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北京大院子弟都懂的社會“潛規則”

解密北京大院子弟都懂的社會“潛規則”

時代之下,大海淘沙,時間總是會將一切通過一張無形地網來篩選與改變。北京大院就是一個屬於特殊時代下的社會產物,生活在北京大院之內的人深受這一文化的影響,也形成了那個時代所特有的性格。

這一切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其背後必然有一定的原因。深入探尋北京大院子弟的前世今生,談談北京大院子弟的社會"潛規則",就會從中發現蛛絲馬跡。

解密北京大院子弟都懂的社會“潛規則”

1. 時代記憶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北京大院就是那個時代最為特殊的記憶。它是一種特殊的城市構造,相當於一種特別時代下的現代小區。

這裡居住的人大多是高幹子弟或者是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的子女,這也構成了那個時代最為特殊的記憶。這群孩子們因為同處一個大院一起上學、一起成長,建立了超越普通城市孩子的感情。

正如最為經典的韓劇《請回答1988》中描寫的一樣,這些大院孩子們的情感已經遠遠超越了鄰居的感情,上升到猶如親人一般親密與熾熱,完全融入到彼此的日常生活中去。

解密北京大院子弟都懂的社會“潛規則”

而大院裡的大人們雖然不像1988裡那樣親密無間,但是因為相同的家庭背景與彼此間身份的高度認同,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一份獨屬於大院時代人與人之間美好的記憶,是很多鋼鐵城市下,冰冷與匱乏的交流所不可比擬的。

2. 時代的選擇

就如同《請回答1988》一樣,再美好的感情終究是有時限的,電視劇的最後也以小夥伴們各奔東西,舊城區改造拆遷結束。北京大院也在現在的北京逐步拆除與消失,改造成為了商品房和居住用地。

北京大院的拆除可以說是時代發展的需要跟社會的選擇,當時建立大院的初衷主要是為了保護這些新中國的重要人員的家人的人身安全,讓他們放心的在前方工作。當時中國主要以階級鬥爭為主,國內外的形勢都處於對抗與對峙的階段,也有很多特務機關人員潛入到中國,所以保護這些高幹與技術人員的子女的人生安全就顯得格外重要。

解密北京大院子弟都懂的社會“潛規則”

但是,當國際形勢變化與中國的發展到達一定程度,中國的發展方略將階級鬥爭改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時,北京大院的地位就沒有以前那樣的突出了,所以北京大院就不可避免的被淘汰,成為了獨屬於那個時代人的特殊記憶。

當然這裡也留下了大院子弟們公認的一系列潛規則與處世法則,將大院子弟跟普通北京市民區分開來。

解密北京大院子弟都懂的社會“潛規則”

3.解密北京大院子弟都懂的社會“潛規則”

雖然都是軍人之後,但是軍區大院的子弟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更早的意識到所謂人與人之間的三六九等,軍區大院就是一個等級分明的小社會,父輩的軍銜決定了孩子們之間的社會地位,甚至於孩子從小就被自己的父母灌輸了這一類社會的"潛規則"。

首先,就是貫穿始終的等級觀念。大院子弟幾乎從懂事開始就意識到等級觀念,他們在玩伴中的地位由父親在軍中的軍銜決定,誰的父親軍銜高,孩子就能成為首領。

可能是出於家人對於軍銜的討論,這一行為也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了孩子們,大院子弟對於父母的軍銜與官職非常敏感。

解密北京大院子弟都懂的社會“潛規則”

即使後來取消了軍銜制度,孩子們還是會拿父母的肩章甚至參加革命的年份來排資論輩。當然這樣的大院子弟在現代人看來未免過於早熟了,但是他們也提早認識到了社會的殘酷。人都是抱有一種慕強心理,會不自覺地向比自己強大的人接近。

這種社會的潛規則一般是成年以後才慢慢意識到,而大院子弟卻提前在與同伴的相處中認識到,也算是一種軍人式的教育。這讓他們在未來的政治與社會生活中有著極強的競爭力。

解密北京大院子弟都懂的社會“潛規則”

其次,大院子弟對於融入社會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

大院子弟一般都很少見到父母,一般都是與自己同齡的玩伴一起生活,年紀稍微大一點就被送入到大院內的託兒所與幼兒園。在這類機構裡孩子們也不是每天都能見到自己的父母的,孩子們必須習慣沒有父母的陪伴

隨著生活的繼續,久而久之孩子就已經開始適應這一殘酷的童年生活,甚至有些孩子會認為自己沒有父母,父母都是烈士或者偉人。

大院內的孩子因為從小缺乏父母的陪伴,所以對於父母情感上的依賴非常淡薄,對於殘酷的環境適應能力非常的強,與人打交道的能力非常強,失去家庭的感情只能在玩伴與社會上去彌補。

解密北京大院子弟都懂的社會“潛規則”

造成聚少離多的原因主要是孩子們的父母都是共和國重要的人才與骨幹,他們必須服從安排,經常性的忙於工作。

所以軍區大院的孩子們經常好像孤兒一般只能與身邊的夥伴玩樂,即使父母在身邊也因為陪伴的時間過少,交流非常有限,所以孩子們感情一般還是傾注在同齡人身上,時間一長就形成了不依賴父母,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解密北京大院子弟都懂的社會“潛規則”

最後,軍區大院的孩子們都懷揣著對祖國最為真摯的感情,他們對於政治方面的話題非常敏感。

軍區大院的孩子們多出身於軍政世家,耳濡目染之下對於這類話題自然是有無窮的興趣,加上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溝通使得孩子們的話題不外乎國家大事與國際形勢。

小小年紀的話題就已經是政治意味十足,這也使得大院子弟們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比起普通百姓出身的北京人,大院裡出來的孩子有著屬於自己圈層的優越感,他們生存的空間就是屬於自己的一個小社會。

解密北京大院子弟都懂的社會“潛規則”

當然北京大院子弟這一特殊時代的產物構成這一特殊的群體,他們具有鮮明的個性是中國的一個時代的縮影

雖然成長過程過於殘酷使得這些孩子過分的早熟,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在自己的位置上發光發熱,這也是那個時代給祖國留下的珍貴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