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個維度做好調查研究工作

調查研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調查研究能力是領導幹部整體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調查研究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調查研究可有效促使領導幹部瞭解民情、掌握實情、破解難題,推動黨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領導幹部可從認知、方法、制度三個維度循序漸進,做好調查研究工作。

認知維度:以客觀的態度重視

調查研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傳家寶。調查研究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辯證法轉化為一種實際工作方法。中國共產黨人極其重視調查研究。毛澤東指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鄧小平指出,要把調查研究作為永遠的、根本的工作方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更是上升到健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制度層面加以強調,要堅持和完善重大決策的調查研究、科學論證、風險評估制度,嚴格決策程序,切實做到沒作過調查研究不決策、沒經過科學論證和風險評估不作出決定,堅決防止和克服拍腦袋決策、隨意決策,切實防範決策風險。調查研究作為一項優秀傳統,是我們黨取得勝利的傳家寶。

調查研究是提高領導能力的有效方法。實現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提高黨的領導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高度重視調查研究。毛澤東經過長期調查研究,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鄧小平調查總結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證明,調查研究為黨提高領導能力提供了可靠依據,促成了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社會實際有效結合。

調查研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迫切要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迫切需要調查研究。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深度調整,國際格局劇烈變化。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遇到的社會矛盾和問題相當複雜。解決這些新問題、新矛盾不能光靠經驗,而是要深入調查研究,利用調查研究這個利器,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這樣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中,把握未來發展的正確方向,沿著時代進步的邏輯前行。

方法維度:以科學的方法實施

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統一。調查研究不能停留於口頭,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調查瞭解情況。實際工作中,基層、群眾、重要典型和困難的地方,應成為調研重點,要花更多時間去了解和研究。只有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新視角、新思路和新對策。

做到上情與下情相統一。沒有眼睛向下的興趣和決心,是一輩子也不會真正懂得中國的事情的。搞好調查研究,一定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獲得正確認識的源泉,也是檢驗和深化我們認識的根本所在。調查研究成果的質量如何、形成的意見正確與否,最終都要由人民群眾的實踐來檢驗。

做到務實與自省相統一。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樹立求真務實作風,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錯誤的勇氣。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調查是看不到實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確結論的。領導幹部必須正視現實,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堅決反對上下級和幹部之間相互逢迎、一葉障目。

做到調查與思考相統一。只調查不思考,就會蜻蜓點水;只思考不調查,就會脫離實際;又調查又思考才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結出豐碩成果。為了防止調查有餘而思考不夠的問題,要邊調查、邊思考。既要多跑、多看、多記,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腦多思考,這樣才會使調查步步深入,認清事物本質,得到規律性認識。

做到以往與當下相統一。調查研究應注重以往工作經驗的總結,做到推陳出新。在信息化背景下,要調查研究的對象多、範圍大,在堅持走訪、蹲點等傳統調查方法的同時,應注重運用現代化手段,創新調查研究的方式方法,通過新媒體、大數據等方式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為研判形勢、科學決策提供精準可靠依據。

制度維度:以完備的制度保障

完善重要決策調研論證制度。陳雲認為,領導機關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作調查研究工作,最後討論作決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就夠了。決策是一個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為了防止和克服決策中的隨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誤,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必須把調查研究貫穿於決策全程,真正成為決策的必經程序。該通過什麼調研程序決策的事項,就要嚴格執行相關調研程序,不能走捷徑、圖省事。

完善領導幹部調研工作制度。領導幹部要帶頭調查研究,拿出一定時間深入基層,特別是主要負責人要親自主持重大課題的調研,調研程序的準備、調查、研究和總結階段等皆不應缺席,且應拿出全局性指導性調研報告。

完善領導幹部聯繫點制度。建立領導幹部聯繫點,是防止領導幹部脫離群眾的重要手段,也是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領導幹部要堅持這一制度,總結經驗,不斷完善。領導幹部不僅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始終關心基層聯繫點,關心聯繫點的群眾。通過聯繫點調查研究,直接和及時瞭解基層幹部群眾所急所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