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嗄麗婭到“西瓜破門”​,綏芬河“小城故事多”

作為中俄(蘇)陸上交通口岸,綏芬河的身上自然少不了那些友誼的話題。

從嗄麗婭到“西瓜破門”​,綏芬河“小城故事多”

1945年8月,百萬蘇聯紅軍和東北抗聯向日本關東軍發起總攻,旬日之間,勢如破竹,大局已定,只剩下東寧要塞還在頑抗。11日,生長在綏芬河的中俄混血小姑娘嗄麗婭為爭取和平早日到來,志願進入日軍要塞勸降,卻不幸被殘殺在臺階上,獻出了年僅17歲的生命。為紀念她的英勇事蹟,《綏芬河市志》副主編孫伯言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挖掘其故事,倡議並策劃發起民間建造紀念碑,表達邊境人民希望民族友誼與和平的願望,並得到市委市政府和民間人士的支持與幫助。


最終,由俄羅斯聖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院長恰爾金院士等三位藝術大師設計的紀念碑,於2009年10月9日落成於市中心鐵路大橋東側綏芬河的一條支流的小河畔,緊鄰中俄國際鐵路大橋,當年嗄麗婭正是從大橋上走向日軍要塞,把紀念碑放在此處,恰好把綏芬河的歷史與自然時空銜接在一起。


在紀念碑的基座上,鐫刻著俄羅斯總統普京寫給綏芬河市民的一段話:“我們的友誼就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價值觀和利益。我們將銘記過去,展望未來。”花崗岩型如石崖,熔岩流出石縫,化為雙翅,凌空招展,宣告邪惡再強大,也不過是歷史的一小股逆流。

從嗄麗婭到“西瓜破門”​,綏芬河“小城故事多”

隨著新中國成立,綏芬河的對外交往歷史也掀開新的篇章。


1984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綏芬河積極尋找與蘇聯對面地區開展貿易合作的機會,就在這一年,綏芬河市長應蘇聯朋友邀請,赴蘇聯濱海邊疆區參加十月革命節,向蘇方贈送啤酒、葡萄酒、瓜子和堅果等當地特產。


1986年9月5日,蘇中邊貿關係正式啟動,綏芬河市委書記訪問蘇聯濱海邊疆區,給對方送去5000個西瓜,人稱“西瓜破門”。


1987年10月,中蘇簽署綏芬河-波格拉奇內口岸開展邊貿活動所需要的所有協議,在雙方邊境地區劃出易貨貿易區。


1988年初,綏芬河市委和市政府有關部門提議成立“綏芬河口岸經濟特區”,從此兩國邊貿生意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增多,綏芬河的醫療條件也逐漸成長起來。


1952年6月,綏芬河開辦了一家公立醫院,當時只有5名醫生,到1955年擁有了牙科診室和X射線透視機,1957年醫生數量增加到17人,擁有10張床位。但一直到1969年該院才開設手術室,1972年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第一輛救護車,1974年醫院佔地總面積達到1200平方米,醫生數量達到52人,固定床位達到40張。當地的老人民醫院於1979年奠基,1980年開門接診,1988年醫務人員增加到89人。2015年,新的人民醫院投入使用,使得當地醫療水平進一步提高,連外國人也經常組團來綏芬河進行醫療旅遊。

從嗄麗婭到“西瓜破門”​,綏芬河“小城故事多”

現存的中東鐵路機車庫。新華社

中國前駐俄羅斯大使李輝曾介紹,近年來,中俄兩國文化交流的規模、層次和水平不斷提升,先後舉辦“旅遊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媒體交流年”“地方合作交流年”等國家級活動,極大增進了雙方民眾對彼此文化的瞭解和興趣。俄羅斯人口學專家伊萬·祖延科提到,中國經濟活力大,已成為俄羅斯等國人尋找發展機會的一個重要目的地。人們相信,疫情對綏芬河等中俄交往口岸的影響將是暫時的,更堅信綏芬河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


新民眼工作室 吳健

編輯 | 黃佳琪 施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