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企業越做越死,而有些企業越做越活,轉變思維很重要

我們原來主要做亞馬遜電商的,因為受疫情影響,訂單量急劇下滑,而國際物流受阻且成本居高不下,所以於年初開始轉做國內市場。

由於之前國內市場完全沒有佈局,所以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把主營產品都悉數上架到拼多多平臺上,然後也接到了零星的幾個訂單。但一段時間下來,發現賣出的產品不賺反虧。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大成本:推廣成本、進貨成本和物流成本。新店開業前期的付費推廣是必不可少的投入,雖然通過關鍵詞優化以及各種運營手段可以有效控制該項支出,但下降空間有限。

為什麼有的企業越做越死,而有些企業越做越活,轉變思維很重要


可是對於進貨成本和物流成本,小商家和大賣家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進貨成本兩檔能相差10%-20%,物流更是可以相差個1-2倍。

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真是又惱又努,這不就意味著沒有資金實力做支撐的企業就永遠無法做大做強嗎?

為什麼有的企業越做越死,而有些企業越做越活,轉變思維很重要


如果供應商和物流服務商的角度出發也可以理解。尤其是製造業都是規模密集型行業,訂單量越大,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是越低的。而物流服務商也是,批量訂單可以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一車拉走比跑很多個收貨點一件件取要高效的多。

但如果他們願意轉換一下思維方式,是不是可以實現雙贏呢?前期多培養小的客戶,如果客戶成長起來了,後期自然大家共贏,如果真的不幸失敗了,其實他們的損失也並不大,只不過是少賺了一些而已。

為什麼有的企業越做越死,而有些企業越做越活,轉變思維很重要


現在各行各業都已經進入充分競爭的時代了,你不願意做自然有人願意。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尋找,終於找到了一家願意以大客戶價給我們發貨的物流服務商,雖然我們日均訂單並不多,但他們的服務並沒有因此而打折扣,合作下來也是非常愉快。

不久後,在我們與供貨方議價的時候,偶然得知他們的物流成本也很貴,我們又把這家物流商推薦給了他們。

如此一來,間接實現了三方共贏的局面。前提是,我們的供貨方願意給我們降低採購價格(當然,物流成本是減少了,但我們想要獲得大客戶採購價格)。如果供貨方不願意的話,那我們也只能去尋找其他供應商,那他們相當於間接地幫助了競爭對手。

  • 賺的多VS賺的少,長期利益VS短期利益,有時候真的是需要轉變一種思維方式,對嗎?

願意與我們合作共贏的生產廠家,歡迎來詢。

為什麼有的企業越做越死,而有些企業越做越活,轉變思維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