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帶一路” 看雲南鋼鐵發展商機

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地區,鋼鐵歷來是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性支撐產業。我國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使得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地區從對外開放的大後方、邊陲轉變為最前沿的重要節點和關鍵樞紐。這將深刻地改變這一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定位,極大地促進這些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

作為我國最南端的少數民族聚居省份,在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大局中,雲南正逐步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跨越式發展之路。在此過程中,雲南的鋼鐵業同樣孕育著商機。

“三特殊”給雲南鋼企帶來大機遇

在國內鋼鐵行業一片陰霾的大勢下,雲南鋼鐵業還有空間嗎?答案是肯定的。這是因為該地區具有以下特殊優勢。

特殊的區位發展優勢。雲南區位條件十分優越,地處中國、東南亞、南亞三大市場接合部。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窗口和門戶,雲南全省邊境線長達4061公里,佔我國陸上邊界的1/5,擁有國家一類口岸12個、二類口岸8個,與東盟的緬甸、越南、老撾3國接壤,與泰國和柬埔寨通過瀾滄江—湄公河相連,並與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國鄰近,是我國毗鄰周邊國家最多、邊境線最長的省份之一。

近年來,在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新形勢下,隨著公路、鐵路、航空和水運網絡的日趨完善,雲南已初步形成了通往東南亞、南亞國家的3條便捷的通道。隨著各條通道設施的進一步完備和通行條件的改善,雲南優越的區位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發揮,必將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為中國的發展以及與東南亞、南亞各國的交流與合作做出更大貢獻。

特殊的省情及資源優勢。雲南擁有豐富的資源,其資源總量居全國第6位,人均資源擁有量是我國平均水平的2倍。

一是水能資源豐富。雲南境內有6大水系,全省水能資源蘊藏量達1.04億千瓦,可開發量達9700多萬千瓦,佔全國可開發水力資源的20.5%。雲南省已明確提出,要建設區域性、國際化的能源保障網,爭取到2020年,以清潔能源為主的電力裝機總量達到1億千瓦,電網線路總長度達到43萬公里。這將帶動相關用鋼需求的釋放。

二是礦產資源豐富。雲南素有“有色金屬王國”的美譽,礦產種類多、儲量大、經濟價值高,目前已發現可用礦產150餘種,佔全國已發現礦產種類的93%,保有儲量的潛在價值達3萬億元;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92種,其中有35種儲量居全國前5位,礦產地2700處,尤其是有色金屬和磷礦儲量豐富,其中居全國第一的礦種有鋅、鉛、錫、鎘、銦、鉈、藍石棉等。近年來,雲南10種有色金屬的產量也已躍居全國第1位。

特殊的政策和發展規劃優勢。正因為雲南擁有特殊的區位發展優勢和特殊的省情及資源優勢,國家對雲南的開放發展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並在發展規劃和政策扶持方面給予了許多關照。同時,雲南省政府也陸續出臺規劃和政策,實現地方與中央對雲南發展的上下聯動佈局,從而使雲南具備了許多後發優勢。

例如,國務院《關於支持雲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明確了國家對於雲南省作為西南開放重要門戶的戰略定位,即我國沿邊開放的試驗區、西部地區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先行區和西部地區重要的外向型特色優勢產業基地等。

今年初,國家主席習近平考察雲南時指出,希望雲南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這進一步凸顯出雲南在“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發展戰略以及國家周邊外交、對外開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今年7月16日,國務院批覆《關於批准設立雲南勐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請示》,明確加快構建“一帶一路”面向西南開放的門戶,再次打開了雲南鋼鐵業“走出去”的大門。

雲南鋼鐵市場商機何在?

雖然目前鋼鐵行業處於低迷狀態,但鋼鐵企業所創造的產值在地方經濟所佔的比重較大,“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各類項目建設以及地方穩增長所關注的對象同樣少不了鋼鐵這個“大塊頭”。

今年初,雲南省政府出臺27條穩增長措施,其中,針對雲南省鋼鐵、機電等產品市場價格持續走低、競爭力弱等情況,提出了重大建設項目優先採購本省產品的補貼政策等。另外,還包括進一步擴大社會投資,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支持工業企業擴銷促產;促進住房消費等措施。

在基建投資方面,雲南著力打造通江達海“大交通”網絡體系,打通省際、國際間的水陸通道。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雲南預期目標是確保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4000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1萬公里,鐵路在建里程達到1644公里。此外,交通部門還將採取措施確保完成今年700億元投資建設任務,包括高速公路420億元、路網改造130億元、農村公路150億元、水運建設6億元。

雲南省還明確提出在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建設、構建孟中印緬等經濟走廊的過程中,要建成面向南亞、東南亞的綜合交通樞紐,力爭到2020年鐵路營運里程達到5000公里、高速公路達到6000公里、航道達到5000公里;建設廣覆蓋的航空網,到2020年,民用運輸營運機場達到16個,建成一批通用機場,始發航線達到410條。

立足於“一帶一路”戰略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加快連接周邊國家的綜合交通、電力、信息和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斷定,雲南地區對鋼材的消耗將非常可觀。

同時,新型城鎮化建設也將成為重要的發展動力。按照雲南省政府提出的目標,2015年,雲南省城鎮化率要達到42%,開工建設70個城市綜合體,新增生活汙水管網1373公里,基本建成25萬套城鎮保障性住房;推進一批重點水利工程,新開工40件骨幹水源工程,實施1000公里干支渠防滲工程;繼續加快水能資源開發,加快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前期工作,推進天然氣支線管網建設,加大西電東送通道和輸配電網建設力度,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優化產業佈局,推進10個千億元省級園區建設,州(市)重點推進50個百億元園區建設等。

為適應經濟快速發展需要,雲南省已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的投融資模式。2015年6月,雲南省發展改革委推出該省第一批99個PPP示範項目,總投資規模達2812.27億元,涉及能源、供水、汙水垃圾處理、金融、文化等方面。這些PPP項目的推出,同樣為鋼鐵企業提供了平等參與競爭的機會,既可入股,也可在從事項目建設中實現鋼鐵產品進軍不同領域,商業前景十分可觀。

雲南鋼企轉型要尋找自己的路

政府層面“給力”自然是件好事,但從目前的總體情況來看,2015年以來,全球經濟仍處於低迷期,國內宏觀經濟形勢持續走低的局面也並沒有得到根本改善。鋼鐵行業仍然存在幾個根本性問題:一是市場需求仍處於低迷萎縮狀態,市場倒逼企業壓縮產能;二是鋼鐵產品價格持續走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沒有得到改觀;三是很多促進經濟穩增長的政策還只停留在大的層面,真正細化落地的、能讓企業受益的措施力度還不夠;四是投資拉動內需的力度還遠遠不夠,刺激經濟回暖的動作溫和而且緩慢。

作為邊疆欠發達地區,雲南省的鋼鐵企業在轉型發展方面要想搭上“一帶一路”建設、邊境開放的快車,有效支撐雲南的經濟發展,應該逐步思考並借鑑國家鋼鐵企業沿海沿江佈局的戰略思維經驗,有效利用雲南省與外界聯接的特殊區位優勢,在雲南省順國境線附近的地區實施長遠的產業發展戰略佈局。如雲南省鋼鐵行業協會積極發揮溝通和橋樑作用,在各鋼廠之間加強協調,在原料採購、產品銷售、產能壓縮、鋼鐵產品價格等方面協調一致,統一市場操作,加強行業自律,強化安全環保管理等。

要想有效發揮雲南的區位優勢,實現工業發展的新突破,除產業對接、物流交通大聯通、口岸建設等硬件設施之外,還需要完善通信、電子商務、信息高速公路的大聯通和文化軟實力的融合對接等基礎條件。

總之,“一帶一路”戰略下商機無限,雲南鋼企尚需在轉型發展中尋求適合自身的項目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