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穆博果爾論出身比福臨更尊貴些,為何最後沒有登上皇位?

皇太極於崇德八年猝然崩逝,生前未指定繼承人,皇位歸屬懸而未決。當時有能力爭奪皇位的勢力主要是兩黃旗支持的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和兩白旗支持的皇太極幼弟睿親王多爾袞。兩方各不相讓,捲入皇位爭奪旋渦的人不知凡幾,八旗躁動不安。為避免大清基業毀於一旦,兩黃旗提出立皇太極皇子即位,即豪格和多爾袞都排除在皇位承繼之外。經過反覆協商、妥協,最後,6歲的福臨登上帝位,成為新君。那麼,論出身,博穆博果爾比福臨還要尊貴一些,為什麼最後他卻沒有登上皇位呢?


博穆博果爾論出身比福臨更尊貴些,為何最後沒有登上皇位?

(1)皇太極乍然而崩,去的突然,生前關於皇位承繼問題未流露隻言片語,因此皇位之爭如火如荼。

歷來皇位承繼不是父死子繼便是兄終弟及。皇太極諸子中,他親封承認的地位尊貴的五宮后妃中,只有貴妃所出皇十一子博穆博果爾和莊妃所出皇九子福臨。此外,還有他的長子已成年並且軍功赫赫的肅親王豪格和他的弟弟同樣戰功卓著的睿親王多爾袞。

俗話說國賴長君,主少則國疑。彼時豪格和多爾袞都已成年,正是年富力強的年紀,而他們也是皇位的有力繼承人。無奈二人龍爭虎鬥,劍拔弩張,導致八旗內部分裂嚴重,為保大清基業,無奈將兩人都排除在外,另立皇子。由此,兩個稚齡幼童博穆博果爾和福臨登上政治舞臺,擁有了角逐皇位的資格。


博穆博果爾論出身比福臨更尊貴些,為何最後沒有登上皇位?

(2)雖出身尊貴,無奈生母為大清宿敵察哈爾部林丹汗遺孀,不及科爾沁部與大清聯盟關係更為親近。

博穆博果爾的生母為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娜木鐘。她原是漠南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的正室大福晉,後來林丹汗逝世,她於一年後生下林丹汗的遺腹子阿布鼐。同年,也即天聰九年,她率部歸順後金,後改嫁皇太極,成為他的側福晉。

崇德元年,皇太極改元稱帝,建立大清,冊封崇德五宮。娜木鐘被冊為西宮大福晉,也即麟趾宮貴妃,居第三位,地位尊貴。六年後,她誕下皇太極第十一子——博穆博果爾。

彼時東宮大福晉海蘭珠(關雎宮宸妃)所生八皇子早已夭折,西次宮福晉布木布泰(永福宮莊妃)膝下育有九皇子福臨,而莊妃居五宮之末。論傳統,繼立之前子以母貴,繼立之後才是母以子貴,海蘭珠去世後,博穆博果爾生母,貴妃娜木鐘地位僅次於中宮皇后,高於莊妃,按理,在另立皇子的提案下,博果爾比福臨更有優勢。

但是,博穆博果爾在宮中確實比福臨地位更尊,然而還要考慮到他們身後千絲萬縷的政治勢力。博穆博果爾同母異父的兄長阿布鼐是察哈爾部林丹汗的遺腹子,彼時為察哈爾親王,而察哈爾部向來視大清為敵。雖然已經歸順,但畢竟時日尚淺,禍福難料。俗話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若立博穆博果爾,一旦阿布鼐有異心,他一定會藉此插手大清軍政,動搖甚至毀滅大清基業。因此,博穆博果爾即位有著難以預測的風險。

相比之下,福臨的生母莊妃,出身蒙古科爾沁部,科爾沁自太祖努爾哈赤時期起,便一直與大清聯姻,關係更為親密。莊妃早在太祖年間便嫁於皇太極為側福晉,地位一直尊貴,而貴妃則是寡婦再嫁,論資歷遠不如莊妃。更重要的是,皇太極的皇后哲哲和已逝的宸妃海蘭珠都來自科爾沁,她們分別是莊妃的親姑姑和親姐姐。哲哲身為皇后,對立嗣大事上有一定的發言權,而她肯定會支持流有科爾沁血脈的由自己親侄女所出的福臨。

再者,皇太極賓天時,福臨已經6歲了,相對來說已經懂事了,而博穆博果爾才2歲,還是個懵懂的孩童。福臨年長又聰明穩重比不知事的孩童好,要承擔的風險小。


博穆博果爾論出身比福臨更尊貴些,為何最後沒有登上皇位?

(3)多爾袞退出皇位爭奪戰後,為爭取最大的利益,鼎力支持、擁護福臨即位。

豪格生性優柔,在皇位之爭中不夠果決、勇敢,令支持他的力量大為失望。經過一番爭鬥,多爾袞心知肚明女真社會時期奉行的兄終弟及已經不能實現了,但是也不能讓豪格登上帝位,否則便是自己兄弟的末路。彼時,因為皇位之爭,宗室大臣們幾乎都捲入進來,大清面臨艱難抉擇——成則興敗則亡。

兩黃旗素來因是皇太極親軍而地位超然,為繼續保持兩旗的優勢地位,兩黃旗大臣堅持必立皇太極的皇子。多爾袞敏銳地抓住機會,以豪格退出為由同意另立皇子。而他支持莊妃所出的皇子福臨即位,並且由自己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出任攝政王,他所提出這一方案為雙方接受。

至此,多爾袞和豪格的地位之爭落下帷幕,明面上兩人都未稱帝,實際上多爾袞穩居上風,實際掌握國家政權,而最大的受益者福臨則成為新帝,年僅6歲。


博穆博果爾論出身比福臨更尊貴些,為何最後沒有登上皇位?

博穆博果爾因生母地位尊貴而有望繼承大統,同樣因為生母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和難以預測性而與皇位失之交臂。讓人豔羨的是,他13歲那年被冊為和碩襄親王,彼時大清已入主中原,他與國無功卻能成為親王,可以說是大清最年輕的王爺了。可惜,一年後他就去世了,死因不詳,還不滿15歲。他死後被諡為“襄昭親王”,因為無嗣,爵位被收歸朝廷,令人扼腕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