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吐魯番火焰山。圖/視覺中國


這裡是中國最熱的地方,2008年8月,曾在此測到過49.7攝氏度的高溫。

這裡是中國最乾旱的地方,域內的托克遜縣,年平均降水量只有6.9毫米,自1979年9月28日到1980年9月11日,在長達350天的時間裡,托克遜縣滴水未降,創造了連續無降水日數的全國紀錄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吐魯番盆地西側的托克遜縣,乾燥的岩石與乾涸的沙地交匯在一起。圖/《絲綢之路》,攝影/馮凱文

這裡是中國海拔的最,域內的艾丁湖,湖面高程低於海平面154.31米,這個海拔,在全球範圍內也能排進前三。(第一是死海,第二是太巴列湖低地)

這裡有《西遊記》裡的火焰山,有甘甜的葡萄和哈密瓜,有凝聚著古人智慧的水利工程——坎兒井,還有獨一無二的的蕭瑟故城,你一定知道它的名字——吐魯番盆地


01.吐魯番盆地,為什麼有這麼多“最”?

吐魯番盆地的“底子”可不差,它被夾在天山的兩條支脈之間,北面的博格達山,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東天山的最高峰——海拔5445米的博格達峰也佇立於此;南面的覺羅塔格山,雖然沒有博格達山那樣巍峨,但山體高度也普遍超過了1000米,

兩座大山“孕育”出的山間盆地,怎麼就降到海平面下面去了呢?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星空下,吐魯番盆地北側的博格達峰。圖/《絲綢之路》,攝影/楊昌盛

天山地區的板塊,在歷史上經歷數次的開開合合,地貌在滄海與桑田之間反覆橫跳,這種地質頻繁變化的結果,就是岩層多有破碎,地層上也產生了許多斷裂帶

在1200多萬年前,最新一輪的天山造山運動又轟轟烈烈的開始了,吐魯番盆地的南北兩側,各有一條地質斷裂帶,所以它並沒有跟隨周圍的山峰拔地而起,而是在強大的擠壓下迅速下沉,感覺就像在坐跳樓機。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吐魯番盆地南北兩側的兩條斷裂帶和受力方向。圖源/《吐魯番盆地的新構造運動及其表現》,製圖/張雨晨

中國的其它盆地,在地質沉降後往往會有沉積作用填補。風、河流、湖泊等因素都會帶來沉積物,但吐魯番盆地卻因為地形和氣候等原因又熱又幹,

天生“五行缺水”,導致沉積很慢。降得快,長得慢,兩者共同作用,把吐魯番盆地送上中國海拔最低點的寶座。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盆地最低點艾丁湖,與其說是湖,不如說是一片鹽澤。圖/視覺中國

吐魯番盆地的熱與幹,是一個無解的惡性循環。

內陸的盆地本來就熱:吐魯番盆地位於大陸深處,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

乾燥少雨。晴天多,日照時間長,一到白天空氣就被持續加溫。如果是在平原上,熱空氣會被風帶到別處,但盆地的四周都有山體阻擋,熱氣無法消散,形成了聚熱效應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吐魯番火焰山全景。圖/視覺中國

滾滾熱浪,又導致了幹。來自遙遠大洋的水汽被天山所阻隔,只有盆地西北側的達坂城山口這一條通路。

山口的海拔比盆地底部高出1000多米,當僅有的冷、溼的空氣從山口湧入後,在下沉的過程中受到擠壓(海拔越低,氣壓越高),升溫變成了熱氣團,熱氣與熱氣交匯,就是有水也降不下來。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達坂城山口,是聯繫南北疆的咽喉之地,這裡也是著名的風口,山口內建有許多風力發電站。圖/視覺中國

年平均降水量低於200毫米,就是乾旱氣候,

吐魯番盆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僅有16毫米,蒸發量卻高達3000毫米,可謂乾旱中的乾旱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火焰山下乾涸的土地。圖/《多彩中國》,攝影/李學亮

幹,又進一步加劇了熱乾燥的空氣透明度高,陽光毫無保留地炙烤大地,盆地裡又缺乏水分蒸發消耗熱量,光能被盡數用於提升氣溫。吐魯番的地表,巔峰時候溫度經常超過70攝氏度,在這裡開車的司機都會自覺減速慢行,以防車胎過熱爆胎。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火焰山,鄯善沙丘在衛星圖下的溫度對比,相比沙漠,火焰山還算“涼爽”。圖/NASA

“熱極”與“旱極”,相輔相成,整個盆地,就如同一爐熊熊燃燒的火焰。


02.火爐裡,如何育出甘甜?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阿娜爾罕的心兒醉了......”一首《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講述了一段葡萄背後的愛情故事:青年克里木去參軍,臨行時種下了一株葡萄苗,少女阿娜爾罕引來雪水、搭起棚架精心養育,在葡萄成熟的時候,也傳來了心上人立功的喜報。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吐魯番葡萄節上的少女。圖/視覺中國

吐魯番的葡萄,可以說是全國最有名!說來奇怪,像吐魯番這樣又幹又熱的地方,怎麼想都應該是寸草不生,

為什麼還能育出這麼甘甜的葡萄呢

每年的4-5月,是葡萄的開花期。葡萄開花時,氣溫要高於14攝氏度,還不能有太多降雨,否則容易落花。每年的4月上旬,吐魯番的日平均氣溫就已爬到了15攝氏度以上,到了5月更是高達26攝氏度以上,很適合葡萄開花授粉。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吐魯番的氣候不僅適合種葡萄,還適合做葡萄乾,這是當地人製作葡萄乾的蔭房。圖/《絲綢之路》,攝影/楊

每年的7-8月,葡萄的果實膨大,開始成熟。這個時候的吐魯番,白天日照充足,葡萄開足馬力積累糖分,晚上地面冷卻塊,比較涼爽,減弱了葡萄的呼吸,保留住了珍貴的糖分,積累多,消耗少,葡萄自然甜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晶瑩剔透的葡萄。圖/視覺中國

不過,氣候的優勢,都是以有水為前提的,在缺乏地表徑流的吐魯番盆地,人們該從哪裡獲得水呢?

其實,這裡也並沒有想象得那麼缺水。盆地北面的博格達山和西面的喀拉烏成山,都有豐富的積雪,每到回暖的季節,融化的雪水加上山地降雨,會共同形成地表徑流。但當這些徑流走出山地後,就很快滲入到山前的戈壁灘下,形成潛流,成為地下水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吐魯番居民在地下水流出的坎兒井口乘涼、飲水。圖/《多彩中國》,攝影/全景

聰明的古人,用一種叫坎兒井的水利工程,從地下水中“截胡”了一部分。坎兒井,說白了就是人工開鑿的地下暗渠。盆地裡的地勢北高南低,所以坎兒井的頭都挖在北面,這裡的地下水位海拔高,是天然的水塔。暗渠有一定坡度,水會自流到田間地頭,或是匯入小型的蓄水設施。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坎兒井結構示意圖。圖/《多彩中國》,製圖/張文君

明明是暗渠,為什麼要叫做井呢?如果走到外面看,你就會明白了。

每隔20到70米,人們就要在暗渠上方開鑿一個直徑0.7到1米的豎井,挖渠的工人通過豎井進出,依靠豎井通風,還把工程的渣土堆棄在井口,形成一個個環形土堆。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從空中看坎兒井。圖/《多彩中國》

從空中俯瞰,一串串土堆呈一條條直線排列,短的僅有一兩百米,長的可達25千米,各串土堆大致平行,從山前的戈壁灘伸向遠方的綠洲,這是大山在滋養它的子民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坎兒井一點都不小,裡面還能走人。圖/《絲綢之路》,攝影/郝沛

今天的吐魯番,坎兒井已經成為了灌溉的配角,抽水的機井可以直接開採地下水。依靠現代科技取水,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水資源的過度利用,反而是坎兒井這種“靠天吃飯”的老系統,散發著一種天人合一的韻味。


03.地理與文明的十字路口


在絲綢之路上,吐魯番盆地是一個十字路口。

向東,商隊可經由哈密前往敦煌,或進入蒙古;向西,是串聯著龜茲、姑墨、高昌、疏勒等地、直通帕米爾高原的天山南路;向北,跨過達坂城山口,經由車師古道可抵天山北麓;向南,則是謎一般的樓蘭。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夕陽下的高昌故城。圖/視覺中國

站在十字路口中心的,是曾經的“西域長安”高昌故城,以及貿易樞紐交河故城,在兩者中,又以交河獨具特色,堪稱吐魯番盆地的另一個最

交河故城,不是一座建起來的城,而是一座挖出來的城。它建在兩條河谷間的臺地上,輪廓就像一艘航空母艦。臺地的土層十分堅硬,所以交河的古人們,採用“減地留牆法”的工藝,在土地上一寸寸地挖出居住空間,空間四周留下的土則是穩固的外牆,再加上頂,就成了家。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交河故城全景。圖/《絲綢之路》,攝影/李學亮

3000多年前,新疆的原始民族“塞人”,第一個在交河臺地上挖出了自己的城,在之後的1700年裡,車師人、漢人、回鶻人,一個個民族來了,又走了,他們在前人的房屋下掏挖,建造更加寬敞、華麗的房屋。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交河故城的城牆遺蹟。圖/Wikipedia

在全世界的範圍裡,新的城市,都是在老城的遺骸上生長,

唯有交河故城將這一規律倒了個個兒,成了一座文明“倒懸”的城,它是人類在大地上雕刻出的藝術傑作,這一模式,放眼全球也很難找到更多案例。

吐魯番盆地,藏了多少中國之最?

▲ 星空下的交河故城。圖/視覺中國

位於十字路口的吐魯番盆地,就像一個濃縮的西域,這裡有雪山,有沙漠,有綠洲,也有古城。交河故城,如同是西域文明的縮影:東西文明的河水,在這裡了交匯,在遙遠的大陸腹地,創造出了一塊獨一無二的文明臺地。

吐魯番盆地,還真是一個超級“火”的極致之地呢!


- END -

文丨張雨晨

封圖 | 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