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擡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如果你還沒有聽說過“黑人抬棺”這個梗,那麼你可能你對網絡太遲鈍了。

“黑哥一笑,生死難料。“棺材一抬,世間白來。”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這句口號,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霸佔了國內外各大主流社交媒體,視頻播放量成幾何倍數的增長。黑人們穿著得體的西裝,蹬著鋥亮的小皮鞋;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他們肩上扛著棺材,可是卻坐在地上歡樂地拍著手;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甚至是面帶微笑地,抬著棺材在眾人面前跳舞…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你敢相信,這是一場嚴肅的葬禮嗎?說實話,我最初看到這段視頻的時候,還以為是哪裡又拍出了什麼惡搞的視頻段子。我完全沒有想到,這竟然真的是一場葬禮上出現過的環節。其實在加納,這樣的葬禮早就已經是稀鬆平常。在加納人的人生中,只有兩件事不能迴避,一是去教堂,二就是舉行葬禮,由此可見葬禮在加納人心目中的分量。尼日利亞的媒體曾經報道過一則有趣的新聞,當地的一位富翁過世後,他的遺體被裝進了卡通形象的獅子王造型的棺材裡。結果他的好友看到後,氣憤不過,就跑去投訴了殯儀館的工作人員,認為他們這是對死者的不尊重。但得到的回答卻是,“這是他生前要求的,他是有錢人,有權利要求這樣”。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這種花式棺材,是需要花費不菲的代價才能享受的。在加納,如果不是有點家底的家庭,一般都還負擔不起這種花哨的棺材。有人喜歡吃魚,於是找棺材店定製了大魚的棺材;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有人對可樂情有獨鍾,連去世時候的棺材也要定製成可樂的樣子;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還有人喜歡在天空飛翔的感覺,就給死後的自己定製了一架“飛機”…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加納人的棺材,從大魚、可樂到飛機、汽車,各種造型應有盡有,人們會盡可能地滿足死者生前的願望。加納的棺材鋪甚至還會在當地組織“棺材製作評比大賽”,看看誰家制作的棺材最有創意,最符合顧客的要求。於是,你會看到他們在葬禮上抬棺舞蹈,會看到他們為死者定製各式各樣的棺材,甚至會看到他們在葬禮上互相玩笑,但就是看不到悲傷和眼淚。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在加納人的眼中,死亡並是非生命的終結,而是新的開始。所以對他們而言,葬禮並不是多麼悲傷的事情,反而是件比婚禮和生日更值得慶賀的喜事。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黑人抬棺的視頻在中國火了之後,兩種價值觀形成了極大的碰撞,惹來了很大的爭議,有許多人紛紛留言說:“死都不得安生?”“黑人就是一群奇葩!”“為了賺錢底線都沒有了嗎?”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關於生死的不同觀念,讓不少的中國人,很難接受加納這種抬著棺材跳舞的的葬禮。因為在我們的價值觀中,死亡必須是悲傷的、不幸的,葬禮必須是嚴肅的,而加納這種輕佻的葬禮,是對死者的褻瀆。在朋友的記憶中,對葬禮嚴肅的氛圍記憶尤深。小的時候參加葬禮,爸媽帶著他走過很遠的山路,一大堆人圍著一個老人,前排的大人神情悲痛,後排的孩子放聲大哭。有專門殯葬樂隊在演奏哀歌,送葬的隊伍拉得老長,孝子幾步一跪,一跪就要喊一聲墓碑上的名字,喊他回來,喊他不要走。那種淒厲的呼喊,連他當時那種懵懂的心智,聽了都一陣陣鼻酸,眼淚都要忍不住掉下來。葬禮上的每個人,都穿著顏色灰暗的衣服,很少能見到一抹彩色。而大家選中的墓地,更森冷安靜,除了鳥叫沒有半絲聲響,平日從這樣的地方路過,路人都要加快一點腳步。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於是,死亡就成了我們的禁忌的一部分,不吉利,不能談也不敢談,必須嚴肅、必須悲傷。

可是我們認真想想,如果我們對死亡的認知方式只是這樣單一的方式,我們究竟會失去什麼?說一說我自己對死亡的理解吧。記得朋友的爺爺去世的時候,那個時候他還只有6歲,記得那個時候上的小學課文是《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在爺爺的葬禮上,他被大人們訓斥,不能哭鬧,不能做任何不吉利的事情,甚至在以後很多喜慶的節日,爺爺的名字不能提,也不能說。於是爺爺在很多年之後,變成了他記憶中的一個符號,甚至與死亡、與葬禮、與不吉利的東西劃成了一個等號。從不能提他的名字開始,從他的墳墓在人跡罕至的地方開始,從一次次減少的祭拜開始,他慢慢開始忘記爺爺了。後來有一次在餐館,偶然聽到了一盤菜,叫百合炒肉片。猛然之間他就想起了爺爺,爺爺在生前每年都會種一大片的百合,然後把這些百合拿出去賣,而他最喜歡做的一道菜就是百合炒肉片。就在那一瞬間,他對爺爺的那種思念和傷感,如同排山倒海般傾瀉出來,他還恍惚想起細節,爺爺曾經教會他識字、背古詩,還有十以內的加減法........但是,他發現自己竟然忘記爺爺長什麼樣子了。那天餐館沒有什麼人,而外面下著大雨,通過空氣能夠感受到雨水的冰涼,然後他就像被巨大的悲痛擊中了一樣,眼淚一直不停地流....那個老人為朋友做了這麼多,他竟然快要記不清他的樣子了。那個老人曾經那麼愛他,朋友竟然快要忘記他了。
朋友感覺特別愧疚,特別難受。明白了嗎?真正可悲的不是死亡,而是我們竟然把逝去的人遺忘了。《尋夢環遊記》有一句臺詞,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是的,真正讓我們悲傷、痛徹心扉的不是死亡,而是遺忘。所以,我們對於逝去的人,我們的情緒是不是悲傷或嚴肅的,其實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記住他。有人說:人這輩子一共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你的心臟停止跳動,從生物的角度來說,你死了。第二次是在葬禮上,認識你的人都來祭奠,你在社會上的地位就死了。第三次是在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死後,那你就真的死了。這被稱為終極死亡。

從此,不會有人知道你來過這個世界。《道德經》裡面有一句話,死而不亡者壽。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個人雖然死去了,但是他的精神一直在影響著我們,我們還能夠記住他,那麼他就是長壽的,永存的。然而反觀我們,如果死亡成為了禁忌,成為了不吉利,那麼遺忘就會隨之而來。想想現在,如果不是碰到忌日或者是清明節這樣的日子,墓地這樣的地方,平時基本是人跡罕至,他們早就被我們遺忘,變成了一個符號,一個日子。這樣的現狀真的太可悲了,正如白巖松所說:

中國人面對死亡的時候簡直就是小學生。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作家張麗鈞講過她的一段旅行經歷,那時她在德國旅行,早上起來散步時突然發現離旅館不到100米的地方竟然是一個墓園!和她同行的旅客紛紛痛罵導遊黑心,給他們安排這樣“不吉利”的地方。但是那家旅館裡,還住了許多同樣在那裡旅行的德國人。據當地人說,德國的墓園大多都建在城鎮的黃金地段,人們住在哪裡,墓園就可能建在哪裡。當地人根本不害怕死去的人,他們甚至願意和墓地裡的人朝夕相處。他們的墓園裡,每隔幾步就安放了一張供路人歇腳的長椅,不曾遺忘那些逝去的人,感覺他們只是換了一個方式活在我們身邊。我覺得這樣的觀念真的很好,對於死亡,我們不妨重新換個方式去認識它們。生命就是一條單行道,從出生那天起,我們就是在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無人例外。人這一生中,只有死亡是確定無疑的事。於是,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名人,早就想通了這一點,他們活得比誰都灑脫,這一點在墓地的墓誌銘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海明威的墓誌銘是:恕我不起來了。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蕭伯納的墓誌銘是: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還是一定會發生。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羅伯特·弗羅斯特的墓誌銘是:我和這個世界有過情人般的爭吵。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除此之外,還有這樣的:來看我的朋友,記得帶我的最愛——啤酒!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走開!老子在睡覺!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臥槽!這下面好黑啊!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還有的,就是一個豎起的中指。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這真的是一種很酷的生活態度,直到死亡的時候也不會改變。人不應當害怕死亡,他所應害怕的是未曾真正地生活。我覺得對親人逝去最好的方式,就是記住他們,悲傷或喜悅的情緒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永遠活在了我們的心裡,不曾遺忘。我們來到這世界,都是握著拳頭,彷彿是說:“整個世界都是我的。”在離開人世時,都是攤開手掌,彷彿是說:“請把我們的手掌填滿。”用我們的記憶填滿他們的手掌,就是對死者最好的尊敬。“死亡只是一扇門,它並不意味著生命的結束,而是穿過它,進入另一階段。”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葬禮#墓誌銘#加納

黑人“抬棺跳舞”惹出巨大爭議: 比起死亡,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