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的詩歌,表現出建安詩風的特徵,主要在這3個方面上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建安七子”是建安時期七位詩人的合稱。七子之稱始見於曹丕《典論·論文》,指的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除孔融外,其餘六人皆依附於曹氏父子,形成了一個對當時詩壇有重大影響的文人集團。七子的成就不專在詩歌,也包括了散文、辭賦,但就詩而論,七子之作都程度不同地表現出建安詩風的特徵。

“建安七子”的詩歌,表現出建安詩風的特徵,主要在這3個方面上

建安七子

一、慷慨悲涼的時代之音。七子的詩題材較廣。他們的作品中有很多反映社會動盪,抒發個人抱負的詩,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王粲的《七哀詩》、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劉楨的《贈從弟》等。他們的詩或寫漢末混戰,民不聊生的悲慘景象,“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詩》),“四望無煙火,但見林與丘。城郭生榛棘,蹊徑無所由”(《從軍詩》之五);或抒自己的抱負和理想,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建樹功業,“騁哉日月逝,年命將西傾。建功不及時,鐘鼎何所銘”(陳琳《遊覽》之二),從不同方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洋溢著一股慷慨激昂之氣。

“建安七子”的詩歌,表現出建安詩風的特徵,主要在這3個方面上

王粲

誠如劉勰所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文心雕龍·時序》)七子詩歌除上述這些哀亂離、傷羈戍的作品外,還有相當數量“憐風月,狎池苑,述恩榮,敘酣宴”(《文心雕龍·明詩》),表現遊宴享樂生活的詩。例如王粲、劉楨、阮瑀、應瑒等均作有《公宴》詩,陳琳有《宴會》,劉楨有《贈五官中郎將》等。這些作品有的只是一般應酬唱和之作,有的則借遊宴的描寫抒吐壯志未酬的苦悶。

“建安七子”的詩歌,表現出建安詩風的特徵,主要在這3個方面上

二、五言騰踴的詩壇盛況。在七子的詩歌中,五言是主要的體裁。在建安以前,詩歌的主要體式是四言。五言詩雖然在東漢末年已趨成熟,卻始終不佔主要地位,少有人寫。到了建安時期,這種局面便大為改觀。建安詩人大力寫作五言詩,促成了五言詩盛極一時的繁榮景象。劉勰雲:“暨建安之初,五言騰踴。文帝陳思,縱轡以騁節;王徐應劉,望路而爭驅。”(《文心雕龍·明詩》)經過建安詩人的實踐,五言詩從此取代四言詩,成為中國詩歌的主要體式,給詩壇帶來了新的氣象。

“建安七子”的詩歌,表現出建安詩風的特徵,主要在這3個方面上

三、語言質樸剛勁,明朗爽利。七子的詩從樂府民歌中吸取營養,而又加以提高,在樸實之中開始顯示出華麗的傾向。例如王粲的某些詩中已有意識地使用對偶與色澤鮮明的詞彙。從總體來看,建安七子的詩較之漢代的五言詩在語言的精美方面有了提高,但與晉宋的詩歌相比則又沒有過分的繁縟與鋪排,仍然顯得質樸、明朗而富有骨力。黃侃稱建安詩“文采繽紛,而不離閭里歌謠之質。故其稱物則不尚雕鏤,敘胸情則唯求誠懇,而又緣以雅辭,振其美響。斯所以兼籠前美,作範後來者也”(《詩品講疏》)。七子詩把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用樸素明朗的語言表達出來,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建安風骨”。七子詩的個人風格與成就並不一致。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粲與劉楨。王粲是七子中成就最高者,劉勰稱之為“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龍·才略》)。他的代表作是《七哀詩》二首,寫他由長安到荊州避亂途中的見聞。

“建安七子”的詩歌,表現出建安詩風的特徵,主要在這3個方面上

王粲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真實地展現了一幅軍閥混戰、人民流離失所的悲慘圖景,“路有飢婦人”一節用具體的情節概括了時代的悲劇,閃耀著強烈的現實主義光輝。王粲是七子中最講究文采的,他常用對偶,能注意詩句的色澤之美。

“建安七子”的詩歌,表現出建安詩風的特徵,主要在這3個方面上

如“曲池揚素波,列樹敷丹榮”,“幽蘭吐芳烈,芙蓉發紅暉”(《雜詩》),他的《七哀詩》之二寫景部分幾乎全為工整的對仗,所以鍾嶸對他有“文秀而質羸”(《詩品》)之評。劉楨的詩在當時也頗受推崇,曹丕稱曰:“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與吳質書》)與王粲詩相比,劉詩的特點是骨勁氣猛,質勝於文。他的代表作《贈從弟》三首用比興手法讚頌正直之士守志不阿的節操,頗能體現他的風格。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其二)

“建安七子”的詩歌,表現出建安詩風的特徵,主要在這3個方面上

劉楨

質素簡潔而勁健挺拔。鍾嶸稱讚他的詩“真骨凌霜,高風跨俗”,同時又指出他的詩“氣過其文,雕潤恨少”(《詩品》),的確中肯。王粲、劉楨的詩代表了建安七子詩的最高成就。鍾嶸在《詩品》中將他們列為上品,作為曹植的輔翼,還是頗為恰當的。作為鄴下文人集團的核心成員,建安七子的活動時間大體在漢末建安以迄魏黃初元年,曹丕登基稱帝以前。他們團聚於曹氏父子周圍,致力於創作,並彼此批評,這就在客觀上促成了這一時期詩歌創作的繁榮。

作者介紹:我是“忘憂草8”,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