修建的功臣可以和秦始皇相提並論,他開鑿運河、修建長城,營建東都,修補長城,製造龍舟,每一項都是超級工程。

先來說說開鑿運河吧。大運河,主要是由四段組成,分別是通濟渠、邗溝、永濟渠、江南運河。其中邗溝最早是春秋時期的吳國開通,戰國時期的魏國開通了鴻溝,溝通了淮河和黃河水系;曹魏時期又開通了白溝,開始把黃河和海河水系聯繫在一起。在隋朝之前,大運河的雛形基本已經形成。

楊廣到底是千古一帝還是千古暴君?一篇文章告訴你真實的情況

隋朝主要是將這些運河疏通,並連接在一起。隋文帝時期就開通了廣通渠(永濟渠)、槽渠、山陽瀆(邗溝)。隋煬帝只是繼承隋文帝的事業,山陽瀆、永濟渠都是在隋煬帝時期完工,而通濟渠、江南運河是隋煬帝新開鑿的。總結起來,隋煬帝開鑿運河有功,但是不能把功勞全算在他身上。

另外,其他人開鑿運河都是有合理的計劃,因此也沒有出現大規模民變。然而,隋煬帝開鑿運河,工程量不一定比前人大,但是造成的社會動盪卻是空前的。

主要是隋煬帝用功太極,用人耗費太多。一條通濟渠,短短5個月就被開鑿出來,放在今天也幾乎是不可能的。隋隋煬帝開鑿運河,前後動用的民力超過360萬

楊廣到底是千古一帝還是千古暴君?一篇文章告訴你真實的情況

然而,楊廣開鑿的運河,在隋朝末年就已經淤塞。唐朝建立後,又對運河進行了艱苦不懈的疏浚、修整和開鑿,其中包括四疏汴渠,五浚山陽瀆(邗溝),三治江南運河等,最終才讓運河發揮出了航運價值。

把唐朝經濟的繁榮歸結為楊廣,是對唐代皇帝勵精圖治的否定,也是對歷史的無知。

配套運河的製造龍舟以及戰船。他命令江南製造數萬只龍船,這些船隻行走在江上,需要8萬多船工。另外製造戰船主要是為了東征高句麗。第一次東征,僅僅萊口就要造船300艘,為了趕工期,官方強迫工匠日夜站在水中工作,甚至三成到四成的工匠死亡。

楊廣到底是千古一帝還是千古暴君?一篇文章告訴你真實的情況

隋末局勢

楊廣修建東都、馳道、長城的工程量都十分巨大,如修建長城就發動了大約150萬的民力,大約有一半因為飢寒而死亡。楊廣大興土木,完全忽視了國力的承受範圍,最終耗盡了民力。大興土木,導致農業生產破壞,災荒多次發生。同樣是大興土木,楊廣沒有資格和秦始皇比。楊廣上臺時期,留給他的是空前的“開皇盛世”,然而他只用14年就把盛世玩到了天下大亂,可以算是歷史上最大的敗家子。

三,科舉制是楊廣創立的?

前面說的對外征戰,開疆擴土,大興土木都主要是政治方面,而這裡主要講文化方面。為什麼不講經濟方面呢?因為他在經濟上毫無建樹。某些網友認為:楊廣創造了科舉制,影響千秋萬代,配得上千古一帝。這樣的言論不小心就暴露了自己。現在我就來說說科舉制的事情。

科舉考試就是一種依據考試來選拔人才的制度。中國最早的考試選拔,可以追溯到漢朝的對策、試經,因此部分人認為科舉制萌芽於漢朝。但是考試製度並非就是科舉制。按照公認的說法,科舉制必須有兩個特點:(1)

投牒自應。也就是士人可以自由報名,不需要官員推薦;(2)是考試定期舉行,成為定製;

楊廣到底是千古一帝還是千古暴君?一篇文章告訴你真實的情況

察舉制

整個隋朝分科選舉一共三次,分別是:(1)589年,隋文帝詔諸州舉貢士人按志行修謹、清平幹濟兩科分別薦進;(2)607年、楊廣詔令薦人,分為十科;(3)609年,又詔諸州薦人,分為四科。從這裡的“薦人”來看,隋朝的三次選拔人才都是皇帝臨時命令,並且由地方官員推舉。因此,這並非是科舉制,實際上還是察舉制。況且,隋朝三次分科選舉的規模都十分有限,人數相當少,對全國沒有造成什麼影響。

許多學者認為,科舉制的真正產生是在唐朝。唐高祖李淵在621年詔令“諸州學士及早有明經及秀才、俊士、進士,明於理體,為鄉里所稱者,委本縣考試,州長重複,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隨物入貢”。這裡的“每年十月”,就固定了考試的時間,其中規定先在州、縣地方預試,再到中央考試,這就是科舉的基本程序。622年,又規定士人可以“投碟自應”,就算是寒門,也可以“自舉”、“自進”。這其實才標誌著科舉制正式產生。

楊廣到底是千古一帝還是千古暴君?一篇文章告訴你真實的情況

這樣說來,楊廣在科舉方面就幾乎沒有任何貢獻了,他實行了兩次察舉制。那麼這樣算下啦,他在文化上的貢獻也幾乎可以忽略的。當然,楊廣本人具有幾分才華,他寫下了45首詩歌,其中《野望》最佳,其言“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不過這首詩也正好是隋朝滅亡的預兆。不過他的才華和李煜、宋徽宗等亡國之君相比,也不算什麼。

綜上所述,楊廣自己的目標的確是想成為“千古一帝”,他大興土木,窮兵黷武都是為了向這個方向前進。但是,他沒有成為千古一帝的能力,最終成為亡國之君。他在開鑿運河方面的確有一定的歷史功績,但是不應該過分誇大。歷史上對他的評價早已蓋棺定論,我們沒必要標新立異,另立新說,為之翻案。

楊廣到底是千古一帝還是千古暴君?一篇文章告訴你真實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