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正義也會缺席——讀東野圭吾《彷徨之刃》

《彷徨之刃》主要講述一個名叫繪摩的年輕女孩兒在回家途中被三個不良少年綁架。三人慾強暴繪摩,因其反抗劇烈難以下手,於是給她注射了過量毒品。繪摩中途毒發身亡。因兇手受未成年法律保護,所以警方無法給予他們應有的懲罰,甚至連兇犯的姓名都無法公佈。

如果正義也會缺席——讀東野圭吾《彷徨之刃》

《彷徨之刃》封面

無論被害人的家長多麼痛苦,法律都不會“網開一面”,懲治未成年兇手。始作俑者們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即使手上沾染了一條人命也毫不在意,反而愈發猖狂,繼續尋找下一個天真爛漫的“性玩具”。

繪摩的父親長峰無法接受這一事實,便獨自踏上了復仇之路。

談到創作的初衷,東野圭吾說:

“關於為什麼要寫這部作品,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如果非要說,其實就是將心中湧動的莫名情緒訴諸筆端。”

正義究竟是什麼,在這塵世生活已數載的我們,恐怕很難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如果正義也會缺席——讀東野圭吾《彷徨之刃》

日版《彷徨之刃》電影截圖

子不教父之過,每個犯罪的少年背後,都有至少一個極其不稱職的父母。劊子手伴崎的父親在得知自己兒子參與姦殺繪摩後,沒有任何悲憤、痛心、自責之情,反而是極力幫兒子推卸責任。伴崎的母親更是毫無原則地袒護自己的孩子,聲稱自己的兒子是善良的,將髒水潑在其他同夥身上。

另一個劊子手菅野快兒的母親,堅持認為此事與自己和孩子無關,她什麼都不知道,即使是照片、錄像、新聞報道,無一不提到他的兒子,她仍不願承認還反咬說是警方弄錯了,他兒子只是做了一個惡作劇……


如果正義也會缺席——讀東野圭吾《彷徨之刃》

白巖松主持圖

白巖松曾說:“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但受傷的靈魂還能再復原嗎?缺席的正義還能算是正義嗎?《彷徨之刃》中窮兇極惡的施害者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受害人的家庭卻一個個支離破碎,受害人數亦不斷上升……在這種情況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罪犯們的保護傘嗎?

誠然,未成年人需要我們整個社會去保護,但是家長對孩子的日常教育也絕對不能忽視。父母在孩子闖禍時的下意識維護可以理解,憐子是人之本能,但卻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誤入歧途甚至已然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卻視而不見。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孩子的保護傘,而不是他們逃避應有懲罰的辯護師。

如果正義也會缺席——讀東野圭吾《彷徨之刃》

日版《彷徨之刃》電影截圖

小說中還有一位少年名叫中井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是共犯。他開車載伴崎和菅野去犯案,知道他們做了壞事卻沒有阻止,更沒有報案,還為他們做過不在場證明。

中井誠有自己的無奈之處——那兩人是未成年,即使報案也不會受到懲罰,被他們盯上後遭殃的就是自己,倒還不如就幫他們一把。但他不甘心就這樣任人擺佈。在得知伴崎被長峰殺死後,他曾多次匿名告知長峰其他兇手的藏身地點。

父親為女兒復仇、反殺兇手的故事雖大快人心卻無法延續,以暴制暴只是將自己也拖下深淵,但——又能怎麼辦呢?長崎的生活已經被摧毀,沒有比女兒慘死更令人崩潰的了。

如果正義也會缺席——讀東野圭吾《彷徨之刃》

日版電影《彷徨之刃》海報

小說源於生活又不同於生活,故事終有完結但生活還在繼續。

法律不可能做到完美無瑕,就像無法畫出真正完美的圓一樣。它是社會正常運轉的底線,法律之外還有道德制裁。現實中的法律在不斷完善,我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進行了審議,草案的具體內容也在相關網站進行公佈,其中對父母責任、學生欺凌等作了進一步細化。

有陽光的地方自然會有黑影,無可避免,但黑影永遠只能被我們踩在腳下。


如果正義也會缺席——讀東野圭吾《彷徨之刃》

日版《彷徨之刃》電影截圖

小說講了處三位警官的對話令人觸動:

--警察到底是什麼呢?

--是站在正義的那一邊嗎?不是,只是逮捕了犯了法的人而已。警察並不保護市民,要保護的是法律,為防止法律受到破壞,拼命東奔西跑。但法律是絕對正確的嗎?如果絕對正確,為什麼又要頻頻修改?法律並不完善。為了保護不完善的法律,警察就可以為所欲為嗎?踐踏他人的心也無所謂嗎?

--我今後還要繼續尋找答案,所謂的正義到底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