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給孩子的挫折教育,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最近 ,郭德綱在《德雲鬥笑社》裡回憶了一段如何教育郭麒麟挑食的往事。

郭麒麟小時候不愛吃菜只吃肉。有一次,郭德綱就故意夾了滿滿一碗青菜給兒子,規定不吃完不行。


父母給孩子的挫折教育,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當年幼的郭麒麟看著滿滿一碗青菜,氣得大哭起來。沒想到爸爸郭德綱一句:“要哭到外面樓梯上哭去,別影響我吃飯。”

於是, 就有了一個小孩子蹲在樓梯的角落,一邊哭,一邊吃飯的畫面。

郭德綱在講述這段往事時,認為兒子哭是因為讓他吃了不愛吃的青菜。然而,郭麒麟在另一檔節目中,卻坦言自己哭是因為內心是受到了極大地打擊,自尊與自信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傷害

父母給孩子的挫折教育,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眾所周知,郭德綱對兒子一直要求非常嚴苛,打壓,批評,讓他誇一句兒子都是非常難的。這和很多父母信奉的挫折式教育如出一轍。彷彿孩子小時候不吃苦,不經歷挫折,長大就一定不能成才一樣。

在這種教育下長大的郭麒麟,的確出落成如今的人見人誇。然而在他的內心裡, 卻一直覺得和其他與父母朝夕相處的師兄弟比起來,自己反而覺得與家裡很生疏:

“我5歲之後,就跟父親沒有什麼親密舉動了。”

挫折教育,確實可以提高孩子的抗壓力,讓他們可以更好地去適應殘酷的社會。

然而, 過度打擊孩子,故意讓孩子吃苦, 這就變成了偽挫折教育。而這,對孩子的傷害其實是不可逆的。

01故意給孩子挖坑,不是磨練而是折磨

江蘇有一位虎媽, 在夏天最熱的時候,帶著12歲的女兒從淮安出發,頂著烈日,用了7天的時間,徒步走到了南京。

父母給孩子的挫折教育,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按照這位媽媽的話來說:特意選擇最熱的幾天出行,就是希望能夠多鍛鍊孩子。哪怕中午路面像火燒一樣,也沒有停下來休息。

看到這條新聞時, 我的震驚程度和大多數網友一樣。這算哪門子的鍛鍊?鍛鍊意志力的方法有那麼多,為什麼偏要選擇這種折磨孩子的方法?

這位媽媽的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夠獨立堅強,不畏懼艱難險阻,然而在年幼的孩子看來,完全就是故意折磨自己,完全是沒有必要的。

作家連嶽曾經說過:“人生最不缺的就是挫折。人們在每一天,每一件事上展開競爭,其中的失敗者,就得面對挫折。對好勝的孩子來說,考了第二名都是挫折。”

父母給孩子的挫折教育,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也許, 大多數父母並不會像這位虎媽一樣,做得如此極端。然而,他們卻在日常生活中的做法與這種偽挫折教育別無二致。

主持人馬丁在《我是演說家》中分享了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故事,他把這些稱之為“父與子的戰爭”。

父母給孩子的挫折教育,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他考了全年級第二名的時候,興高采烈地告訴父親時, 卻只得到一句冰冷冷的反問:“第一名是誰?”

當他考到第一名時,本以為會得到父親的誇獎,沒想到父親拿著試卷看了一會突然說: “ 這個問題我不是教過你麼,怎麼又做錯了。人最大的愚蠢之處, 就是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已經長大成人,事業頗有成就的馬丁,在回憶起這些經歷時, 仍然激動不已。

父母給孩子的挫折教育,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中國爸媽,在讓孩子不高興這件事上特別有天賦。

他們打著為你好的旗幟, 不停地給孩子扎針。

小時候吃了足夠多的苦,長大了才不會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輕易被摧折。虐的越狠,就是愛得越深。

不能讓孩子養成驕傲自滿的心裡,於是就狠狠地打擊他們,用語言把他們的自尊摧毀。

當孩子長大成才時,他們就會洋洋自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殊不知,孩子的心理卻早已千瘡百孔。

父母給孩子的挫折教育,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成長的路上明明遍佈各種挫折,從蹣跚學步到上學交友, 孩子就是在這樣一個個小的挫折中得到成長,鍛鍊了抗挫力。然而,父母卻喜歡用人為製造的磨難去考驗他們,往往是超過了孩子的承受能力,造成了各式各樣不愉快的童年陰影。

父母應該是最信任,最有力的支撐者,卻偏偏變成了他們人生中第一個讓他們不愉快的製造者。

這樣的“挫折教育”,本質上就是一種折磨,是一場荒謬的“偽挫折”訓練。

02偽挫折訓練,將成為孩子一生填不滿的黑洞

知乎上有人問“小時候經常給孩子挫折教育是否能提高他成年後的抗挫折能力?”

網友@shapeng Yan 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予了否定。

從小生活在父親的否定,貶低教育下的他,並沒有得到任何激勵,反而是渾身上下充滿了莫名的憤怒。

成年之後參加工作,每每遇到困難,他耳邊響起的就是父親的那句口頭禪“你做什麼都不行!”於是,他變成了在挫折面前只會用沮喪來抵禦的人。而在其他人眼中, 那些困難其實真的不值一提。

說實話,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能讓人成長的。父母用製造的挫折把孩子的自信全部掩埋,卻又指望他們經受得住風雨的吹打。

父母給孩子的挫折教育,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當孩子經受了反覆的打擊和失敗,不僅不會變得堅強,反而是越來越畏首畏尾,不相信自己可以戰勝困難, 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習得性無助”。

更令人感到遺憾的是, 有一些孩子長大後,又不自覺地把這種教育模式運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比如被稱為綜藝史上最令人窒息的爸爸楊爍,他對兒子的教育方式堪稱“偽挫折”訓練的最佳呈現。

父母給孩子的挫折教育,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然而,他這套教育理論,其實是沿襲了父親當年對他的那一套。儘管他曾在訪談節目中坦言,自己童年所受的傷害,與父親關係的疏遠。然而,卻又變成了新一代的“虎爸”。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你與父母相處的方式,就是你與世界相處的方式。

童年被剝奪了快樂,自信,自尊的孩子,內心的匱乏感讓他們又在剝奪下一代快樂的權利。這其實是一個悲傷的輪迴。

03偽挫折教育的真諦到底是什麼

在《養育的選擇》一書中寫道:

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他們情感上、認知上、思維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不讓孩子去打毫無準備之仗,通過父母的支持、引導,逐步形成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這才是挫折教育的核心。

我們可以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但是不要人為地製造挫折,而是作為孩子的引導者,告訴孩子要如何面對挫折。

父母給孩子的挫折教育,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告訴孩子失敗是人生的一部分

經濟學家伯南克在普林斯頓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用這樣一句話寄語這些要走入社會的學生:

“沒有人希望失敗,但失敗是生活和學習的一部分。”

當孩子遭遇挫折與失敗時,他們有沮喪情緒是正常的。這時候,作為父母,要做的不是指責孩子輸不起或是甩鍋,而是可以用分享自己失敗的故事來讓孩子明白,失敗並不可怕,它只代表暫時沒有成功而已

父母給孩子的挫折教育,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吳尊的女兒neinei 在輸了芭蕾舞比賽之後, 難過得流淚不止。心疼女兒的吳尊首先告訴女兒:“今天的表現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一次,你已經很值得爸爸驕傲了。”接著他又分享年少時,他代表文萊和中國比賽,以26:128慘敗的經歷,讓女兒明白失敗其實沒那麼可怕, 過程其實比結果更值得紀念。

從小事中培養應對困難與挫折的能力

前不久,浙江兩位8歲的小朋友被困在小區電梯裡後,不僅沒有害怕, 還三招求救。被網友稱讚為教科書式的自救。而這種應變能力,全來自於平時父母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告訴他們遇到類似的危險要如何應對。

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的。因此,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引導,提高孩子面對困難與挫折的勇氣。一個自信有能力的孩子,才能從容地面對挫折,走出挫折。

父母給孩子的挫折教育,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接納與鼓勵是挫折教育的底色

聽過這樣一句話:““一直覺得童年時期父母的溫柔與誇讚,是為了在將來對抗社會中的挫折, 一磚一瓦修建的堡壘和基石。”

今年高考,一位來自浙江寧海的男孩趙啟琛從倒數第一到高考逆襲上清華,被稱為“逆襲哥”。在他看來, 自己的成功來自於母親的支持與鼓勵。

父母給孩子的挫折教育,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當面對孩子成績不好時, 這位媽媽常做的是當孩子的出氣筒,讓他發洩一下,再抱抱他給孩子一些安慰與鼓勵。孩子能夠越挫越勇,是因為有這樣一位媽媽的愛與支持。

心理研究顯示,一個人遭遇挫折的數量和對抗挫折的能力之間,不存在任何的直接關係。

也就是說,抗挫力的高低,與孩子經歷的挫折數量沒有什麼聯繫。

挫折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教會孩子如何正確面對挫折,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