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最美鐵路】“精品示範線”:處處迷人風景,寫滿責任擔當

如何打造一條安全優質的高鐵“精品示範線”?一條新線的153項創新工藝工法和專利是如何創造的?近日,“發現最美鐵路·行走粵海大通道”網絡宣傳活動啟動,採訪團走進江湛鐵路,解密這條精品線路是怎樣煉成的。

打造“百年精品”,江湛鐵路唱響中國高鐵“好聲音”。這是一條汗水與智慧凝成的精品示範線,這條線路有國內雙線鐵路最大跨度獨塔混合梁斜拉橋,是全國大跨度橋樑中首次採用鋼箱雙主樑大節段栓接拼裝技術施工,是全國雙線鐵路首次實現對橋樑結構三維實時檢測,還是全國鐵路首次應用主動防撞預警系統。作為粵西大地上的首條快速鐵路,江湛鐵路處處彰顯著鮮明的“科技範”。

追求更好更美,江湛鐵路處處都是迷人風景。江湛鐵路沿途13個客運站“一站一景”,在站房建設中充分體現粵西地域文化特色,尤其是江門、台山、開平南等車站站房外形設計,全面融入五邑僑鄉文化元素;車內,整潔乾淨,平穩舒適,車窗臺上擺放的茶水“波瀾不驚”,立起的硬幣“屹立不倒”;沿線所有站場綠化都統一設計、統一佈局,做到灌草結合、因地選種、間距準確……這樣的線路,又怎一個美好了得?

最美風景的背後,是滿滿的責任與擔當。建設過程中,廣鐵集團江門工程建設指揮部與參建單位和設備接管單位溝通對接,細化設計方案,確保站前、線路、橋樑、涵洞等工程內實外美、安全優質;全線四電工程採用“直齊圓柔、平順分明”工藝八法施作,達到“順暢平整、走線分明”的效果;江湛鐵路機械室配線在全路首創“三分技術”佈線法,解決了長期困擾電務專業串音干擾、電磁干擾、電化干擾的三大難題。在我們看見或看不見的地方,奮鬥的鐵路工人們成就了鐵路“最美的傳奇”。

江湛鐵路,是“最美鐵路”的縮影。當下,人民的生活品質提高了,對出行的要求也在提高,只有不斷提高建設能力和服務水平,才能持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江湛鐵路將粵西和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圈、生活圈更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作為粵西聯接珠三角最快捷的鐵路通道,這條線路的人流物流之旺可想而知。以更好更優的標準打造江湛精品示範線,既是安全的保障,也是“圈粉”的良方。

江湛鐵路的建設和開通運營,其背後展現了大國的工匠精神,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正是各崗位通力協作、攻堅克難,力求盡善盡美,才給旅客帶來了更安全、有序、溫馨的行程。“精品示範線”帶給我們美不勝收的風景,也帶給我們真實的感動。(王建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