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莫過宋詞,委婉與豪放之間,究竟有何不同呢?

最美莫過宋詞,委婉與豪放之間,究竟有何不同呢?

婉約,是婉轉含蓄之意。詞本來是為了和樂演唱而作的,其演唱的目的多為娛賓遣興,演唱的場合多為宮廷宴席或是歌樓舞榭之中。這就導致詞的內容脫離不了男女豔情、離思別愁、閨情綺怨,這種詞的香軟之風在宋朝之初受到了文人的強烈揮擊。不少文人試圖掃除這種脂粉之氣,開始倡導一種清新淡雅、充滿閒情逸致的詞風。傑出作品有林的《長相思》:“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詞句深沉凝練,情感表達真誠質樸,毫不浮豔,將離愁別緒寫得婉轉自然,受到了詞壇的一致好評。

最美莫過宋詞,委婉與豪放之間,究竟有何不同呢?

晏殊

隨後,詞質樸婉轉的風格受到了文人們的追捧和青睞,婉約派逐漸形成,代表人物有晏殊、歐陽修、柳永、秦觀、李清照等。晏殊的相思詞寫得最為感人。他的語言典雅溫潤,情意真摯纏綿,有很多廣為傳誦的佳句:“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晏殊將感傷的情懷用細膩微妙的方式表達出來,即委婉又充滿韻致,字裡行間不僅蘊藏著對詞中人物、景緻、往事的感情,更有對年華和生命的嘆惋,這種更深層次的文化韻味正體現了作者極高的文化修養。

最美莫過宋詞,委婉與豪放之間,究竟有何不同呢?

歐陽修

歐陽修是當之無愧的北宋文壇領袖,在整個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歐陽修在詩詞文方面都有相當高的成就。他深厚的文化修養和舒朗的性格胸懷不僅成就了一個偉大的文學家,也成就了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在官場上的摸爬滾打也培養了歐陽修敢於革新的勇氣和衝破舊習的膽識,因此歐陽修的詞風更顯蘊藉深厚、清疏勢永。他也寫男女情愛和相似離別,但情感卻更深沉,構思更縝密。佳句和佳篇有:“樓外夕陽閒,獨自憑欄,一重水隔一重山。水闊山高人不見,有淚無言。”(《浪淘沙》)“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替。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

最美莫過宋詞,委婉與豪放之間,究竟有何不同呢?

柳永

良辰美景的遙相思念,在詞人構思縝密和委婉深厚的渲染中變得真實,毫無雕琢之痕跡,毫無淺薄之感,實屬佳作。柳永的詞也是婉約派的上乘之作。“凡有並水飲處,皆能歌柳詞”,這句話正是柳永的詞在民間備受歡迎的真實寫照。柳永風流偏儻,不拘禮法,有浪子作風,是下層文人的典型代表。他在長期的遊浪生涯中,常常混跡於煙花柳巷,也常與樂工、歌伎往來,因此創作了大量適用於演唱的慢詞。此外,柳永對詞壇的最大貢獻在於,他創制了大量長調,使詞在篇章結構上能夠容納更多的內容,還新創了很多詞牌名。柳永的詞因為通俗淺近,在民間流傳十分廣泛。

最美莫過宋詞,委婉與豪放之間,究竟有何不同呢?

蘇軾

側重兒女風情、離愁別緒的婉約派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給人帶來一種柔美之感,但在內容上相對狹窄。而豪放派的出現則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詞的題材和內容。豪放派最大的特點就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常用詩文的手法和句法進行排篇佈局。宋朝南渡之後,時代劇變、社會風氣驟降,動盪的社會生活使得原本生活在舞榭歌臺之中的文人失去了安定之所,這在很大程度上促發了悲壯慷慨之聲的出現和發展。再加上豪放派的語詞宏博,典故較多,又不拘音律,因此發展很快。蘇軾、辛棄疾等人的豪放詞成就極高,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最美莫過宋詞,委婉與豪放之間,究竟有何不同呢?

蘇軾將詞的豪放境界真正打開,並奠定了詞在文學史中的地位。他將自己光明磊落的人性光芒帶入了詞的創作,他有著超凡的才學和廣闊的眼界,在詞的題材內容、表現方法、語言運用、風格特色等方面做出了創新和突破,逐漸形成了豪邁坦蕩的詞風。蘇軾將詞的筆觸投向廣闊的社會生活中,詞的題材不再限於離別和男女之情,而是拓展到懷古、倫理、抒懷、記遊、戰亂等多個方面。蘇軾的詞不僅有愛國情懷的抒發,也有兄弟情誼的表達;不僅有對人生的慨嘆,也有對宇宙的奇想;不僅有懷古之思,也有對村舍生活的讚美。

最美莫過宋詞,委婉與豪放之間,究竟有何不同呢?

蘇軾

蘇詞的內涵之高遠、格調之高深,幾乎空前絕後,佳句更是數不勝數,如“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江城子》)“莫聽穿林打葉聲,何方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囊煙雨任平生。”(《定風波》)蘇軾作為繼歐陽修之後的另一位北宋文壇領袖,團結了一批成就頗高的作家,如著名的“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來。此外,蘇軾還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為“三蘇”。

最美莫過宋詞,委婉與豪放之間,究竟有何不同呢?

而另一位著名的豪放派詞人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藝術上,都表現出傑出的創作才能,他就是辛棄疾。他在南宋的淪陷區出生長大,自小就目睹了戰爭的殘酷無情和普通百姓的艱辛苦難。他一生堅持抗金志願但卻報國無門,他希望為國家的統一貢獻力量,但卻始終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於是他將這滿腔的憤滋訴諸紙筆,抒發了滿腔的豪情壯志,因此他的詞中充滿了豪言壯語和壯志難酬的失落和悲憤。

最美莫過宋詞,委婉與豪放之間,究竟有何不同呢?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幹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整,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南鄉子》)“幹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背,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永遇樂》)

最美莫過宋詞,委婉與豪放之間,究竟有何不同呢?

辛棄疾詞中最突出的便是對英雄末路的悲憤和感慨,和對滿腔長恨的激憤訴說。而在藝術上,辛棄疾創造出了形象飛動、氣勢壯闊的意象,他描繪的景觀也大多是長空浮雲、山長水闊。他在創作過程中直抒胸腦,肆意揮酒,詞句簡潔雄放,此外還廣泛藉助詩文的創作手法,多用典故,廣發議論,在詞的短短篇幅中,將敘事、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起來,使詞的文學氣息更濃,詞的體制到了空前的解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