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城,捍天下——从睢阳保护战论我们的民族气节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以清君侧”为借口,联合契丹、突厥于范阳(今北京)起兵15万反叛,“安史之乱”爆发,拉开了持续将近200年的藩镇割据的序幕。

守一城,捍天下——从睢阳保护战论我们的民族气节

杨贵妃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在此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叛军所向披靡,河北各地望风而降,叛军兵锋直指京师长安。起初不相信安禄山会反叛的唐玄宗自毁长城,将坚守京师最后一道屏障——潼关不出的大将封常清、高仙芝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继任的歌舒翰志大才疏,名不符实,被逼出战失败后投降了安禄山。潼关陷落,京师长安已经无险可守,唐玄宗于天宝十五年六月十三日携带杨贵妃、杨国宗等逃离长安。到了今陕西兴平西北23里的马嵬坡,“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为了安慰哗变的士兵,唐玄宗缢死了贵妃杨玉环,西逃四川,太子李亨在灵州(今宁夏灵武)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安史之乱第三年,即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自立为帝后,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十三万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其意在于攻掠唐王朝财赋重地长江以南地区,给唐王朝以致命一击。

睢阳守城的是太守许远与城父令姚訚,城内有军队六千八百人,居民四万余人,储粮一年。这点兵力要对抗尹子琦十三万大军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许远便向一个人求助,因为这个人曾经在睢阳旁边的雍丘以不到三千兵力击败了叛将令狐潮带领的四万大军,并消灭了其中的二万,坚守雍丘长达四个月。因为许远的邀请,这个人走上了安史之乱平叛除暴舞台的最中央,守一城,捍天下,即使再过500年,张巡这个名字也仍将彪炳史册。

守一城,捍天下——从睢阳保护战论我们的民族气节

唐玄宗西幸图

安史之乱前,张巡是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县令,再此前还当过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令。作为唐玄宗开元末年(741年)的进士,虽然他在任内治绩优良,他本人又是个诗人兼读书奇才,即使读《汉书》这样的大部头也可以只读三遍就终身不忘,写文章也从来不需要打草稿,立等可取,却因不愿投靠当朝宰相杨国忠而未获朝廷重用,只得再当县令。如果不是安史之乱,张巡一辈子可能只能在地方小官任上厮混,他永远不会知道他自己最厉害的原来不是读书,而是用兵。明朝大学士丘濬在《大学衍义补》中评价道:自古名将不用古兵法者三人,汉霍去病、唐张巡、宋岳飞而已,皆能立功当时,垂名后世。霍去病、岳飞自不必说,半路出家的张巡用兵却可以他们并驾齐驱,对于一名读书人、诗人、进士来说,委实可怖,可怖之极。

起点——真源。安禄山造反后,张巡的顶头上司谯郡太守杨万石投降,并逼张巡也投降,去迎接叛军。张巡嗤之以鼻,立刻在真源县组织了一千余人的队伍起兵讨贼,并与贾贲合兵占领了真源附近的雍丘城,把投降叛军的雍丘令令狐潮全家都杀了。令狐潮大怒,率领4万人进攻雍丘,贾贲战死,张巡成为这支军队的主帅,正式开始他那令人眩目的表演。令狐潮大兵压境,城中人心惶惶,张巡却镇定自若,利用令狐潮轻敌心理,主动出击,攻了令狐潮一个措手不及,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并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只有二千余人马的张巡,却把十几倍兵力的令狐潮随意揉捏,消灭了叛军近二万的兵力。当令狐潮发现这个张巡太难打了,打算不打了,要逃跑时,张巡竟然敢带着队伍追击,差点把令狐潮抓住。感觉丢了面子的令狐潮只好回兵又把雍丘包围了。

守一城,捍天下——从睢阳保护战论我们的民族气节

唐玄宗

张巡除了会打仗,还是个讲道理的高手,毕竟是进士嘛。令狐潮与张巡本是熟人,一天,他情真意切地对张巡说:“本朝危蹙,兵不能出关,天下事去矣。足下以羸兵守危堞,忠无所立,盍相从以苟富贵乎?”张巡对曰:“古者父死于君,义不报。子乃衔妻孥怨,假力于贼以相图,吾见君头干通衢,为百世笑,奈何?”令狐潮满脸通红,无话可说。

除了会讲道理,张巡还会骗人。由于被围久了,雍丘城中木材和水源都十分缺乏,于是,张巡故意装出要弃城的样子,对令狐潮说:“我想弃城了,你后退六十里,方便我逃跑。”令狐潮一听乐了,连忙答应。张巡见令狐潮军一退,便率领城中军队把城外三十里范围内的令狐潮营房全部拆掉,拆下来的木材全部带回城作为护城的工具,令狐潮气得只跳脚。没过多久,张巡又开始逗令狐潮了:“你送三十匹马给我,我得到马之后就逃,到时雍丘就归你了。”不长记性的令狐潮取城心切,又送了三十匹马给张巡。张巡得到马后,挑选出三十位骁勇将士,将马分给他们,要求他们明天燕军若来,每人至少要杀一敌将。第二天,令狐潮率兵来到城下,发现张巡还好好地在守城,便责备他违约。张巡委屈地回答道:“我想逃啊,但将士们不让我走,有什么没办法?”这时那三十勇士突然骑马杀出,左冲右突,擒获叛将十四名,斩首百余级,还缴获了不少兵械牛马。其他诸如调虎离山、声东击西、草人借箭(不是草船借箭)的事张巡还干了不少,总之就是把对面的令狐潮折腾的够呛,直痛恨自己读书少老是上张巡的当。

雍丘在张巡手上虽然稳如泰山,但周边的鲁(山东兖州)、东平(山东东平)却相继被燕军攻陷,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南)太守高承义也叛变投敌,原本驻扎在彭城(江苏徐州)的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撤到临淮一带,使得雍丘失去了一个战略支援点。此时,贼将杨朝宗计划占领宁陵以断绝张巡的粮饷之路。面对叛军的分进合击、围追堵截,张巡果断作出决策,放弃雍丘去和睢阳的许远会合。公元756年12月,张巡、雷万春、南霁云等带领三百匹马,三千名士兵到达睢阳,与许远、姚訚等会合。一到睢阳,张巡就派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闪电出击宁陵,一战斩杀贼将二十名,贼兵万余人,杨朝宗连夜逃跑,张巡、许远军威大振。

守一城,捍天下——从睢阳保护战论我们的民族气节

江淮屏障——睢阳

终点——睢阳。张巡到达睢阳后,许远自知军事才能远不及张巡,就把指挥权让给张巡,自己甘居其下,只负责军需后勤工作。张巡也慨然以为己任,并没有推辞。他首先诛杀了与敌私通的大将田秀荣,又一次主动出击大败尹子琦。经过雍丘、宁陵战争的磨练,此时张巡军事指挥才能已经到了临危应变,奇正结合,攻守互用,幻化无穷的地步。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说道:其用兵未尝依古法,勒大将教战,各出其意。或问之,答曰:“古者人情敦朴,故军有左右前后,大将居中,三军望之以齐进退。今胡人务驰突,云合鸟散,变态百出,故吾止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上下相习,人自为战尔。”

在睢阳,张巡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又开始和敌兵讲道理了,在战场上前后策反的贼兵贼将竟有200人之多。一天贼将李怀忠经过城下,张巡便很和蔼地问他:“你投降胡人几年了?”李怀忠回答说:“2年了。”张巡开始和他拉家常了:“你爷爷、你父亲当过官没?”李怀忠有点懵,说到:“当过”。张巡叹了口气说:“你们家世代都是食大唐天子俸禄的,为何要自甘坠落投降胡人,用弓马和我战斗呢?”警惕的李怀忠回应道:"不不不,我以前也曾经多次拼死杀敌,但最终还是投降了燕军,这是天意,天意不可违”张巡说道:“自古悖逆终夷灭,一日事平,君父母妻子并诛,何忍为此?”李怀忠脸色青一阵红一阵掩面哭涕而去,不一会就带着同伙数十人投降了张巡。

除了和敌军讲道理,张巡和自己的士兵也讲道理。每一次开战,张巡并不亲临战阵,但会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划一条线,他自己一直站在那边,有退却的士兵过来,张巡就说:“我就在这里,我不退,你也不要退,请回去继续为我决战”士兵被他感动,都红了眼睛,以一当百杀回敌阵。张巡尊重自己的士兵,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和士兵同甘共苦,即使是马夫来见他,他也一定会整理好衣裳接见。他开诚布公,对士兵从不藏着掖着,对士兵说“吾蒙上恩,贼若复来,正有死耳。诸君虽捐躯,而赏不直勋,以此痛恨!”士兵们听了都感动到流泪,争相以死力报效,所以张巡每每能够以少击众,未尝一败。

本着敌人的武器就是我的武器的思路,张巡从来不自行准备武器,所有的兵器装备都是从叛军那里抢过来的。能玩阴的,张巡绝对不来明的,他把“兵者,诡道也”发挥到了极致。五月份,叛军在城外收麦充军粮,他就擂鼓作出要进攻的样子,叛军赶紧停止当农民准备战斗,这时,张巡却停止擂鼓,让士兵休息,不打了。叛军见状放松了警惕,又准备回去继续当农民。张巡却命南霁云率军突然冲出,直捣尹子琦大营,斩将拔旗,敌营大溃。有一次,一名胡人叛军大将率一千余名骑兵直逼城下,耀武扬威的要张巡投降。张巡一边与他对答,一边却叫几十名勇士从城上吊下潜入无水的护城壕中,并让城上的士兵大声鼓噪,吸引敌人注意力,趁机把叛军大将抓获,用绳子吊上城楼,叛军看得目瞪口呆。张巡欲对尹子琦实施“斩首行动”,但他又不知道他长什么模样,人在哪里,于是就让人用柔软的蒿木作成箭矢,射向叛军。被射中的叛军高兴坏了,以为张巡箭用光了,四面八方的跑向尹子琦报喜,结果就把尹子琦暴露了。南霁云立刻弯弓搭箭,只见弓如满月,箭似流星,一箭就射中了尹子琦左眼,尹子琦应声落马,只可惜因距离太远,只是射瞎了尹子琦的左眼,没能够杀死他。主帅受伤,叛军只好退兵,到七月份尹子琦伤好后才再次围城。

本来,睢阳的存粮是足够一年支用的,但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要求运一半给濮阳、济阴,许远据理力争,但李巨不听。睢阳的粮食运到济阴后,济阴守将高承义却立刻投降了叛军。当叛军再次围城时,此时城内的粮食已经快要吃光了,每名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饥了只好以树皮和纸充饥。守军也只剩下千余人,瘦弱得快拉不开弓了。叛军了解情况后以为可以很轻易地攻下睢阳了,他们就先后用云梯、钩车、木马等攻城工具强攻,结果被张巡用钩杆、火烧、石块等一一破解。叛军终于绝望了,停止进攻,在睢阳城外挖壕沟,壕沟外再加筑栅栏,要把睢阳守军和百姓彻底困死。

在叛军的长期围困下,城中守军很多因为饥饿死去了,留存下来的也已经是疲惫不堪了。面对士兵一个一个因饥饿倒下的惨景,张巡心如鼎沸,他作了一个痛苦的决择:把他的爱妾杀了煮熟给将士吃。许远把他的奴僮也杀了。张巡对士兵说道:你们很久都没有吃饱过饭了,但是你们的忠义之心没有丝毫减少,仍然在和敌人战斗,我恨不得把自己的肉割下来给你们吃,但我现在要留有用之身去抵抗叛军,所以把我的爱妾杀了给你们吃。”士兵们听了大哭,坚决不吃,但是张巡逼着他们吃了。随着围城时间越来越长,情况越来越恶劣,城中彻底没有粮食了,将士们抓麻雀、老鼠为食,麻雀、老鼠抓光了,就把铠甲、弓弩煮来吃,铠甲、弓弩吃完了,就只剩下吃人了,吃了很多很多的人,这时,睢阳城已成人间炼狱。

张巡派南霁云到驻守彭城的许叔冀处求援,许叔冀不同意,只送布数千匹。南霁云气炸了,在马上大骂许叔冀,要求和他拼死决斗,许叔冀躲在城内不敢回答。许叔冀后来也投降了叛军。张巡又派南霁云到驻扎在临淮的御史大夫、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处告急救援。南霁云率精锐骑兵三十人一番血战突破了上万名叛军组成的包围圈,来到了临淮,见到了贺兰进明。但是贺兰进明妒忌张巡的声名威望,根本就没有打算出兵救援,还想把南霁云留在身边使用,就大摆宴席招待南霁云。看穿了贺兰进明的用意后,南霁云洒下了男儿泪,对着满座的将官哭着说:“我冲出睢阳时,睢阳将士已经整月没有吃到粮食。现在您不出兵,却设宴奏乐招待我,我不忍心不管睢阳将士独自享受,即使吃了,我也咽不下去。张巡主帅交给我的任务我没完成,我请求留下一个指头表示我已经来过了。”说罢就抽出佩刀砍断一根手指扔在桌上,起身离席。出城后,南霁云抽箭回头射中城中佛寺的宝塔,箭头深深地扎进砖中,斩钉截铁地说道:“我对着这支箭发誓,我破灭叛贼回来,一定要消灭贺兰进明!”听闻誓言的贺兰进明脸如土色,瑟瑟发抖。

南霁云到了张巡曾担任过县令的真源县,守将李贲送给他战马百匹,到宁陵时,城使廉坦交给他三千军队,南霁云感激不已,乘夜突围入城,和围城的叛军展开激战,二千名士兵战死,到达睢阳的才一千人。南霁云突围入城时正遇大雾,守城的将士以为是叛军攻城了,但张巡却马上判断出来了:“这是南霁云他们回来了。”就打开城门迎接,当南霁云赶着从叛军手里抢夺的几百头牛入城时,守城的将士们看着这些自蹈死地的援军都哭了。

守一城,捍天下——从睢阳保护战论我们的民族气节

张巡画像

再也没有援军来增援睢阳了,最后的时刻就要来了。这时有人议论是否可以撤退,向东转移。张巡说道:“我们以一万不到的兵力对抗叛军十三万人,力量对比悬殊,所以二月份尹子琦刚率军攻击睢阳的时候我们就该撤了,五月份尹子琦受伤的时候我们更该撤了,现在我们已经撤不了了。没有睢阳城墙的保护,带领饥饿的士兵、百姓行军,我们哪里都到不了。我之所以不撤,一方面睢阳是江、淮屏障,如果放弃,叛军就会南侵,如此则江、淮必亡。江淮若亡,南方一带将被洗劫一空,而朝廷粮赋尽失,势必无法平叛,中原锦绣河山将落入胡人之手。另一方面,因为我们坚守睢阳,牵制了叛军十几万的兵力,给郭子仪、张镐收复长安、洛阳,最终荡平逆贼获得全局的胜利争取到了时间,受到保全的南方百姓将会感念我们的恩德,史书也会记载睢阳城的英勇不屈”。士兵们哭了,他们从未想到他们的孤城血战还有这么多重大的意义,他们不怕牺牲,怕的是遗望、误解和埋没。那么,就这样了。来吧,尹子琦!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月初九,叛军攻城,几乎没有抵抗,因为将士因饥饿、伤病已经拉不开弓、提不起刀了,睢阳陷落。张巡向西叩拜唐玄宗、唐肃宗说:“孤城防卫之计已经穷尽,不能保全了,臣活着不能报告陛下,死也一定变成鬼来杀贼。”此时城内包括张巡、许远所有的军士、百姓在内,只有活人400余人。

睢阳城陷后,尹子琦叫人用刀撬开张巡的嘴,说道:“听说你每一次作战都咬牙切齿,牙齿都没几颗了,让我看一看是不是真的”,一看,张巡嘴里的牙齿只剩三四颗了。尹子琦佩服张巡的气节,想要释放他,贼营中有人说:“他是守节义的人,怎肯为我所用?而且他得军心,不可留。”尹子琦于是胁迫张巡投降,但张巡怎肯屈服。尹子琦又逼南霁云投降,南霁云还未应声,张巡叫道:“南八,好男儿一死而已,不能向不义的人投降!”南霁云笑着说:“本想先委屈自己投降,然后杀了尹子琦、贺兰进明的,可惜被你看穿了,那就不去做刺杀这一类的事了,全了这睢阳城的忠义名声吧,怎么敢不死!”张巡与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许远在被押解往洛阳安庆绪途中的偃师遇害。

当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想后撤到临淮一带时,张巡的姐姐跪在李巨的行军路线前,劝他不要退,李巨不听,赏赐很多财物给她,她不要,留在了张巡军中为战士们缝补衣服,因为她夫家姓陆,士兵们都叫她"陆家姑",已经先于张巡被叛军杀害了。从真源起兵到睢阳遇害,张巡共经历大小四百余战,斩杀敌将三百名,叛军十余万。

睢阳陷落三日后,代替贺兰进明出任河南节度使的宰相张镐率援军到达睢阳,睢阳陷落十日后,郭子仪收复洛阳。张镐杖杀了离张巡最近却保全实力、不听号令、迟迟不救援睢阳的谯郡太守闾丘晓。此前,闾丘晓还无缘无故地杀了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

唐肃宗下诏,赠张巡扬州大都督,许远荆州大都督,姚訚潞州大都督,南霁云开府仪同三司、再赠扬州大都督。睢阳、雍丘赐徭税三年。张巡、许远皆立庙睢阳,岁时致祭。唐代宗李豫在为张巡等立庙时下诏称:顷者,国步艰难,妖星未落,中原板荡,四海横波。公等内总羸师,外临劲敌,析骸易子,曾未病诸,兵尽矢穷,乃其忧也。于戏!天未悔祸,人何以堪?宁甘杀身,不附凶党,信光扬于史册,可龟鉴于人伦。其立庙焉,以时祭祀。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巡、许远等人画像挂上凌烟阁。张巡、许远等人,就这样光耀史册,就这样彪炳千古。

《旧唐书》赞曰:张巡、许远,可谓烈丈夫矣。以疲卒数万,婴孤墉,抗方张不制之虏,鲠其喉牙,使不得搏食东南,牵掣首尾,豗溃梁、宋间。

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巡先死不为遽,远后死不国屈。巡死三日而救至,十日而贼亡,天以完节付二人,畀名无穷,不待留生而后显也。惟宋三叶,章圣皇帝东巡,过其庙,留驾裴回,咨巡等雄挺,尽节异代,著金石刻,赞明厥忠。与夷、齐饿踣西山,孔子称仁,何以异云。

《资治通鉴》中两次评价张巡:“唐人皆以全江、淮为巡、远功。按睢阳虽当江、淮之路,城既被围,贼若欲取江、淮,绕出其外,睢阳岂能障之哉!盖巡善用兵,贼畏巡为后患,不灭巡则不敢越过其南耳。”“彼颜杲卿、张巡之徒,世治则摈斥外方,沉抑下僚;世乱则委弃孤城,齑粉寇手。何为善者之不幸而为恶者之幸,朝廷待忠义之薄而保奸邪之厚邪!”

守一城,捍天下——从睢阳保护战论我们的民族气节

文天祥手书

“何为善者之不幸而为恶者之幸,朝廷待忠义之薄而保奸邪之厚邪!”这点评真可谓入木三分、一针见血。统观历史,我们一向对英雄苛刻,对反叛者却十分宽容。张巡等人殉国不久,朝野之中就有人议论说:与其吃人,何不完人?认为为了避免人吃人的悲剧,张巡等人不应该坚守睢阳。而几百年之后,投降蒙古给忽必烈献计,改变从四川方向攻宋的战略,而以襄阳为战略突破口,浮汉入江,直逼临安,并为其训练了7万名水师,最终在厓山海战灭亡南宋的潼川安抚使、名将刘整,张巡的同乡,有人认为他是因为奸相贾似道的猜忌、和主帅俞兴的不和,为了避免和向士壁、曹世雄一样落得罢官、削职、下狱、杀头的下场他才不得已投降的。再比如,公元1273年,同样是孤城的襄阳,在坚守了6年之后,守城主帅吕文焕投降了蒙古,有人认为在外援全绝,更兼贾似道误国的情况下也属情有可原。

又比如1944年,也同样是孤城的衡阳,在坚守了47天,以伤亡一万七千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一万九千余人后,为了保全七千名伤兵性命,国军第十军中将军长方先觉说道“不是我们对不起国家,是国家对不起我们。不是我们不要国家,是国家不要我们”投降了日军,还是有人认为他已经完成了蒋介石此前给他下达的坚守10-15天的作战任务,为了保全伤兵的性命,即使投降也还是情有可原的。殊不知,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外来侵略时,如果不想亡国灭族,任人宰割,除了拼死一战,又哪里还有中间道路可走呢?像刘整、吕文焕等人,以其私憾,败国殄民,在元朝时已经高官厚禄,后世又有人替他们鸣锣喊冤,这汉奸当得实在是值得。

《诗经》有言:“人之无良,我以为兄!人之无良,我以为君!”又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说得就是刘整、吕文焕这种人。而方先觉,凭着衡阳保卫战的功绩,本可以顶天立地、不让张巡的,奈何“惟欠一死”(方先觉到台湾后时人评价)!方先觉在军统的帮助下逃归重庆,蒋介石授予他青天白日勋章,但却从此不再让他带兵上战场。蒋介石的心里,未必没有恨方先觉没有成为抗战战场上的张巡的想法。而名义上被保全的7000伤兵,仍有一部分被日军杀害,一部分都逃离了衡阳,或重新加入国军队伍,或回到乡下务农。我相信他们的心里对方先觉是愤恨的,因为他们的流血牺牲被玷污了,身边无数的战友牺牲在日军的炮火、毒气之下,与其苟活于世,何如与衡阳共存亡!但他们是士兵,他们作不了主,投降日军的责任,无论如何是不能让他们背的。《救国日报》社1944年12月20日发表社论《方先觉不愧张睢阳》,衡阳守军自然无愧,然与张巡比较,方先觉其不愧乎?

公元1275年,投降蒙古的吕文焕写信给南宋谢太后为自己的投降辩护,说自己是考虑到张巡之死是因为没有援军,而他又想效法李陵先活下去以图后事,才使得忠良误陷于夷狄的。他的说辞遭到了文天祥的痛斥:“父子兄弟,受国厚恩,不能以死报国,乃合族为逆,尚何言!”面对着正气浩然的文天祥,此前花言巧语为自己辩护的吕文焕面有愧色。

张巡、文天祥,同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山川同寿,日月争辉,现摘录他们的诗作如下,为过去的、将来的汉奸卖国贼者戒!

《守睢阳作》

唐 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正气歌》

宋 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