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真相:99%的孩子終將走向平凡

前兩天,原同事在朋友圈分享了她大女兒高三的第二輪模擬成績單。

同事女兒讀的是河北一所重點高中,成績一向不錯,排名班級前10,可以說或是班級裡佼佼者了。

一群原同事,在她的評論區開起了討論會:

“這樣的好成績,你最心儀的哈工大應該沒問題了吧”,“好棒啊,打算走哪所重點大學?”……

同事卻自嘲說:能走個211,就燒高香了。

其實對於中高考錄取率,我一直有關注。

咱們之前就寫過關於中考錄取率的文章,深圳、江蘇、上海、廣州、南京等很多地區的孩子,都是一半上不了高中。

扎心真相:99%的孩子終將走向平凡

至於高考錄取率,就更到了白熱化程度。

去年還特意諮詢了河北的一個老校長,得知在高考大省,每所高中只有年級前八九十名內才夠得到211大學,而985大學,則更苛刻。

扎心真相:99%的孩子終將走向平凡

很多孩子看似在班級靠前,但當競爭範圍被校、區、省一級一級拉大,競爭也成倍地激烈起來。

前兩年,網上流傳的一張統計圖,也驗證了這一點:

扎心真相:99%的孩子終將走向平凡

以2017年的數據為例,孩子要拼過95%左右的人,才能被一本線錄取,孩子拼過98%的同齡人,才能擠進211大學。

如此激烈競爭的大環境下,能爬上金字塔頂端的,永遠是少數,而大多數孩子,最終都將作為分母存在。

孩子拼盡全力,寒窗苦讀12年,最終可能還是趨於平凡的大多數。

不過換一種角度,正是因為競爭激烈,我們父母和孩子,似乎才更應該在教育上未雨綢繆,早做打算。

父母的眼界格局,決定孩子的最終走向。

除了學業,給孩子更多的規劃,才能保證孩子不錯的未來。


重視孩子的“軟實力”,多維度打造競爭力

多數孩子,在以“高考”為唯一目標的學習上,花費了太多時間。

孩子要麼在學校學,要麼在家學,要麼在補習班學。

我們需要讓孩子盡力學習文化成績,但也要在給孩子留出一點發展別的能力的時間和空間。

多維度打造孩子競爭力,最保險。

扎心真相:99%的孩子終將走向平凡

圖片來源:電影《鋼的琴》

我高中一個同學,小時候愛說,雖然家裡條件一般,可他媽媽還是給他報了一門“小主持人”課,風雨無阻的,帶他學到初中畢業。

那個男生,成績一般,高考走的是一個三本院校。

本來大家都以為,普通的家庭,普通的成績,考的又是普通院校,男生也會一如既往普通下去。

可憑著敏捷的思維,出色的表達力,他在大學裡深受院系領導的青睞。

實習時,經過教授推薦,他進入一家國內數一數二的汽車行業。

當時一起實習的,不乏名校畢業生。

他們那屆實習生,很幸運地參與了公司的一個新項目、重點課題。

工作時,需要與不同領域、不同層級的人溝通。

上至領導,下至員工,甚至供應商,經銷商等都需要各種溝通交流。

業務多、項目大、客戶大、牛人也多。

同學很珍惜這個機會,也充分發揮了他思維、表達上的特長。

半年實習下來,因為表現突出,他很幸運的留在了那家企業,也成為近幾年為數不多的,以普通院校畢業生的身份,留在名企的典範。

後來新加坡建分廠,他被派過去,成為那邊的一把手,躋身公司管理層。

扎心真相:99%的孩子終將走向平凡

圖片來源:電影《華麗上班族》

雖沒考上名校,但憑藉自身的優勢和特長,那個男同學混的一點都不比名校同學差。

《出身:不平等的選拔與精英階層的自我複製》一書裡,講述了美國麥肯錫諮詢、投行這些頂尖公司選拔人才的標準。

畢業學校是考察的一方面,但他們更看重畢業生的社交、管理、進取心、自律等各方面的能力素養。

對孩子人生影響深遠的,有成績,但又絕不止成績。

孩子身上的“軟實力”,比如,獨立思考、勇於探索、觸類旁通、溝通交流這些能力,也很重要。

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多維度打造孩子競爭力,為他們的人生加一層保險。


孩子的審美力,不可或缺

孩子之間的競爭,確實很激烈。

可無論是拔尖的孩子,還是社會精英,畢竟都是少數,大部分孩子,註定都與名校無緣,大概率上,都會是個平凡人。

但平凡不代表平庸,即便出生於普通家庭,上普通學校的孩子,也有可能在不懈的努力下,走出一條不凡路。

合肥女孩韓妍,畢業於國內一所普通的紡織學院。

因為愛美也因為喜歡,畢業後,她一邊在日本一家著名模特公司打工,一邊學習服裝設計。

憑著不俗的審美力,韓妍總能發現人們對“美”的獨特需求。

懷揣著回國創業的夢想,她又跟有“收納女王”之稱的日本收納大師近藤麻理惠,學習了家居整理收納。

扎心真相:99%的孩子終將走向平凡

回國後,韓妍創辦了主打“居室收納”為主要業務的工作室,她把客戶的家,收納的井井有條,煥然一新。

扎心真相:99%的孩子終將走向平凡

她還有一種獨特的本領,和人一照面,3秒內就能準確判斷對方的服飾搭配是否恰當,為此,她還做起了很多人的“私人服裝搭配師”。

這樣的工作,帶給韓妍的,是每月至少5萬元的收入。

雖然畢業於普通院校,可憑藉獨特的審美,韓妍不但做上了自己喜歡的事,體現了自我價值,還成功創業。

記得馬雲曾在一次演講中說:“未來的一百年,是智慧的時代,體驗的時代,這個智慧,就是感性審美能力。”

擁有審美力的孩子,更能適應時代的變化。

社會看似競爭更加激烈,可千變萬化之中,又有一個底層邏輯,那就是:

賦予生活美好和意義的事物,不但不會消亡,反而會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我們的孩子,如果擁有感受美,捕捉美,表達美的能力,那麼他們就相當於,拿到了生活在未來的底層能力。


和世界鏈接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猶太人聰明出色,在世界範圍內都很出名的。

2017年底曾有一份數據統計:

人口只佔世界0.2-0.3%的猶太人,竟然囊括四分之一的諾貝爾獎,包括物理、化學、經濟、藝術等等領域。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猶太人佔了諾貝爾獎的35%。

而猶太人之所以聰明優秀,是因為,猶太父母從小就特別重視孩子與世界連接的能力。

為培養孩子高情商,他們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社交力。

比如,定期參加各類社交活動,幫助落難朋友,參加猶太的傳統公共活動。

扎心真相:99%的孩子終將走向平凡

在家庭裡,父母還會扮演孩子的社交訓練師,教孩子接人待物,與人溝通。

猶太孩子在父母刻意的教導下,孩子還要學習很多沒有的生存教育和危機教育。

這讓猶太人既有進的勇氣和能力,也有退的隱忍和耐性,在世界各個角落,猶太人都能以一己之力,在各個領域獨佔鰲頭。

曾看過一篇文章,裡面提到,孩子真正的見世面,不是走遍千山萬水,而是能走到別人的心裡去。

當孩子擁有把控情緒、明察秋毫、把控相處的悟性和情商力時,世界也會因他們情商、能力的強大,而變小。

而這些都是學校匱乏的,在家庭裡,父母就要及時給孩子補上。

弗洛伊德曾說:“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誤,全盤皆輸,這是令人悲哀之事;

而且人生還不如弈棋,不可能再來一局,也不能悔棋。”

扎心真相:99%的孩子終將走向平凡

孩子的成長路更是,在這條不可逆的單行路上,我們與其讓孩子只為高考孤注一擲,不如在時間允許的範圍內,多維度為他們賦能。

孩子能走傳統的高分、名校、精英人生路更好,可如若不能,孩子懷揣能力,渾身散發別樣的人格魅力,他們也一定不會埋沒於人群,會成為讓我們驕傲的人。

父母格局,決定孩子未來,很多時候,孩子的前途,就在父母的認知和未雨綢繆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